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楊凌示范區和韓城市林業主管部門,局機關各處(室),秦嶺國家植物園,局直屬各單位:
現將省林業局《2024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各自工作職責,抓好貫徹落實,確保2024年各項任務目標高質量完成。
陜西省林業局
2024年2月25日
2024年工作要點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陜西林業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美麗陜西建設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主動融入“千萬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守好黃河流域、秦嶺區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三大屏障”,打好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努力在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上實現新突破,為建設美麗陜西、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作出新貢獻。
一、扎實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實施《陜西省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30年)》,啟動沙化土地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綜合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復三大標志性戰役,深入實施三北工程六期項目,持續抓好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工程,開展草原健康和退化評估,加強沙化土地封禁區保護管理,完成黃河流域造林247萬畝,沙化土地治理93萬畝。推動建立陜西省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工作協調機制。抓好“三北”工程項目儲備實施和監測評估,鼓勵國有林場申報參與防沙治沙示范項目建設。編制“三北”工程六期規劃,加強沙塵暴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全面整改落實國家“十四五”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中期督查發現反饋問題。
二、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
嚴格執行落地上圖制度,完成全省造林任務440萬畝,種草改良20萬畝。完成全省第二輪退耕地塊矢量數據復核認定和補植補造,制定實施《陜西省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提質增效實施方案》。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以森林經營方案為核心的森林經營制度體系。發布《2023年陜西國土綠化公報》,豐富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落實《林草種苗振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制定《陜西省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規劃(2024—2035年)》,加強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建設,提高良種生產供應能力,開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林草種苗和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活動。開展面源綜合治理行動,抓好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建設“三化一片林”森林鄉村75個。
三、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建立“1+N+X”工作體系,出臺《陜西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指導做好林地延包、集體林權流轉管理、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創新、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完善等工作。鼓勵各地在森林經營、林木采伐管理、林業碳匯、林權收儲、綠色金融服務、國有林場與集體林經濟組織或者農戶聯合經營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成功經驗。建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效評價指標體系,對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做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補助和2024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兌付,鞏固惠民惠農財政“一卡通”專項治理成果。
四、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做好秦嶺國家公園和秦嶺國家植物園“雙園”推進各項工作。認真落實秦嶺國家公園設立方案,編制總體規劃和管理機構設置方案,按期完成本底資源調查和勘界立標工作,全力推動秦嶺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修改完善秦嶺國家植物園創建方案,完成秦嶺國家植物園各項創建任務。認真落實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編制陜西片區規劃,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完成勘界立標、自然資源確權,建立管理機構,推進監測、科研、宣教平臺建設。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開展自然保護地明察暗訪和違法違規問題整治。抓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報送審查工作。
五、切實抓好野生動植物保護
制定實施《陸生野生動物監測單元實施方案》,推進秦嶺野生動植物綜合監測站點建設,開展白冠長尾雉等重點保護動物調查監測。推進秦嶺大熊貓保護繁育基地、朱鹮國家保護研究中心創建。持續做好朱鹮野化放歸工作,加強珍稀瀕危物種搶救性保護和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監管。制定《陜西省突發陸生野生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加強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預防監測預警。推廣防控野豬危害試點經驗,統籌做好野豬等陸生野生動物致害防控補償。加大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力度,聯合開展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專項行動。
六、全面加強資源保護管理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和耕地保護紅線,科學優化耕地和林草地空間布局,開展耕地與林草地空間置換試點。開展全省森林、草原、濕地和荒漠化、石漠化土地一體化調查監測(普查),完成林草生態綜合監測任務,做好國家級公益林監測,有序推進天然林保護重點區域劃定。嚴格執行林地定額和采伐限額制度,做好重大項目用林用草保障。優化林木采伐管理,在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的基礎上實行林木采伐限額5年總額管控。認真落實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一樹一策”保護方案,抓好《高質量推進全省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方案》實施,完成全省古樹名木資源補充調查,健全動態監管體系,全面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嚴格執行封山禁牧條例,完成封山禁牧區域范圍“落界上圖”,實施《陜西省封山禁牧工作方案(2021—2025)》中期考核評估,開展違法放牧專項整治。制定實施《陜西省濕地保護規劃》,建立省級濕地保護協作機制,完善濕地省級專家庫,組織申報一批國家重要濕地和省級重要濕地。
七、堅決守住生態安全底線
出臺《加強全省國有林區森林草原防火隊伍的意見》、《陜西省森林草原消防隊伍建隊和裝備配備標準》,抓好防火阻隔系統增發國債項目建設,開展森林草原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嚴格管控野外用火,確保不發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和人員傷亡,森林和草原火災受害率分別控制在0.9‰、0.2‰以內。扎實開展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和青松保衛戰,鞏固美國白蛾防治成果,加大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力度,加強草原鼠蟲害防治,完成草原有害生物普查,確保全省林業、草原有害生物成災率分別控制在7.6‰、4%以內。認真組織實施《守護祖脈秦嶺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持續開展秦嶺突出問題排查整治,鞏固“五亂”治理成效,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加大森林督查力度,開展三北地區林草濕荒資源綜合執法、破壞濕地問題整治、采石開礦違法侵占林草地整治等專項行動,全面整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審計報告、林草資金審計、濕地保護法執法檢查等各類發現反饋問題。
八、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制定實施《加快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展壯大藤編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意見》,鞏固提升核桃、花椒等特色經濟林90萬畝,發展油茶產業面積15.6萬畝,建設林業產業示范園,打造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創建一批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森林旅游示范縣、森林康養試點、自然教育基地,推進林下中藥材產業建設,推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林下經濟等特色林業產業集群發展。提升精深加工和產品研發,推進特色林產品品牌建設。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支持家庭林場建設,加強龍頭企業動態管理,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支持咸陽建設全國林業碳匯試點市,建設全省“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范基地10個、10萬畝,重點支持陜南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
九、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
成立林業項目高質量推進工作專班,制定陜西林業項目高質量建設管理辦法,實行項目全過程管理和聯合會審制度,開展林草資金審計稽查和績效評價,提升林草資金使用績效。建立行政審批協調機制,優化審批流程,制定多個審批事項并聯審批制度,實行重點項目臺賬管理,依法依規高效做好建設項目要素保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成立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工作專班,開展干部作風督導檢查和明察暗訪,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不斷強化“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
十、著力推動林長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推動召開總林長會議,落實總林長發令、林長巡林等制度,將“三北”工程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效、退耕還林還草等納入林長制督查考核,全面推行林草資源年度變化清單、問題發現整改清單、重點任務完成情況提示單和問題整改督辦函、風險預警提示函“三單兩函”制度。開展林長制組織體系“回頭看”,優化市縣級林長數量和責任區域,建立國有林管理單位林長制體系,推動設立林長制工作專責機構。出臺提升林長履職盡責的措施,強化定期調度、日常督查、跟蹤問效。探索建立“林長+法官”“林長制+林草重點工作”等機制。落實林長制省級激勵辦法,對考核結果排名靠前的市(區)給予資金、政策激勵。
十一、不斷提升基礎支撐能力
全面落實《陜西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制定《陜西省自然公園管理辦法(試行)》,推動修訂《陜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落實《陜西省林業科技創新規劃(2021—2025年)》,實施“揭榜掛帥”科研攻關,構建新型地方標準體系,開展全省食用林產品及產地土壤監測,推進“521”林業科技示范工程。加強與國家林草網絡感知系統對接,加快推進全省生態云感知系統建設。落實《國有林場試點建設實施方案》,創新國有林場經營模式,抓好國有林場試點建設。加強標準化林業工作站建設,嚴格規范管理生態護林員。加強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監管,做好涉林輿情監測處置和網絡安全工作。組織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活動,推出一批品質高、有溫度的宣傳作品。做好老干部工作,提升后勤服務質量水平。
十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持續打造“以紅帶綠,以綠映紅”黨建品牌,加強“模范機關”和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牢固樹立“政治忠誠,本領過硬,業績突出,作風優良,群眾公認”選人用人導向,全面貫徹落實領導干部政治素質考察規定,突出政治標準,強化政治要求,加強干部監督管理,配優建強領導班子,管好用好干部隊伍。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堅持反腐同查同治,重拳整治“四風”頑疾,持續為基層減負。嚴格落實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活動,堅決懲治群眾身邊腐敗,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