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漁業主管局、水產技術推廣站機構:
水產養殖用藥對預防、治療水生動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調節動物生理機能等至關重要。但由于水產養殖用藥往往直接施用于養殖水體,使用量較大,加之施藥方法不夠科學,常帶來生產成本增加、水產品殘留超標、環境污染等問題。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持續推進減少水產用藥使用量,促進水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深入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加快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了《2019年山東省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19年4月24日
2019年山東省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19年通過實施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參與行動養殖企業使用獸藥總量同比平均減少5%以上,使用抗生素類獸藥平均減少20%以上,在全省形成一批可復制、操作性強的用藥減量化技術模式,大菱鲆等重點養殖品種開展“零用藥”技術模式示范取得初步成效,依法、科學用藥水平明顯提高,藥物殘留和水產養殖動物病原菌耐藥問題得到初步控制,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二、職責分工
省農業農村廳漁業與漁政管理處負責制定和組織《2019年山東省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各市漁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市減量行動,并指導市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相關工作等。省漁業技術推廣站負責具體組織實施《2019年山東省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組織各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實施行動,并做好各市行動的調度和總結匯總等工作。
三、技術路線和養殖重點
(一)技術路線。根據水產養殖病害發生危害的特點和預防控制的實際,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重點在五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使用優質苗種減少用藥。嚴格控制苗種質量,對于采購外來苗種,養殖企業要采購具有生產許可證且信譽好的單位的苗種,優先選用國家審定水產新品種且經當地驗證具備優良性狀的水產苗種,并經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合格。對于自繁自育的苗種,養殖企業要嚴格按照育苗相關操作規范生產,做好親本選育和病害防控等技術措施,保障苗種質量優質安全健康。
二是控制病害發生減少用藥。開展水產養殖病害監測,掌握病原分布、流行趨勢和病情動態,科學研判防控形勢,及時發布病害預警;強化疫病凈化和突發疫情處置,避免藥物濫用; 推廣應用疫苗免疫等預防技術,減少養殖戶“亂用藥”問題;強化苗種產地檢疫,創建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從源頭控制病害發生,降低濫用藥風險。
三是依法精準用藥減少用藥。建立規范用藥制度。嚴格遵守《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等,由執業獸醫出具處方箋,并在其指導下使用,依照處方劑量和次數施藥,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劑量、增加使用次數。開展水產養殖動物病原菌耐藥性監測,編制適合當地的水產養殖用藥抗菌譜,對癥開方,依方用藥。加大依法、科學用藥技術的宣傳與指導,把法律和技術送到養殖者手里,深入基層、深入池塘進行現場指導。
四是推廣生態養殖減少用藥。以生態循環、質量安全、集約高效、節能減排為導向,集成和示范推廣一批用藥量少、質量可控、操作簡便、適宜推廣的用藥減量技術模式。大力推廣使用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尾水生態治理、以漁凈水等生態減藥關鍵技術。示范推廣尾水處理、水體清潔過濾等養殖裝備。因地制宜示范推廣稻漁綜合種養、集裝箱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多營養層次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等先進養殖模式,提升水產養殖業的提質增效、防病減藥水平。
五是加強日常管理減少用藥。指導養殖企業自身加強養殖管理,健全內部管理等各項制度,建立從苗種質量、養殖環境、水質監測、密度控制、病害防治、獸藥使用、產品檢測等貫穿生產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完善水產養殖生產和用藥記錄制度。地方各級漁業行政以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要加大養殖生產的監管力度,監督投入品規范使用,依法開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法用藥行為。
(二)養殖重點。以池塘養殖為主,兼顧其他養殖方式,突出主要養殖品種,實施分類指導、推進。
主要養殖品種為鲆、鱸、大黃魚、草魚、鰱、鳙、鯉、鯽等。重點預防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爛鰓病、爛尾病、赤皮病、細菌性腸炎病、愛德華氏菌病、水霉病、黏孢子蟲病、錨頭鳋病、指環蟲病、刺激隱核蟲病等的發生,盡量減少該地區高耐藥率水產用抗生素的使用。重點推行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模式、集裝箱養殖模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多營養層次養殖模式等。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各市漁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指導市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盡快制定本轄區用藥減量行動的工作實施方案(請各市水產推廣機構于4月30日前將工作實施方案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備案)。要建立上下聯動、多方協作的工作機制,強化責任、整合力量、加強督查和技術指導,落實各項工作措施。
(二)加強技術指導,保證效果質量。為確保減量行動順利實施,省病防委成立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技術專家指導組,提出具體的技術方案,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把各項關鍵技術落實到位。各市要加強對本地區養殖企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重點聚焦綠色生態養殖、病害綜合防控和精準用藥等技術知識。
(三)廣泛開展宣傳,引導社會參與。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手機APP、網絡媒體等,大力宣傳《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傳播綠色防控技術和規范用藥知識,提高行動的公眾認知度、知曉率和參與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各市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分別于6月20日、 11月25日前將半年、全年工作總結報送省漁業技術推廣站。聯系方式:省農業農村廳漁業與漁政管理處0531- 82957309,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病防與信息體系科0531-86945304。
水產養殖用藥對預防、治療水生動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調節動物生理機能等至關重要。但由于水產養殖用藥往往直接施用于養殖水體,使用量較大,加之施藥方法不夠科學,常帶來生產成本增加、水產品殘留超標、環境污染等問題。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持續推進減少水產用藥使用量,促進水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深入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加快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了《2019年山東省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19年4月24日
2019年山東省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19年通過實施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參與行動養殖企業使用獸藥總量同比平均減少5%以上,使用抗生素類獸藥平均減少20%以上,在全省形成一批可復制、操作性強的用藥減量化技術模式,大菱鲆等重點養殖品種開展“零用藥”技術模式示范取得初步成效,依法、科學用藥水平明顯提高,藥物殘留和水產養殖動物病原菌耐藥問題得到初步控制,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二、職責分工
省農業農村廳漁業與漁政管理處負責制定和組織《2019年山東省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各市漁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市減量行動,并指導市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相關工作等。省漁業技術推廣站負責具體組織實施《2019年山東省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組織各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實施行動,并做好各市行動的調度和總結匯總等工作。
三、技術路線和養殖重點
(一)技術路線。根據水產養殖病害發生危害的特點和預防控制的實際,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重點在五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使用優質苗種減少用藥。嚴格控制苗種質量,對于采購外來苗種,養殖企業要采購具有生產許可證且信譽好的單位的苗種,優先選用國家審定水產新品種且經當地驗證具備優良性狀的水產苗種,并經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合格。對于自繁自育的苗種,養殖企業要嚴格按照育苗相關操作規范生產,做好親本選育和病害防控等技術措施,保障苗種質量優質安全健康。
二是控制病害發生減少用藥。開展水產養殖病害監測,掌握病原分布、流行趨勢和病情動態,科學研判防控形勢,及時發布病害預警;強化疫病凈化和突發疫情處置,避免藥物濫用; 推廣應用疫苗免疫等預防技術,減少養殖戶“亂用藥”問題;強化苗種產地檢疫,創建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從源頭控制病害發生,降低濫用藥風險。
三是依法精準用藥減少用藥。建立規范用藥制度。嚴格遵守《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等,由執業獸醫出具處方箋,并在其指導下使用,依照處方劑量和次數施藥,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劑量、增加使用次數。開展水產養殖動物病原菌耐藥性監測,編制適合當地的水產養殖用藥抗菌譜,對癥開方,依方用藥。加大依法、科學用藥技術的宣傳與指導,把法律和技術送到養殖者手里,深入基層、深入池塘進行現場指導。
四是推廣生態養殖減少用藥。以生態循環、質量安全、集約高效、節能減排為導向,集成和示范推廣一批用藥量少、質量可控、操作簡便、適宜推廣的用藥減量技術模式。大力推廣使用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尾水生態治理、以漁凈水等生態減藥關鍵技術。示范推廣尾水處理、水體清潔過濾等養殖裝備。因地制宜示范推廣稻漁綜合種養、集裝箱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多營養層次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等先進養殖模式,提升水產養殖業的提質增效、防病減藥水平。
五是加強日常管理減少用藥。指導養殖企業自身加強養殖管理,健全內部管理等各項制度,建立從苗種質量、養殖環境、水質監測、密度控制、病害防治、獸藥使用、產品檢測等貫穿生產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完善水產養殖生產和用藥記錄制度。地方各級漁業行政以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要加大養殖生產的監管力度,監督投入品規范使用,依法開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法用藥行為。
(二)養殖重點。以池塘養殖為主,兼顧其他養殖方式,突出主要養殖品種,實施分類指導、推進。
主要養殖品種為鲆、鱸、大黃魚、草魚、鰱、鳙、鯉、鯽等。重點預防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爛鰓病、爛尾病、赤皮病、細菌性腸炎病、愛德華氏菌病、水霉病、黏孢子蟲病、錨頭鳋病、指環蟲病、刺激隱核蟲病等的發生,盡量減少該地區高耐藥率水產用抗生素的使用。重點推行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模式、集裝箱養殖模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多營養層次養殖模式等。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各市漁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指導市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盡快制定本轄區用藥減量行動的工作實施方案(請各市水產推廣機構于4月30日前將工作實施方案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備案)。要建立上下聯動、多方協作的工作機制,強化責任、整合力量、加強督查和技術指導,落實各項工作措施。
(二)加強技術指導,保證效果質量。為確保減量行動順利實施,省病防委成立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技術專家指導組,提出具體的技術方案,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把各項關鍵技術落實到位。各市要加強對本地區養殖企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重點聚焦綠色生態養殖、病害綜合防控和精準用藥等技術知識。
(三)廣泛開展宣傳,引導社會參與。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手機APP、網絡媒體等,大力宣傳《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傳播綠色防控技術和規范用藥知識,提高行動的公眾認知度、知曉率和參與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各市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分別于6月20日、 11月25日前將半年、全年工作總結報送省漁業技術推廣站。聯系方式:省農業農村廳漁業與漁政管理處0531- 82957309,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病防與信息體系科0531-8694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