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金萍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謝您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關心支持。我局高度重視您提出的提案,認真進行了分析研究,現就有關工作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深刻把握食品安全新形勢,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極端負責的態度,全力落實好“四個最嚴”要求,積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食品安全保障青海新篇章。
一、強化市場監管工作,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按照“講政治、強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工作總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在完善治理體系、強化評議考核、加強責任落實等方面,充分發揮食品生產、經營全過程監管作用,努力提升全省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為全省經濟社會安全發展提供堅實的食品安全保障。
(一)完善治理體系。對標黨中央、國務院食品安全戰略部署,結合我省食品安全短板弱項、制度盲區,先后制定印發《青海省省級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青海省食品安全工作約談暫行辦法》《青海省食品安全重大事項督促落實辦法》《青海省食品安全事故和輿情事件查處掛牌督辦辦法》《青海省食品安全“三書一函”制度》,聚焦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加強對重大事項、重點任務的跟蹤督辦,層層壓實屬地責任,確保食品安全底線穩固。
(二)強化評議考核。在全國率先出臺《青海省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全省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和重點督查計劃,納入領導班子和目標責任績效考核,推動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2023年,我省食品安全評議考核工作較以往取得了較大進步,體現為“四個首次”,一是自國家食品安全評議考核工作開展以來,2023年我省考核得分首次突破百分大關。二是創新工作首次頂格申報,得到肯定的加分項目較上年度增加了200%。三是全省食品安全狀況首次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四是考核排名提升較大,首次得到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通報表揚。
(三)加強責任落實。一是落實屬地監管責任方面。制定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分層分級精準防控未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機制 推動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落地落實的實施意見》,按照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機制“一年打基礎、兩年全覆蓋、三年見成效”工作目標,狠抓工作落實。建立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信息“月統計、年考核”工作機制,以“四不兩直”方式展開督查,舉辦青海省領導干部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專題培訓班、青海省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包保干部培訓班、青海省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效能提升培訓班等多次培訓,以現場培訓、實地觀摩、線上交流、網絡學習等方式,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干部和包保干部全覆蓋式培訓,不斷強化食品安全監管。二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方面。開展全省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線上監督抽查考核工作,強化企業法人、小作坊負責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專業水平。2023年,參加考試2896人次,合格率96%,食品生產企業覆蓋率達100%,食品加工小作坊覆蓋率達80%??h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管理人員、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等實施監督抽考,著力提升企業食品安全綜合素質。按照考試結果,對食品安全知識掌握不扎實、風險意識較差的主體進行培訓指導,切實增強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提高專業素養和管理水平。
(四)提高決策水平。制定印發《青海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章程》,規范食品安全專家管理,鼓勵充分發揮專家智庫在食品安全領域的重要作用。成立了青海省第二屆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由法學、公共衛生、食品標準、食品營養、食品工藝、檢驗檢測、食用農產品、食品相關產品等領域的36名委員組成,充分發揮專家智庫在食品安全決策中的技術支撐作用,進一步提高政府食品安全決策水平及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科學性和高效性。
二、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推動有關工作落實落細
根據工作職責,省市場監管局承擔青海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省食安辦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督促指導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公安等26個省食安委成員單位,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職能作用,在強化源頭治理、嚴防風險隱患、完善追溯體系、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等多方面通力合作,持續深入推進食品安全戰略實施,穩步有序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一)強化源頭治理,筑牢食品安全防線。一是狠抓源頭治理。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耕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在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支持下,組織實施成因排查項目,布設400個監測點位,開展土壤和農產品質量監測工作。不定期對受污染耕地所在市(區、縣)的嚴格管控類耕地進行督導檢查,嚴格管控率達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9.56%。二是加強全鏈條監管。將嚴格管控藥物殘留超標、強化產地環境治理、從嚴治理濫用及非法添加、強化全鏈條信息追溯機制等作為重點工作安排,明確責任單位,提出具體措施,并納入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為有效助力“四地”建設提供食品安全保障。三是防范風險隱患。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風險監測、評價性抽檢、農畜產品農藥獸藥監測、進出口冷鏈等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風險評估、預警交流。食品抽檢合格率持續穩定在98%以上,自產農畜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食用林產品及其土壤風險抽檢監測合格率為100%,開展庫存和收購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采集監測樣品同比增加42.2%。四是嚴控添加劑和農藥殘留。開展食品添加劑“雙減行動”、“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等專項整治。督促企業嚴格按照標準規定的原料和工藝生產食品添加劑并落實出廠檢驗要求,加大對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問題專項治理力度,落實農藥監督管理責任,加大常規農獸藥殘留速測和監督抽查力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農藥生產經營安全抽檢工作。抽檢豇豆703批次、韭菜1130批次、芹菜1226批次,樣品合格率為100%;完成種植業產品、畜產品、養殖水產品檢測88850批次,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配合農村農村部開展豇豆等種植業產品監督抽查50批次,合格率為100%。五是完善信息追溯機制。強化“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監管,加強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強化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建立健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問題通報協查機制,建立畜禽產品從屠宰檢疫到市場銷售的全鏈條信息追溯機制,實施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全省39個市(縣、區)的780余萬頭牦牛藏羊數據上傳至省級追溯平臺、1000余家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納入了國家追溯平臺。
(二)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突出重點嚴防嚴控。堅持“底線思維、防線意識”,把最嚴格的監管貫穿工作始終,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守牢食品安全防線。一是制定印發《青海省食藥環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試行)》,落實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辦理食品領域懲罰性賠償金公益訴訟案件18件,48戶企業主體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實施聯合懲戒,“處罰到人到企”措施發揮了震懾、遏制和預防功效。二是深入開展“鐵拳”“凈域”等26項執法行動,推進食品安全領域專項整治行動,以“零容忍”的態度重拳出擊、狠打嚴查。查辦食品違法案件25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34人,涉案金額1.6億余元,發布典型案例57件,對食藥環領域違法犯罪形成了強力震懾。三是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經營主體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明確要求對食品安全領域發現的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違法行為,在實施行政處罰的同時依法將當事人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并將相關信息推送其他部門實施聯合懲戒。截至目前,全省食品相關市場主體,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4戶。
(三)加強科普宣傳,推動社會共治共享。堅持多措并舉、齊抓共管,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構建起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一是鼓勵指導行業協會制定行業公約、建立行業標準,設立食品安全協管服務崗位1127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服務崗位4735個,社區和農村食品安全網格員覆蓋率達100%。二是積極探索“黨委、政府、部門、公眾”四位一體的食品安全宣傳機制,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全民營養周、科普大篷車“六進”等活動,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增強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倡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食品安全治理,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營造全社會關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三是著力打造“你點我檢”服務品牌,通過公眾、媒體和監管部門多方聯動,借助多種媒介進行宣傳,進一步提升食品檢測的靶向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參與和監督作用,讓廣大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放心。2023年,全省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調查知曉率達96.04%,同比上升11.19%;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為88.78%,同比上升3.31%。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折不扣落實好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全面落實黨政同責,壓實屬地責任,持續完善制度機制,強基礎、補漏洞,努力推動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持續保持穩定向好態勢。
感謝您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聯系人:馬成 聯系電話:0971—8274578
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