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安徽省糧食局關于印發《2017年全省糧食流通工作要點》的通知(皖糧辦〔2017〕1號)

   2017-02-14 533
核心提示:各市、省直管縣糧食局,機關各處室,局直各單位: 根據全省糧食工作會議研究部署,現將《2017年全省糧食流通工作要點》和重點工

各市、省直管縣糧食局,機關各處室,局直各單位:

    根據全省糧食工作會議研究部署,現將《2017年全省糧食流通工作要點》和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表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安徽省糧食局

2017年2月4日

2017年全省糧食流通工作要點

2017年是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安徽大發展大提升的關鍵之年,也是全省糧食流通改革發展、轉型升級的攻堅之年。全省糧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提升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加快糧食行業轉型升級,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打造“五個皖糧”升級版,實現走在全國第一方陣前列目標。

主要目標任務:正常年景全社會糧食收購量1000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500萬噸。加快“智慧皖糧”信息化三期建設,推進地方儲備糧在線管理。實施《加快糧食加工轉化實施方案》,爭取糧油加工業產值達到2560億元。糧油產業經濟調轉促取得初步成效,全省糧食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持續穩步提升。

一、著力完善糧食收儲調控體系

1. 推進收儲制度改革。深入研究稻谷、小麥收儲制度改革方向,完善優化地方補充性收購政策。爭取金融機構加大市場化收購糧食信貸支持力度。強化產銷銜接。

2. 抓好糧食收購。提前研判糧食產購形勢,科學制定應對措施。嚴格執行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適時啟動執行預案,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堅決防止發生農民“賣糧難”。強化收購監督檢查,維護市場收購秩序,嚴厲打擊“打白條”、壓級壓價等坑農害農行為。

3. 加快糧食“去庫存”。謀劃地方性“去庫存”政策,鼓勵企業、農民多存糧,努力減少政策性庫存增量。積極提供信息、組織、協調服務,促進糧食外銷。落實國家消化玉米庫存政策,支持玉米加工轉化。嚴厲打擊“出庫難”“轉圈糧”等違法違規行為。

4. 優化儲備糧功能。優化地方儲備糧品種結構和布局,適當增加成品糧油儲備。推進地方儲備輪換銷售全部進場公開競價交易。適時開展動態儲備試點工作,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承儲地方儲備糧,盤活儲備資源,激活發展潛力。

5. 加強市場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落實糧食流通統計制度,健全省、市、縣級的系統監測預警體系,增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品種、重要時點、重點對象的監測頻率。適時發布糧食統計和市場信息。

6. 保證糧食市場供應。完善糧食應急預案,健全應急供應機制,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堅決打擊囤積居奇、欺行霸市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確保糧油市場供應平穩有序。

二、持續推進糧食流通現代化建設

7. 加快推進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搶抓國家布局建設五大通道機遇,建設一批集倉儲、運輸、加工、貿易、質檢、信息功能于一體的糧食物流園區,發揮好中轉樞紐作用,爭取獲國家糧食局掛牌。

8. 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細化“智慧皖糧”三期頂層方案設計,統一規范數據標準、接口和協議。推動大數據技術在行業管理及宏觀調控中的應用,推進糧食行業“雙隨機”抽查名錄庫和糧食行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建設。用2年時間全面實現地方儲備糧在線管理。

9. 啟動“皖糧產后服務工程”。選擇一批產糧大縣試點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以國有糧食企業為主體,盤活倉儲、烘干等設施存量,組建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代儲存、代烘干、代質檢、代加工、代銷售“五代”專業化服務。

10. 加強軍糧供應體系建設。健全軍糧供應網絡體系,啟動首批國家級國防動員中心(軍民融合基地)建設,實現軍糧采購省級統籌。加快推進軍糧供應、應急供應、成品糧儲備、放心糧油、主食產業化“五位一體”融合發展。

11. 抓好儲糧安全和行業生產安全。強化糧食“兩個安全”管理,堅決守住不發生重特大儲糧安全和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的底線。推廣綠色儲糧、光伏發電、“四合一”升級技術,推進“智慧糧庫”“生態糧庫”建設。

12. 建設糧食質量檢驗監測網。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測、質量會檢和品質測報工作,落實國家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年度計劃和省級監測方案。完善2個市級、著手建立40個縣級國家糧食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經國家糧食局驗收通過后,掛牌開展第三方檢驗檢測。

三、加快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13. 加快糧食產業園區建設。認真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全省糧食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意見》,積極爭取相關政策,著力打造區域特色、功能完備、有機鏈接的產業園區,形成生產與加工、科研與產業、企業與農戶相銜接配套的產業集群。

14. 培育壯大糧油類龍頭企業。印發《加快糧食加工轉化的實施方案》,指導稻谷、小麥、玉米、油脂加工轉化重點龍頭企業和糧機制造重點企業制定發展規劃,鼓勵企業技改創新,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組織銀企對接、科企對接,服務企業融資和科技需求。

15. 實施“安徽好糧油”行動計劃。爭取省政府設立糧食產業發展基金,實施“安徽好糧油”行動計劃,推廣專用品牌糧食種植,支持“皖人食皖糧”、“放心糧油”、“主食廚房”工程建設,打造放心糧油、主食產品半小時消費圈。每個市重點打造1個、省級重點打造1-3個區域公共品牌。積極參與省內外展示展銷,全面提升“安徽好糧油”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

16. 創新糧食產業經營業態。積極推進“互聯網+”糧食,發展電子商務、加工體驗、中央廚房等新業態。協同推進線下線上糧油和主食產品營銷,打造面向全國專業糧油和主食廚房電商體系。引導糧油加工業與旅游、文化、科普、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

17. 深入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按照“一縣一企、一企多點”改革目標,通過調整布局、資產重組、資本融合和資源整合,打造具有區域糧食“壓艙石”作用的國有糧食企業集團。這項工作今年要有實質性進展。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強化國有資產監管,推廣“糧食銀行”經營模式,不斷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活力。

18. 打造合肥國家糧食交易備份中心。加快提升合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品牌、功能、層次和規模,充分發揮“中國糧食網”品牌效應,打造全國最大的糧食交易中心之一。引導種糧農民、新型經營主體和用糧企業入駐交易網絡,引入第三方檢測、配送、物流服務。

19. 引導和推動糧食企業“走出去”。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支持企業參與省外、境外開展糧食規模化生產、加工、儲運以及糧機制造經營,提高安徽糧食競爭力和影響力。

四、強化糧食安全和糧食流通工作保障措施

20. 抓好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嚴格公正開展好“省考”,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充分發揮考核的督促引導作用。對照國家考核要求,加強省市縣聯動,嚴格責任落實,全力以赴迎接首次“國考”。

21. 加快“法治皖糧”建設。修訂完善《安徽省糧食收購資格管理規定》等地方法規規章,認真貫徹落實《省糧食局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皖糧的實施意見》,組織開展法治宣傳培訓,推動行政許可網上審批。

22. 加強糧食市場監管。加快推進糧食經營信用體系建設,嚴格“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政策性糧食庫存監管,加快實現地方儲備糧庫存的動態監管。加強糧食流通監管隊伍建設,落實監管經費,配備執法裝備。認真執行《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糧油先行”。

23 深入實施科技興糧和人才興糧工程。深化與省內外高校、院所戰略合作,建設糧油產品研發中心,加快行業急需的技術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健全行業引才機制,實施培訓提升工程。加強行業前瞻性研究。健全完善正向激勵、容錯糾錯和督查問效機制,形成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做好援疆援藏和行業扶貧工作。

24. 加強政務公開、新聞發布和宣傳引導。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加強糧食流通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輿論環境。認真辦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紀念日、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活動。

五、加強糧食系統黨建和黨風廉潔建設

25. 強化政治意識。堅持把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作為政治責任,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貫徹到全年工作當中。發揮黨組織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

26. 堅持從嚴治黨。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精神,自覺強化“四個意識”,講看齊、見行動,推動黨建工作和糧食流通業務工作實現深度融合。認真落實“六個從嚴”要求,切實發揮廣大基層黨組織在做好糧食流通各項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27. 加強黨風廉潔建設。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一崗雙責”“一案雙查”制度,真正把黨風廉潔建設主體責任落到實處。圍繞重要事項和關鍵崗位,優化權力運行流程,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堅決從嚴查處算計國家、坑害農民、濫用職權、吃拿卡要等違規違紀行為。加強對重點項目的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著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



 
地區: 安徽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