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應急管理局,有關駐晉央企和省屬重點企業:
2022年,各級各單位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應急管理部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持續推動依法治理,鞏固深化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全面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不斷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堅決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一、全面推動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
各級要把強化主體責任落實作為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常抓不懈。一是強化依法管企意識。督促企業深入開展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行政處罰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專題培訓并嚴格實施,切實增強從業人員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利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安全生產問題的能力,推進企業依法管理。二是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承諾制。督促企業落實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履職盡責承諾制度,加大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的監督管理和考核問責力度,強化其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法定責任意識。企業主要負責人要嚴格按照《山西省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辦法(試行)》要求,與各級各部門負責人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將安全生產責任層層落實到所有崗位、所有人員,建立從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員工的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并嚴格考核獎懲。三是加大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考核力度。省廳將研究制定《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考核記分辦法》,各級監管部門要下大力推動落實,嚴格考核,嚴肅懲處,切實增強企業主要負責人遵紀守法意識,倒逼其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推動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四是強化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督促企業依法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嚴格落實“三項崗位”人員持證上崗、其他從業人員培訓合格上崗制度;要高度重視從業人員尤其是一線員工的實際操作技能培訓,特別是新招錄的危險崗位作業人員,要嚴格落實師傅帶徒弟制度,經師帶徒期滿、考核合格方可獨立上崗;要定期開展操作技能比武競賽活動,選樹操作技能典型標桿,在企業上下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切實夯實安全生產基礎。五是保障安全生產費用投入。督促企業依法提取與使用安全生產費用,專款用于改善安全生產條件;依法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正確穿戴與使用;依法配備完善安全設備設施,并定期進行維護保養、檢測校驗;依法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裝備,并定期組織演練。同時,要積極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不斷提高企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二、深化鞏固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成果
各級各單位要著眼“兩個根本”,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一是緊盯隱患整改。各級監管部門要對企業自查、監管部門檢查發現的風險隱患進行全面梳理、建立臺賬、列出清單,及時組織專家對難以整改的隱患、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逐一剖析原因、研究解決,本級確實解決不了的,要逐級上報,上下合力集中攻堅克難,確保每一條隱患、每一個問題銷號閉環。二是強化精準執法。各級監管部門要緊緊圍繞鋼鐵、鋁加工、涉爆粉塵企業和有限空間作業25項重點執法檢查事項逐企逐項過關,逐企建立執法檢查臺賬,要從專項執法中挑選、報送典型執法案例,該通報的要通報、該曝光的要曝光、該約談的要約談,采取非常手段,推動“三類”企業25項重點檢查事項的整改落實,力求在6月30日前全部銷號“歸零”。要全面推廣應用“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模塊,切實做到企業應錄盡錄、聚焦重點事項、全部線上執法、提升執法效能,堅決糾正執法不精準、不嚴格、不規范的問題。三是完善制度體系。各級監管部門要深入分析本轄區冶金工貿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存在的共性問題和重難點問題,深挖深層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規制度、政策措施、標準規定等方面需要建立健全、補充完善的內容,逐項健全完善,形成一批較為成熟定型的安全生產制度體系并推動落實。
三、深入開展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大排查大整治
針對重大危險源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種類多、風險管控難度大等特點,各級監管部門和企業務必把重大危險源的風險管控作為日常監管的重中之重嚴防死守。一是依法進行辨識評估。各級監管部門要督促企業嚴格按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對本單位的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和使用裝置、設施或場所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并記錄辨識過程與結果,對構成重大危險源的要進行安全評估,科學確定重大危險源等級,并每三年重新進行辨識、安全評估(安全評價)和分級。二是開展專家會診檢查。各級監管部門要以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生產組織措施,以及自動化控制系統、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安全儀表系統等技術管控措施為重點,聘請行業內懂工藝的專家深入企業一線,幫助企業排查風險、治理隱患,指導企業對標對表落實安全風險管控措施。2022年底前,所有企業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配置溫度、壓力、液位、流量、組份等信息的不間斷采集監測系統,可燃、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檢測報警裝置,安全生產自動化控制系統、緊急停車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安全設施和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并定期對其進行檢測、檢驗、維護、保養,確保每一個重大危險源的設備設施及監測監控系統有效、可靠運行。三是開展專項執法行動。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全省80個重大危險源進行“全覆蓋”執法檢查。對未依法進行安全評價,存在安全設施和安全監測監控系統不完善、檢測檢驗維護保養不到位,事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不完善、防護裝備應急救援物資器材配備不齊全,安全操作技能和應急措施培訓不到位、崗位操作人員安全操作技能不掌握等違法行為的企業,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罰,堅決遏制和防范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四、組織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專家指導服務
各級監管部門要以食品加工、蔬菜腌制、皮革(毛皮、羽毛)加工、造紙、印染等企業(以下統稱“輕工重點企業”)為重點,全面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專家指導服務,提升企業有限空間作業風險辨識、防控能力。一是深入開展宣傳教育。輕工重點企業聚集的縣(以下統稱“重點縣”),要利用新媒體、電視臺等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推動社會公眾關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了解有限空間作業風險。要將應急管理部制作的有限空間安全警示教育片免費發送給企業,強化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的宣傳、警示和教育。二是嚴密組織指導服務。重點縣要緊密結合本轄區實際,科學制定覆蓋所有輕工重點企業的專家指導服務方案;要認真遴選指導服務專家,組織開展監管執法人員和專家有限空間作業基礎知識專題培訓和現場實訓;監管執法人員要全程參與,嚴格按照“五個強化”(強化“關鍵少數”依法履職、強化制度建設、強化風險辨識和臺賬建立、強化作業審批、強化人員培訓)“五個到位”(隱患排查到位、標志張貼到位、承包方管理到位、裝備器材配備到位、應急處置到位)要求,高標準組織實施專家指導服務,力求在9月底前完成。三是認真組織“回頭看”。省、市應急管理部門要組織對重點縣全面開展專家指導服務情況進行“回頭看”,并組織專家對指導服務發現的問題隱患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復核。對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嚴格追究企業及其主要負責人違法違規行為責任,堅決遏制工貿企業污水處理環節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多發勢頭。
五、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
各級監管部門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建設活動,堅決治理糾正違規違章行為。一是嚴厲打擊違法生產建設行為。要以金屬冶煉企業和配套危化裝置為重點,嚴厲打擊新、改、擴建項目未經審查驗收擅自組織建設或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對金屬冶煉企業未依法履行安全設施“三同時”、配套危化裝置未按要求進行安全設施設計診斷和安全條件專項評價,以及未嚴格按照專家組和評價報告中提出的問題及要求對標整改的,要依法頂格處罰。二是嚴厲打擊瞞報事故行為。對遲報、謊報或者瞞報事故,偽造或者故意破壞事故現場,在事故調查中作偽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以及未嚴格落實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企業,要采取約談曝光、停產整頓、上限處罰、撤銷標準化等級、聯合懲戒、行刑銜接等綜合措施,讓違法、失信企業付出沉重代價。三是嚴厲查處“三違”行為。要以高溫熔融金屬吊運、煤氣區域檢維修、易燃易爆區域動火、有限空間作業和高空作業等危險作業為重點,嚴厲查處安全風險辨識不全面、安全條件確認不到位、作業方案不完善、作業審批不嚴格、管控措施不落實等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三違”行為,重處重罰“三違”人員及相關責任人,堅決杜絕“三違”行為。
六、依法規范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各級監管部門要嚴格按照《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定級辦法》,指導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督促企業建立并保持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一是研究制定實施辦法。省廳將根據應急管理部印發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定級辦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等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緊密結合我省實際,研究制定二級、三級企業定級具體實施辦法。二是嚴格定級過程監管。監管部門要加強現場評審過程的監督管理,督促評審單位在規定時限內完成現場評審和不符合項整改情況的復核工作,堅決杜絕審核把關不嚴、現場評審結論失實、報告抄襲雷同等問題;指導企業嚴格按照生產流程和風險情況,對照所屬行業標準化定級標準,將本企業的標準規范融入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實現安全管理系統化、崗位操作行為規范化、設備設施本質安全化、作業環境器具定置化,推動崗位達標、專業達標、企業達標。三是協調出臺獎懲措施。各級監管部門要將企業標準化建設情況作為分級分類監管的重要依據,對不同等級的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對標準化等級企業按照有關規定下浮工傷保險費率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費率,提高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七、持續推動建立雙重預防長效工作機制
各級各單位要把推動建立雙重預防長效機制作為安全生產的治本之策抓緊抓實。一是制定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地方標準。依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緊密結合全省冶金工貿行業安全生產工作實際,研究制定我省《金屬冶煉等高風險行業領域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指南》等地方標準,以規范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二是督促企業構建雙重預防管理體系。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督促指導企業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全過程、全方位辨識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作業行為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并對每一個危險源進行分級分類、明確風險管控責任、落實風險管控措施。三是指導企業有效運行雙重預防機制。企業要根據危險源的種類、級別、風險程度等確定相應的管控方法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完備的信息流通渠道,確保每一個危險源產生的風險隱患能夠第一時間得到管控治理。通過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切實使企業安全管理逐步由過去的被動防事故向主動防隱患轉變,實現關口前移、預防為主,有效防范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八、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執法規范化建設
各級監管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著眼破解“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執行規章制度不嚴、執法隨意性大”等重難點問題,全面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規范化建設。一是強化執法人員業務培訓。要以《安全生產法》《行政處罰法》《安全生產執法手冊》《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試行)》《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等為主要內容,采取自主學習、集中輪訓、網絡推送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執法人員培訓,強化執法為民理念,提高依法履職能力。二是落實分級分類監管執法。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落實分級分類監管,使每一家企業對應一個監管執法主體。根據各自的監管權限、執法人員數量、監管企業安全風險等級等實際情況,制定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并有針對性地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確保年度內對生產規模大、安全風險高、事故多發的重點企業監督執法“全覆蓋”,真正實現差異化、精準化監管執法。三是規范安全生產執法行為。要嚴格執行行政執法公示、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三項制度”和“互聯網+監管”;全面實行“執法告知、現場檢查、交流反饋”“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崗位操作員工全過程在場”和“執法+專家”的“三位一體”執法工作模式;依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綜合考量企業違法的事實、性質、手段、后果、情節和改正措施等因素,正確確定行政處罰的種類、幅度。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執法工作的嚴肅性、權威性、實效性。
山西省應急管理廳
2022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