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十四五”規劃》政策解讀
近日,市人民政府研究批復《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就《規劃》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規劃》編制背景
“十三五”時期,我市市場監管體制實現歷史性轉變,市場主體活力加速釋放,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好轉,市場安全形勢穩中向好,質量強市建設成果豐碩,知識產權創新驅動質效齊升,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出市場監管重要作用。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武漢錨定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總體定位,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關鍵五年,也是新一輪機構改革市場監管部門組建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期。針對“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從“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監管能力現代化,嚴格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建設全國一流知識產權強市,實施質量提升行動,營造安全消費環境,創新市場監管方式,提高食品、藥品、特種設備、重點工業產品安全保障水平”等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這些為新時期市場監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作為新時代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方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立足“十三五”武漢市場監管事業發展基礎,編制《規劃》對推進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服務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市市場監管局負責《規劃》編制工作。《規劃》在反復調查研究、多方論證銜接,廣泛征求市直相關部門、各區政府(管委會)、專家學者及社會公眾意見建議基礎上,報請市政府審定后,由市政府批復實施。
二、《規劃》編制總體考慮
(一)堅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強對標。在政治上,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及武漢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做到《規劃》與國家、省、市“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涉及市場監管領域的重大戰略和重大舉措有效銜接。在思想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貫穿市場監管工作各領域,《規劃》突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在行動上,將市場監管工作融入全市中心工作,聚焦武漢發展總定位總目標,把助推武漢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貫穿規劃全過程,做到《規劃》發展方針、目標、重點任務與《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保持一致。
(二)堅持在“穩”“準”“實”三字下功夫。“穩”,就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充分考慮《規劃》是新一輪機構改革后武漢市第一部市場監管領域重點專項規劃,立足把步子走穩,圍繞既定目標,繼續做好機構改革“后半篇文章”。“準”,就是找準工作定位,充分把握市場監管作為新時代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方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這一定位,積極構建“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的工作格局。“實”,就是符合實際、能落實到位,把“十四五”規劃精準落點到重大改革、重大計劃、重大項目上來,切實謀深謀透目標任務實現路徑,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使之更加契合我市市場監管事業發展實際。
(三)堅持在“兩個結合”方面做文章。堅持貫徹中央及省要求和突出武漢特色相結合,立足走在前列,從武漢市場監管實際出發,整體圍繞市場準入、市場競爭、市場安全、市場消費、質量發展、知識產權、監管機制、支撐體系、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布局,全面體現市場監管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注重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活力與秩序、發展與安全、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在全面總結“十三五”時期市場監管取得成效的同時,找準目前市場監管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在“十四五”時期精準發力、補齊短板。對我市市場監管未來5年和2035年目標,作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規劃和展望。著眼武漢新發展階段總定位總目標,綜合研判未來發展趨勢、發展條件和市場監管使命任務,到2025年,建立起與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標準市場體系相適應,與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總體定位相匹配的市場監管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為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提供強有力的市場監管保障,市場監管發展實現如下主要目標即“六個更加”:市場準入更加寬松便捷、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市場環境更加安全放心、發展能級更加優質強勁、多元共治更加協同高效、監管機制更加健全完善。
三、《規劃》的主要框架
《規劃》共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十三五”時期市場監管工作成效。主要是回顧我市“十三五”時期市場監管工作情況。
第二部分:“十四五”時期發展形勢。主要分析“十四五”時期我市市場監管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第三部分:總體要求。明確“十四五”時期,我市市場監管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其中:設置“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主要指標18項,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兩類,既適度超前也留有余地,基本上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保持一致。
第四部分:主要任務。包括六個方面:
一是圍繞“鞏固深化市場準入制度改革,激發更大市場主體活力”,從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大力解決“準營難”、推進市場監管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等5個方面提出重點工作,并設置專欄1個: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點。
二是圍繞“深入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市場穩定健康運行”,從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大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加強網絡市場監管、加強廣告市場監管、嚴打侵權假冒偽劣行為、加強其他領域市場監管等7個方面提出重點工作。
三是圍繞“大力營造安全放心市場環境,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從強化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強化藥品流通使用環節安全監管、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強化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安全風險防控、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等6個方面提出重點工作,并設置專欄4個:食品安全提升工程、藥品安全監管監督檢查計劃、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行動計劃、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四是圍繞“統籌推動市場主體提質增效,支撐形成城市發展新優勢”,從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強化標準引領、加強計量認證檢測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推進企業融通發展等5個方面提出重點工作,并設置專欄2個:重要標準研制計劃、計量認證檢測質量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布局方向。
五是圍繞“探索創新市場監管多元化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從強化市場主體責任、發揮行業組織作用、拓展社會監督渠道、強化部門協同配合、深化區域互動合作等5個方面提出重點工作。??
六是圍繞“加快推進監管能力現代化,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從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健全市場監管領域信用監管長效機制、推進市場監管法治建設、推進智慧市場監管建設、強化市場監管技術支撐、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等6個方面提出重點工作,并設置專欄1個:市場監管技術支撐平臺建設重點項目。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提出強化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分工、加大經費投入、加強督促檢查等措施,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相關鏈接: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十四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