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農業農村、畜牧獸醫、漁業,自然資源、林業,發展改革、財政、科技、水利主管部門:
為切實做好第四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暨第三批“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條件
(一)品種(類)要求。申報品種(類)要符合《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山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2018-2022年)對重點品種(類)和區域布局的總體要求并達到以下條件:
一是特色農業產業優勢明顯。資源特色鮮明、產業規模適度、生產歷史悠久、綠色生態發展,擁有較好產業基礎和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是當地特色農林主導產業之一,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競爭力。
二是市場培育和品牌建設有力。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程度高,特色主導產品市場供銷穩定,產品品質優良,市場主體創新能力強,市場管理機制健全,擁有一定影響力的農(林)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及知名度高、美譽度好、影響力廣的產品品牌。
三是推進措施扎實有效。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特色產業發展,在產業扶持政策、土地保障、金融支持、人才引進、價格機制和品牌創設等方面措施有力,取得較好成效。
四是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效果顯著。在特色產業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倉儲物流基地、科技支撐體系、品牌建設與營銷體系、質量控制體系、現代管理體系等方面引領示范作用明顯,對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
五是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符合農業、森林、環境保護、耕地保護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發展政策要求。
(二)主體要求。原則上以縣(市、區)為單位申報。區域內特色主導品種相同、獲得同一地理標志認證(登記)的地級市可單獨申報,地級市區域內的部分縣(場)也可聯合申報。聯合申報的地區須加強規劃引導,按照相關規定,有效整合區域內財政、土地、環境、水利、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構建起完善的利益分配機制,統籌好特優區內產業鏈條建設。優先支持省定20個脫貧任務較重縣申報創建,創建條件和認定標準可以適當放寬。
二、申報安排
(一)申報數量。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優先從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申報,每市推薦1個,沒有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市不用推薦。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每市推薦1個,其中設立漁業主管部門的市可另外推薦1個水產品。
(二)申報程序。地方政府自愿申報,經市級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林業,發展改革、財政、科技、水利、海洋漁業等部門聯合審核同意后,由市級農業農村部門統一報送省農業農村廳。
(三)申報材料。特優區申報主體需填寫《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申報書》,并提供創建工作方案及證明材料。紙質材料一式四份(加蓋公章)及電子版于2020年6月20日前報送至省農業農村廳。
(四)評審遴選。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水利廳成立評審小組,評審確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薦名單和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議名單,并在山東省農業農村信息網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后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薦名單經省政府同意后報送農業農村部,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由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水利廳聯合行文發布
(五)評審標準。圍繞特優區的內涵與主要特征,從資源環境、生產傳統、產業發展、市場品牌、保障措施五個方面,制定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審標準。
三、有關要求
(一)加強統籌協調。各市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明確任務分工,密切協作配合,按照申報要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自愿原則,認真組織好申報工作。
(二)確保材料質量。各市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特優區建設重點,擇優選擇品種和區域,嚴格審核申報材料,確保申報材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按時報送材料。各市要迅速組織開展申報工作,嚴格按照申報控制數確定推薦名單,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報送。對于數據不實、材料不全或滯后報送的將不納入本次申報范圍。
(四)加強監測評估。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特優區管理辦法,從申報程序、管理內容、監測評估等方面,加強對特優區建設的指導與評估。今年將對2017年度首批認定的中國特優區進行監測評估,請相關市組織做好監測評估工作,于2021年1月14日前登錄特優區監測系統(http://www.iotcaas.cn/teyouqu)將有關數據(附件4)和總結材料報送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對評估達標的中國特優區,繼續保留資格。對評估不達標的特優區,紅牌警示并整改,整改后仍不能達標的,撤銷“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稱號,并通過媒體予以公告。
(五)加強資源整合。各地要切實加強特優區調查研究,推動出臺特色農業產業支持政策。要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按照政策規定整合相關涉農資金,集中力量支持特優區建設,特別是要結合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工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實施,加強市場流通環節的建設,加快特優區的高質量發展。
聯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
聯 系 人:張丙朋
電 話:0531-67866123
電子郵件:nytxxc@shandong.cn
郵寄地址:濟南市歷下區十畝園東街7號
郵 編:250013
附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申報書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山東省水利廳
2020年6月9日
為切實做好第四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暨第三批“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條件
(一)品種(類)要求。申報品種(類)要符合《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山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2018-2022年)對重點品種(類)和區域布局的總體要求并達到以下條件:
一是特色農業產業優勢明顯。資源特色鮮明、產業規模適度、生產歷史悠久、綠色生態發展,擁有較好產業基礎和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是當地特色農林主導產業之一,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競爭力。
二是市場培育和品牌建設有力。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程度高,特色主導產品市場供銷穩定,產品品質優良,市場主體創新能力強,市場管理機制健全,擁有一定影響力的農(林)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及知名度高、美譽度好、影響力廣的產品品牌。
三是推進措施扎實有效。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特色產業發展,在產業扶持政策、土地保障、金融支持、人才引進、價格機制和品牌創設等方面措施有力,取得較好成效。
四是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效果顯著。在特色產業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倉儲物流基地、科技支撐體系、品牌建設與營銷體系、質量控制體系、現代管理體系等方面引領示范作用明顯,對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
五是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符合農業、森林、環境保護、耕地保護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發展政策要求。
(二)主體要求。原則上以縣(市、區)為單位申報。區域內特色主導品種相同、獲得同一地理標志認證(登記)的地級市可單獨申報,地級市區域內的部分縣(場)也可聯合申報。聯合申報的地區須加強規劃引導,按照相關規定,有效整合區域內財政、土地、環境、水利、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構建起完善的利益分配機制,統籌好特優區內產業鏈條建設。優先支持省定20個脫貧任務較重縣申報創建,創建條件和認定標準可以適當放寬。
二、申報安排
(一)申報數量。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優先從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申報,每市推薦1個,沒有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市不用推薦。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每市推薦1個,其中設立漁業主管部門的市可另外推薦1個水產品。
(二)申報程序。地方政府自愿申報,經市級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林業,發展改革、財政、科技、水利、海洋漁業等部門聯合審核同意后,由市級農業農村部門統一報送省農業農村廳。
(三)申報材料。特優區申報主體需填寫《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申報書》,并提供創建工作方案及證明材料。紙質材料一式四份(加蓋公章)及電子版于2020年6月20日前報送至省農業農村廳。
(四)評審遴選。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水利廳成立評審小組,評審確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薦名單和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議名單,并在山東省農業農村信息網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后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薦名單經省政府同意后報送農業農村部,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由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水利廳聯合行文發布
(五)評審標準。圍繞特優區的內涵與主要特征,從資源環境、生產傳統、產業發展、市場品牌、保障措施五個方面,制定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審標準。
三、有關要求
(一)加強統籌協調。各市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明確任務分工,密切協作配合,按照申報要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自愿原則,認真組織好申報工作。
(二)確保材料質量。各市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特優區建設重點,擇優選擇品種和區域,嚴格審核申報材料,確保申報材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按時報送材料。各市要迅速組織開展申報工作,嚴格按照申報控制數確定推薦名單,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報送。對于數據不實、材料不全或滯后報送的將不納入本次申報范圍。
(四)加強監測評估。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特優區管理辦法,從申報程序、管理內容、監測評估等方面,加強對特優區建設的指導與評估。今年將對2017年度首批認定的中國特優區進行監測評估,請相關市組織做好監測評估工作,于2021年1月14日前登錄特優區監測系統(http://www.iotcaas.cn/teyouqu)將有關數據(附件4)和總結材料報送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對評估達標的中國特優區,繼續保留資格。對評估不達標的特優區,紅牌警示并整改,整改后仍不能達標的,撤銷“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稱號,并通過媒體予以公告。
(五)加強資源整合。各地要切實加強特優區調查研究,推動出臺特色農業產業支持政策。要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按照政策規定整合相關涉農資金,集中力量支持特優區建設,特別是要結合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工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實施,加強市場流通環節的建設,加快特優區的高質量發展。
聯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
聯 系 人:張丙朋
電 話:0531-67866123
電子郵件:nytxxc@shandong.cn
郵寄地址:濟南市歷下區十畝園東街7號
郵 編:250013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山東省水利廳
2020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