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浙江省農業廳關于做好2017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的通知

   2017-03-16 937
核心提示:各市、縣(市、區)農業局: 為貫徹落實全省農業工作會議和植保檢疫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加快綠色農業強省建設步伐,實現農業增產

各市、縣(市、區)農業局:

    為貫徹落實全省農業工作會議和植保檢疫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加快綠色農業強省建設步伐,實現農業增產增效,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現就做好2017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

    全面落實"政府主導,屬地負責,聯防聯控"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控責任制,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各級防控農林植物重大疫情指揮部的領導和協調作用,積極協調財政、供銷、氣象、工商等部門,確保防控資金到位、防控物資到位、防控隊伍到位、技術服務到位,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各級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植保隊伍建設,分解落實工作責任,強化科學防治、分類指導,做好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

    二、加強監測預警,做好防控督導

    強化監測預警,嚴密監測水稻重大病蟲害發生動態,完善病蟲信息報送制度、會商制度和情報發布制度,努力擴大病蟲預報信息的入戶率和覆蓋率,為病蟲防控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各地要按照《2017年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蟲防控技術方案》(見附件),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控技術方案,加大技術培訓和示范宣傳力度,提高技術的到位率。在重大病蟲防控關鍵時期,組織督查指導組,落實分片包干聯系督導制度,采取日常聯系督導和關鍵時期現場督導相結合的形式,加強對防控工作的督查指導,確保各項措施的落實。

    三、加強綠色防控,推進融合示范

    各地要以示范創建為平臺,深入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鼓勵農企合作,強化示范帶動,集聚資源共建一批高標準的融合示范基地,推進病蟲區域綜合治理、農藥減量控害和農業提質增效。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點扶持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農業經營主體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積極生產綠色農產品。

    四、加強農藥管理,確保質量安全

    要加強農藥經營許可監管,把農藥經營許可管理納入"綠劍"執法行動和日常執法監管,加大無證經營查處力度,切實發揮農藥經營許可在規范農藥經營、強化源頭管控中的作用。抓好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藥劑的試驗示范和抗性監測治理,為病蟲科學防控提供技術支撐。加強農藥應急儲備監管,確保應對水稻突發性病蟲害物資保障。加強農藥安全使用科普宣傳,引導農民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確保人畜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附件:2017年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浙江省農業廳

    2017年3月14日

    附件

    2017年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根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浙江省植物保護檢疫局預測,2017年我省水稻主要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其中,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二化螟集中危害現象突出,局部地區危害加重;稻曲病、稻瘟病流行風險高;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有回升趨勢;水稻細菌性病害局部流行風險加大,防控形勢嚴峻。為切實做好2017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扎實推進農藥減量,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以保障糧食生產和質量安全為目標,確保水稻區域性重大病蟲害不造成重大損失,局部性重大病蟲害不暴發成災,化學農藥用量持續下降。水稻重大病蟲防治處置率達到95%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達到30%,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到40%,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二、防控策略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分區治理、突出重點"為總體策略,以稻田生態系統為中心,強化區域治理,主攻重大病蟲和重發區域,優先采用抗(耐)病蟲品種、健身栽培、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抓住防控關鍵時期,協調應用高效、環保藥劑的科學用藥技術。推進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相融合,促進重大病蟲害可持續治理,保障水稻產量、質量和稻田生態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分區防控重點

    1.杭嘉湖平原單季稻區。重點防控褐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曲病、惡苗病,關注稻瘟病、大螟、稻薊馬等。

    2.寧紹、溫臺沿海平原單雙季混栽稻區。早稻重點防控二化螟、紋枯病、惡苗病,關注白背飛虱、稻縱卷葉螟;單季和連作晚稻重點防控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稻曲病、惡苗病、細菌性基腐病;關注稻瘟病、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稻薊馬等。

    3.金衢盆地單雙季混栽稻區。早稻重點防控二化螟、紋枯病、惡苗病,關注稻縱卷葉螟、白背飛虱;單季和連作晚稻重點防控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稻曲病、惡苗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關注稻瘟病、二化螟、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稻葉蟬、稻薊馬等。

    4.浙西南丘陵山區單季稻區。重點防控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曲病,關注二化螟、稻瘟病、惡苗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等。

    (二)主要技術措施

    優先采用農業、生態、生物、物理等非化防技術,減少病蟲害發生基數。突出種子處理、帶藥移栽、穗期保護等用藥技術,輔以藥劑應急防控,控制危害。

    1.農業防治

    (1)選用抗(耐)性品種。選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葉枯病、條紋葉枯病、褐飛虱、白背飛虱的水稻品種,避免種植高(易)感品種。

    (2)減少插花種植。單雙季稻混栽區提倡集中連片種植,盡量避免插花種植,減少二化螟橋梁田。

    (3)稻樁處理。提倡低茬收割,晚稻收獲時盡量降低稻樁高度,有條件的開展秸稈粉碎,減少越冬蟲量。

    (4)翻耕灌水滅蛹。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在越冬代螟蟲化蛹高峰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統一翻耕冬閑田、綠肥田,灌深水浸沒稻樁(低茬收割或粉碎稻樁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沒稻樁)7-10天,降低蟲源基數。

    (5)健身栽培。加強水肥管理,適時曬田,避免重施、偏施、遲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2.生態調控

    (1)種植誘蟲植物。在稻田機耕路兩側種植誘蟲植物香根草,叢間距3-5m,誘集螟蟲成蟲產卵,減少螟蟲在水稻上的著卵量,減少對水稻的危害。

    (2)種植顯花植物。田埂種植芝麻、大豆或撒種草花等顯花植物,為天敵昆蟲提供食料和棲境,保護和提高蜘蛛、寄生蜂等天敵的控害能力。

    (3)田埂留草。提倡田埂留草,為天敵提供棲息地,更好發揮稻田生態系統的自然控制作用。

    3.生物防治

    主要是釋放赤眼蜂。在稻田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成蟲始盛期釋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黃赤眼蜂,間隔5天釋放一次,每代視蟲情釋放2-3次,每畝每次釋放1萬頭,每畝設置5-8個釋放點,釋放點間隔約為10-12m.放蜂高度以分蘗期蜂卡高于植株頂端5-20cm、穗期低于植株頂端5-10cm為適宜。

    4.物理防治

    (1)物理阻隔育秧。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蟲網或無紡布全程覆蓋,阻隔稻飛虱,預防病毒病。

    (2)性信息素誘殺。從越冬代二化螟成蟲羽化始期開始,全程應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誘殺雄性成蟲。大面積連片使用,平均每畝1-2個誘捕器,每個誘捕器間距20m左右,采用外密內疏的布局方法,在稻田四周田埂邊放置誘捕器。誘捕器放置高度為誘捕器底部高于地面50-80cm.選用持效2個月以上的長效誘芯和干式飛蛾誘捕器,誘芯每隔60天更換一次。

    5.科學用藥

    (1)秧苗期種子處理和帶藥移栽。采用氰烯菌酯浸種,預防惡苗病;吡蟲啉或噻蟲嗪等拌種劑播前拌種,防治秧苗期稻飛虱、稻薊馬等,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移栽前根據當地病蟲發生種類,選用合適藥劑帶藥下田,預防稻瘟病可選用三環唑;預防大田前期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等可選用氯蟲·噻蟲嗪等;預防細菌性病害可選用噻唑鋅等。

    (2)大田關鍵節點用藥。大田重點抓好水稻倒三葉抽生期、全田10%-20%劍葉葉片完全抽出這兩個關鍵節點的藥劑防治。水稻倒三葉抽生期重點防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水稻全田10%-20%劍葉葉片完全抽出時重點預防稻曲病、穗瘟,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兼治紋枯病和二化螟。防治紋枯病可選用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噻呋·嘧苷素等;預防稻曲病兼治紋枯病可選用苯甲·丙環唑、戊唑·嘧菌酯、咪銅·氟環唑、嘧菌·氟環唑等;預防穗瘟可選用三環唑、稻瘟靈、吡唑醚菌酯等;防治白背飛虱選用高含量的吡蟲啉、噻蟲嗪;防治褐飛虱可選用吡蚜酮+烯啶蟲胺、呋蟲胺、三氟苯嘧啶等;防治稻縱卷葉螟可選用甘藍夜蛾NPV、四氯蟲酰胺、茚蟲威等;防治稻縱卷葉螟兼治二化螟可選用阿維·氯苯酰等,在二化螟對酰胺類藥劑已產生中等以上抗性地區可選用乙多·甲氧蟲、阿維·甲蟲肼、丁蟲腈等。

    (3)突發病蟲應急防治。稻瘟病:病區種植的感病品種,移栽前用三環唑帶藥下田;分蘗期發現發病中心要立即用藥控制葉瘟,藥劑可選用春雷霉素+稻瘟靈、吡唑醚菌酯等;穗瘟第一次預防后,如氣候適宜病害流行,隔7-10天再施藥一次。細菌性病害:病區移栽前做好帶藥下田;大田田間出現發病中心要立即用藥,控制發病中心;沿海稻區臺風暴雨過后要全面用藥預防,防止病害流行。藥劑可選用噻霉酮、噻唑鋅、噻菌銅等。二化螟:對酰胺類藥劑產生高水平抗藥性而重發區域,要按照浙江省植物保護檢疫局印發的《2017年浙江省二化螟區域綜合治理技術方案》,開展區域綜合治理。褐飛虱:穗期加強田間調查,對百叢蟲量超過1500頭的田塊及時用藥防治。用藥后5-7天要及時檢查防治效果,對防治效果不理想的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4)注意事項。防治二化螟、稻飛虱、紋枯病時田間要有水層,防治稻縱卷葉螟及葉部、穗部病害要用細噴霧,防治超級稻病蟲害時要適當增加用藥量和用水量,以提高防治效果;稻田禁止使用含擬除蟲菊酯類成分的農藥,嚴格控制高毒、高風險農藥使用,慎重使用有機磷類農藥;稻蝦、稻魚、稻蟹等種養區域和臨近蠶桑養殖區域,需慎重選用藥劑;水稻揚花期慎用新煙堿類殺蟲劑,減少對授粉昆蟲的影響;破口至抽穗期使用三唑類殺菌劑要掌握用量,不能盲目混用和加大劑量,以免產生藥害;重視輪換用藥與交替用藥,每種藥劑一季水稻上最多使用二次,延緩病蟲抗藥性進程。



 
地區: 浙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