2021年政務公開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準確把握新時代政務公開新形勢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認真落實北京市政務公開和市場監管總局政務公開工作要求,緊密圍繞首都市場監管中心工作,聚焦企業群眾關切,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強化政策公開發布解讀服務,確保政務公開在“十四五”期間開好局、起好步,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助力首都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
一、深化政府重點工作全過程公開,以公開促進工作落實
(一)加強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信息公開。貫徹落實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要求,加強“五新”政策落地、數字經濟等政策集成和政策兌現專題信息公開的內容保障。
(二)推進放管服改革信息公開。加強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信息發布。做好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政策4.0版集成專題內容保障。推進市場監管領域電子印章全面應用、“證照分離”等改革舉措信息公開。加強財政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公開,規范中介服務管理,使用財政性資金且需委托中介服務機構完成的項目,應在北京市中介服務網上交易平臺選取中介服務機構或公開選取結果。
(三)加強重要民生保障信息公開。推進建黨100周年“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信息公開,及時反映市局保障改善民生工作進展和成效。配合市政務服務局做好“接訴即辦”“每月一題”重點民生訴求解決情況的信息公開工作。
二、強化政策應用全流程規范,以公開提升政策服務
(一)落實政策快捷咨詢要求。暢通政策咨詢渠道,貫徹落實上級設立政策咨詢綜合服務渠道的要求,優化面向企業群眾的咨詢互動平臺,提供智能、及時的政務問答服務,推動政策咨詢用戶精準畫像,提升政策咨詢服務能力。加強對外公開聯系電話的檢查,嚴格清理“僵尸電話”,確保聯系電話暢通有效。
(二)落實“政策公開講”要求。做好政府重點工作“政策公開講”活動要求的貫徹落實,緊密圍繞企業群眾需求,開展面對面政策解讀。開展要點式政策解讀,著重就政策性文件中與企業群眾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具體條款和政策事項,講清政策出臺背景、主要考慮、作用影響等。對于多部門出臺的關聯性政策進行跨行業、跨部門的綜合式解讀。利用好“市民對話一把手”政民互動節目,深入解讀全市重要政策、改革舉措及進展成效,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切實回應群眾關切。市局主要負責人要履行好“第一解讀人”職責,積極開展政策解讀工作。
(三)落實政策精準推送要求。依托政府網站“政務公開”專欄,打造集中統一的政策公開平臺,開展政策需求公開征集,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單,加強涉企政策集成,為企業提供權威便捷的政策查詢服務。主動推送政策信息,將政策事項及解讀信息轉換為適于新媒體傳播的形式,及時通過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渠道,向企業群眾、協會商會主動推送,增強政策信息到達率和適用度。
(四)落實政策兌現服務要求。建立政策執行標準公開機制,各單位、部門在出臺涉及辦理事項的政策措施時,要在文件中列明事項名稱、適用對象、適用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在線辦理鏈接、現場辦理地址、辦理時限、咨詢電話等執行標準信息,確保每一事項均明確執行標準和辦理指引,讓企業群眾“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貫徹落實上級要求,在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專題欄目集中向社會公開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重要民生實事項目的落實情況。
(五)推行常態化政策溝通服務。嚴格落實《北京市深化政務公開擴大公眾參與工作辦法》,做好政策措施的制定、審議、執行和評價環節的公眾參與工作。繼續開展會議開放工作,邀請企業群眾代表、專家、媒體等列席會議,聽取意見建議。
三、加強政務信息全鏈條管理,以公開增強履職能力
(一)促進網上數字政府建設。持續深化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豐富優化集約化平臺功能應用,圍繞市局重點工作、網民重點關注、熱點政策等,強化數據挖掘和分析。建設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融合平臺,促進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強政府公報數據庫與政府網站的資源統籌, 積極利用新媒體渠道擴大政府公報數字化傳播。貫徹落實平臺內容保障要求,根據市政府門戶網站信息發布、服務提升等工作需要,配合做好信息報送、內容審核、功能完善工作。建立各單位、各部門信息報送和內容保障統計通報機制,定期評估內容保障工作。加強政府網站內容建設檢查,確保信息發布更新及時,切實把好政治關、政策關、內容關。開展政務新媒體清理整合規范,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二)加強政務信息全鏈條管理。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動態管理機制,對于已公開的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等重點政務信息,要根據立、改、廢等情況動態調整更新。對照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行政法規庫的國家正式版本, 更新市局網站上的行政法規文本。建立文件公開抽查工作機制, 摸清制發文件底數,擴大文件主動公開比率。
(三)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法定義務落實。規范設置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及時發布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按年度做好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修訂。依法依規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確保申請渠道暢通,法定答復時限準確。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復議、訴訟案件報備管理,強化業務統籌和案例指導,提升答復文書規范化水平,有效降低敗訴、糾錯率。做好本市政府信息公開信息處理收費實施工作, 嚴格依照規定的標準、程序、方式計收信息處理費。
(四)加強政務公開培訓考核監督工作。加強組織管理,抓好教育培訓,重點圍繞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靈活采取集中授課、點對點指導、視頻會議、線上答疑等多種方式加強業務培訓。加強監督考核,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繼續開展政務公開第三方評估,向社會公開評估結果。本要點落實情況納入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予以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一、深化政府重點工作全過程公開,以公開促進工作落實
(一)加強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信息公開。貫徹落實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要求,加強“五新”政策落地、數字經濟等政策集成和政策兌現專題信息公開的內容保障。
(二)推進放管服改革信息公開。加強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信息發布。做好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政策4.0版集成專題內容保障。推進市場監管領域電子印章全面應用、“證照分離”等改革舉措信息公開。加強財政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公開,規范中介服務管理,使用財政性資金且需委托中介服務機構完成的項目,應在北京市中介服務網上交易平臺選取中介服務機構或公開選取結果。
(三)加強重要民生保障信息公開。推進建黨100周年“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信息公開,及時反映市局保障改善民生工作進展和成效。配合市政務服務局做好“接訴即辦”“每月一題”重點民生訴求解決情況的信息公開工作。
二、強化政策應用全流程規范,以公開提升政策服務
(一)落實政策快捷咨詢要求。暢通政策咨詢渠道,貫徹落實上級設立政策咨詢綜合服務渠道的要求,優化面向企業群眾的咨詢互動平臺,提供智能、及時的政務問答服務,推動政策咨詢用戶精準畫像,提升政策咨詢服務能力。加強對外公開聯系電話的檢查,嚴格清理“僵尸電話”,確保聯系電話暢通有效。
(二)落實“政策公開講”要求。做好政府重點工作“政策公開講”活動要求的貫徹落實,緊密圍繞企業群眾需求,開展面對面政策解讀。開展要點式政策解讀,著重就政策性文件中與企業群眾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具體條款和政策事項,講清政策出臺背景、主要考慮、作用影響等。對于多部門出臺的關聯性政策進行跨行業、跨部門的綜合式解讀。利用好“市民對話一把手”政民互動節目,深入解讀全市重要政策、改革舉措及進展成效,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切實回應群眾關切。市局主要負責人要履行好“第一解讀人”職責,積極開展政策解讀工作。
(三)落實政策精準推送要求。依托政府網站“政務公開”專欄,打造集中統一的政策公開平臺,開展政策需求公開征集,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單,加強涉企政策集成,為企業提供權威便捷的政策查詢服務。主動推送政策信息,將政策事項及解讀信息轉換為適于新媒體傳播的形式,及時通過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渠道,向企業群眾、協會商會主動推送,增強政策信息到達率和適用度。
(四)落實政策兌現服務要求。建立政策執行標準公開機制,各單位、部門在出臺涉及辦理事項的政策措施時,要在文件中列明事項名稱、適用對象、適用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在線辦理鏈接、現場辦理地址、辦理時限、咨詢電話等執行標準信息,確保每一事項均明確執行標準和辦理指引,讓企業群眾“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貫徹落實上級要求,在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專題欄目集中向社會公開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重要民生實事項目的落實情況。
(五)推行常態化政策溝通服務。嚴格落實《北京市深化政務公開擴大公眾參與工作辦法》,做好政策措施的制定、審議、執行和評價環節的公眾參與工作。繼續開展會議開放工作,邀請企業群眾代表、專家、媒體等列席會議,聽取意見建議。
三、加強政務信息全鏈條管理,以公開增強履職能力
(一)促進網上數字政府建設。持續深化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豐富優化集約化平臺功能應用,圍繞市局重點工作、網民重點關注、熱點政策等,強化數據挖掘和分析。建設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融合平臺,促進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強政府公報數據庫與政府網站的資源統籌, 積極利用新媒體渠道擴大政府公報數字化傳播。貫徹落實平臺內容保障要求,根據市政府門戶網站信息發布、服務提升等工作需要,配合做好信息報送、內容審核、功能完善工作。建立各單位、各部門信息報送和內容保障統計通報機制,定期評估內容保障工作。加強政府網站內容建設檢查,確保信息發布更新及時,切實把好政治關、政策關、內容關。開展政務新媒體清理整合規范,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二)加強政務信息全鏈條管理。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動態管理機制,對于已公開的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等重點政務信息,要根據立、改、廢等情況動態調整更新。對照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行政法規庫的國家正式版本, 更新市局網站上的行政法規文本。建立文件公開抽查工作機制, 摸清制發文件底數,擴大文件主動公開比率。
(三)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法定義務落實。規范設置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及時發布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按年度做好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修訂。依法依規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確保申請渠道暢通,法定答復時限準確。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復議、訴訟案件報備管理,強化業務統籌和案例指導,提升答復文書規范化水平,有效降低敗訴、糾錯率。做好本市政府信息公開信息處理收費實施工作, 嚴格依照規定的標準、程序、方式計收信息處理費。
(四)加強政務公開培訓考核監督工作。加強組織管理,抓好教育培訓,重點圍繞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靈活采取集中授課、點對點指導、視頻會議、線上答疑等多種方式加強業務培訓。加強監督考核,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繼續開展政務公開第三方評估,向社會公開評估結果。本要點落實情況納入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予以公開,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