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行政許可辦理規(guī)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9號)

   2019-10-12 947
核心提示:(2004年12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9號發(fā)布)第一條 (目的與依據(jù))為了規(guī)范行政許可辦理活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
    (2004年12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9號發(fā)布)
 
    第一條 (目的與依據(jù))
 
    為了規(guī)范行政許可辦理活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以下簡稱《行政許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guī)定。
 
    第二條 (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qū)域范圍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下統(tǒng)稱行政機關)接收、受理、審查行政許可申請,作出和送達行政許可決定的活動,適用本規(guī)定。
 
    第三條 (與政務公開的銜接)
 
    行政機關辦理行政許可的依據(jù)、過程和結果的公開,應當與實施政務公開相結合。
 
    第四條 (申請書格式文本)
 
    行政許可申請書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機關應當向申請人提供格式文本。
 
    格式文本應當包含下列主要內容:
 
    (一)申請人姓名或者名稱;
 
    (二)申請從事的行政許可事項名稱;
 
    (三)申請人應當具備的條件以及申請人的承諾;
 
    (四)申請人提供的材料目錄以及申請人對其所提供材料真實性的保證;
 
    (五)申請人的聯(lián)系方式;
 
    (六)申請人簽章及申請日期。
 
    行政機關應當在辦公場所和本單位在因特網(wǎng)的網(wǎng)站上公示申請書格式文本,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索取或者下載。
 
    第五條 (申請的委托代理)
 
    申請人委托代理人辦理行政許可申請的,應當向代理人出具有明確委托權限的委托書。代理人應當向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提交委托書。
 
    第六條 (申請的登記)
 
    申請人到行政機關辦公場所提出行政許可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指派工作人員接收行政許可申請,并當場登記。
 
    申請人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行政許可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收到后的一個工作日內予以登記。
 
    第七條 (一個機構統(tǒng)一受理和送達)
 
    行政機關按照《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確定由一個機構統(tǒng)一受理和送達行政許可申請的,應當建立行政許可申請接收、審查、決定和送達的內部流轉程序和工作規(guī)范,并在辦公場所和本單位在因特網(wǎng)的網(wǎng)站上予以公示。
 
    第八條 (申請的審核和處理)
 
    行政機關對申請人提出的行政許可申請,應當審核下列內容:
 
    (一)申請事項是否屬于行政許可事項;
 
    (二)是否屬于本行政機關職權范圍;
 
    (三)申請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行政機關應當根據(jù)審核結果,按照《行政許可法》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對申請分別作出處理。
 
    第九條 (當場決定)
 
    經(jīng)審查,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能夠根據(jù)書面材料判定是否符合行政許可條件,并且可以即時制作行政許可決定和行政許可證件的,行政機關應當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對符合條件的,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向申請人頒發(fā)行政許可證件;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并說明理由。
 
    第十條 (實地核查)
 
    行政機關根據(jù)《行政許可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內容進行實地核查的,應當事先告知申請人核查的內容、時間、方式。
 
    實地核查時,行政機關指派的兩名以上工作人員應當向申請人出示證件表明身份,并告知申請人具有的權利和義務。對核查結果,應當制作核查筆錄或者現(xiàn)場勘查記錄,并作出核查結論。
 
    第十一條 (聽取利害關系人意見)
 
    擬決定的行政許可直接關系他人重大利益的,行政機關應當書面告知利害關系人擬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內容、提出陳述和申辯的權利、方式和期限。
 
    利害關系人提出意見的,行政機關應當制作陳述筆錄,并經(jīng)陳述人簽名認可。
 
    行政機關決定不采納利害關系人意見的,在向申請人送達行政許可審查決定的同時,應當向利害關系人書面說明理由。
 
    第十二條 (辦理期限)
 
    除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外,行政機關應當在《行政許可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期限內,作出是否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
 
    依照《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實行統(tǒng)一辦理的,負責統(tǒng)一受理和送達的行政機關應當在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之日起5日內,將申請書及相關材料轉送統(tǒng)一辦理的相關行政機關。相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行政許可申請及相關材料之日起20日內,提出審核意見,送交受理的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書面承諾的辦理期限短于法定辦理期限的,應當在承諾的辦理期限內作出決定。
 
    第十三條 (證件的頒發(fā))
 
    行政機關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應當按照《行政許可法》第三十九條的規(guī)定,向申請人頒發(fā)行政許可證件。行政許可證件應當載明下列主要事項:
 
    (一)證件名稱和編號;
 
    (二)發(fā)證機關名稱;
 
    (三)持證人姓名或者名稱;
 
    (四)行政許可事項名稱及適用范圍;
 
    (五)證件有效期;
 
    (六)發(fā)證日期;
 
    (七)發(fā)證機關印章;
 
    (八)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其他內容。
 
    第十四條 (送達)
 
    除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外,行政機關作出是否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10日內,按照法定的方式,將行政許可決定送達申請人。決定準予行政許可的,應當向申請人送達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行政許可證件。不予行政許可的,應當向申請人送達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并說明理由。
 
    申請人和行政機關對送達方式和期限另有約定或者行政機關有承諾的,行政機關應當按照約定或者承諾的方式和期限送達。
 
    第十五條 (變更的申請與決定)
 
    被許可人要求變更行政許可事項的,應當向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變更申請可以參照行政許可申請的方式提出。申請的內容應當包括要求變更的事項、變更的理由,并提供與申請變更事項有關的材料。
 
    行政機關應當按照《行政許可法》和本規(guī)定關于行政許可申請審查的有關規(guī)定,對被許可人提出的變更申請進行審查。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變更手續(xù);不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應當作出不予變更的書面決定,并說明理由。
 
    第十六條 (延續(xù)的申請與決定)
 
    被許可人需要延續(xù)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有效期的,應當按照《行政許可法》和其他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程序提出申請。
 
    行政機關應當按照《行政許可法》和本規(guī)定關于行政許可申請審查的有關規(guī)定,對被許可人提出的延續(xù)申請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準予延續(xù)的決定。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準予延續(xù)的手續(xù);行政機關作出不予延續(xù)決定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行政機關逾期未作出決定,依法視為準予延續(xù)的,行政機關事后應當及時補辦準予延續(xù)的手續(xù)。
 
    第十七條 (重新申請) 被許可人未在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前提出延續(xù)申請的,該行政許可在有效期屆滿后自然失效。被許可人需要繼續(xù)從事該行政許可事項活動的,應當重新提出行政許可申請。
 
    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的主動變更與撤回)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依法擬變更或者撤回已經(jīng)生效的行政許可的,應當事先書面告知被許可人,并說明理由,告知被許可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等權利。被許可人要求陳述和申辯的,行政機關應當認真聽取,并作好陳述筆錄;必要時,行政機關可以舉行聽證會。
 
    因行政機關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jīng)生效的行政許可,給被許可人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按照公正、合理的原則,依法給予補償。
 
    第十九條 (救濟權利的告知)
 
    行政機關決定不予行政許可,或者不予變更、延續(xù)行政許可,以及主動變更、撤回行政許可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二十條 (電子政務)
 
    行政機關應當通過本單位在因特網(wǎng)上的網(wǎng)站,公布行政許可事項,建立和完善網(wǎng)上內部流轉程序;有條件的,應當實現(xiàn)行政許可申請的網(wǎng)上受理、辦理過程的網(wǎng)上查詢和辦理結果的網(wǎng)上公開。
 
    行政機關實行統(tǒng)一辦理行政許可的,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絡,共享有關行政許可信息,實現(xiàn)網(wǎng)上統(tǒng)一辦理。
 
    第二十一條 (抄告)
 
    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行政許可決定應當向相關行政機關抄告的,負有抄告責任的行政機關作出準予、變更或者延續(xù)行政許可的決定,均應當抄告相關行政機關。
 
    第二十二條 (不良記錄檔案)
 
    行政許可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行政許可,申請人在一年內依法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查實后,應當建立該申請人的不良記錄檔案,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實現(xiàn)信息共享,供有關行政機關備查。
 
    第二十三條 (實施細則)
 
    本市行政機關應當依據(jù)《行政許可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關于行政許可辦理的規(guī)定,制定辦理行政許可操作規(guī)程,并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四條 (實施日期)
 
    本規(guī)定自2005年2月1日起實施。


 
地區(qū): 上海
標簽: 法人 行政許可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guī)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