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印發《重慶市畜牧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渝農發〔2021〕136號,以下簡稱《規劃》)。
一、編制背景
“十三五”期間,市農業農村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系列部署,牢固樹立“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把現代畜牧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農民現金收入的主體來抓,采取一系列強牧惠牧政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畜牧業科技進步,優化畜牧產業結構,畜牧業得到又好又快發展,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四五”時期,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將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主動積極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畜牧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肉蛋奶作為重要“菜籃子”品種的地位將更加受到全社會關注。
二、編制過程
2019年9月30日,市農業農村委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渝農發〔2019〕128號),按照重慶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啟動了重慶市畜牧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隨后開展了專題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
初稿形成后,先后征求了市級相關部門、各區縣畜牧主管部門、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處室和直屬單位的意見,兩次召開論證會,并根據論證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完善,形成《規劃(送審稿)》送審市農業農村委主任辦公會審議通過。
三、“十三五”畜牧業發展現狀
《規劃》總結了“十三五”全市畜牧業發展取得的成效。一是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二是傳統畜牧業加快轉型升級。三是畜牧業發展方式積極轉變。四是畜牧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間,我市畜牧業盡管受到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環保壓力等不利影響,畜牧業整體形勢向好。到2020年,全市出欄生豬1434.5萬頭、牛55.5萬頭、羊449.7萬只、家禽2.3億只,肉類總產量158萬噸,禽蛋產量45.7萬噸。全市畜產品有效期內“三品一標”產品達到210個,畜禽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99.4%。全市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40%。蛋雞規模養殖“大起步”,單場存欄從100萬只提升到300萬只,雞籠層數從5層達到8層。榮昌豬成功創建為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大足黑山羊、武隆板角山羊、城口山地雞、大寧河雞、萬縣老土雞、梁平紅羽土雞等地方品種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群體規模逐步壯大。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生產模式得到創新,大型養殖企業集團異軍突起。畜產品加工得到強化,產業鏈條逐步延長。畜牧業現代化進程顯著加快。市級名牌農產品中畜產品累計達到186個。
《規劃》還總結了“十三五”全市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由于認識不足和投入不夠等原因,客觀問題還很突出:一是畜牧業結構仍不合理,2020年畜牧業產值871.85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31.7%,比2015年下降2個百分點。二是畜禽種業體系仍不健全,“外三元”原種豬、祖代白羽肉雞、高產種公牛及精液和胚胎、白羽肉鴨市外調進依存度100%。三是科技創新能力仍然較弱,優質品種研發、關鍵科技攻關、配套技術集成、高端產品開發等方面的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四是抗風險能力仍然不強。
四、“十四五”畜牧業的機遇挑戰
《規劃》分析了“十四五”期間畜牧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發展機遇。主要分析研判了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加力、政策疊加效應持續發酵、農業對外合作力度加大、食物消費需求保持旺盛態勢等大背景下,“十四五”期間重慶畜牧業將迎來良好機遇。
面臨挑戰。主要分析研判了畜牧業轉型升級動能不足、“兩大風險”、公眾對畜牧業的偏見、依法治牧存在短板等挑戰。
五、“十四五”畜牧業發展的總體要求
《規劃》從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產業體系、重點任務等四個方面提出了總體要求。
在發展定位上,提出建設全國生豬產銷平衡省(市)、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省(市)、全國優質畜產品主產區、全國智慧養殖引領省(市)、全國重點人畜共患病凈化先行省(市)。
在發展目標上,到2025年,全市生豬、肉牛、肉羊、家禽出欄分別達到1800萬頭、60萬頭、500萬只、3億只,肉類、禽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180萬噸、50萬噸、5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小反芻獸疫等強制免疫病種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集中免疫密度100%、免疫抗體水平合格率70%以上。
在產業體系上,提出構建全市現代畜牧業“2+2+2產業體系”,即生豬、家禽等2個優勢產業,草食牲畜、蜜蜂等2個特色產業,畜產品加工、休閑牧業等2個重點產業。
在重點任務上,提出健全畜牧業良繁體系、培植畜牧業示范亮點、培育畜牧業優勢主體、做強特色畜牧業品牌、健全畜牧業支撐體系、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六大任務”。
六、“十四五”畜牧業發展的區域布局
未來五年,全市畜牧業重點圍繞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建設,結合畜產品穩產保供等,構建以“一城、一群、三帶、六點、十站、百場”為體現的全市現代畜牧業發展空間布局。
“一城”:即國家畜牧科技城。
“一群”:即重慶榮昌豬產業集群。
“三帶”:即3條畜禽養殖規模化產業帶。
“六點”:即6個畜禽良種場。
“十站”:即10個市級邊界動物檢查站。
“百場”:即100個現代化規模養殖場。
七、“十四五”畜牧業發展的重大工程
《規劃》立足重慶畜牧業發展現狀,提出了畜禽種業提升工程、優質飼草料供應基地、動物疫病防控工程、畜牧業智慧養殖示范工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工程、畜禽養殖保供基地工程等六大工程。
八、“十四五”畜牧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為確保《規劃》的實施,提出了“三強化一確保”的保障措施。一是強化組織領導,二是強化政策支持,三是強化依法治牧,四是確保項目落地。通過這些措施解決瓶頸問題,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引導調控社會資源,千方百計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建立實施規劃的協調保障機制,加強規劃監測評估,推動重慶畜牧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