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的意見(鄂政發〔2011〕13號)

   2011-03-17 686
核心提示:  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2月10日召開的全國糧食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

  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2月10日召開的全國糧食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我省糧食和農業生產,切實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抓好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我省是農業大省,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和農民增產增收,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管理好通脹預期、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最近,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農業的發展,農民種糧預期收入增加。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全局觀念,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全面把握糧食和農業生產形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抓好“米袋子”、“菜籃子”生產,為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增產增收作出貢獻。

  二、立足抗災奪豐收,堅持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發展目標不動搖

  我省是農業多災省份,歷年災害多發、頻發,多數年份重發,給糧食和農業生產造成了損失。因此,減災就是增產,抗災就是增收。各地要高度重視,做到抗災思想不松懈,抗災措施不松勁。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進一步完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做好物資、技術等方面的準備。要充分發揮專業化病蟲防控補貼的引導作用,強化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要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加強技術指導,強化免疫工作,提高免疫密度,降低疫病傳播風險。要堅持科技抗災、避災、減災,一旦發生災情,迅速組織力量,果斷有效處置,最大限度減少各種災害損失,努力實現農業“八連豐”。

  三、強化工作措施,大力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

  (一)加強在田作物管理。當前,要按照“抗旱保墑,澆水保苗,促根壯苗”的技術路線,實行分類指導,科學運用肥水,因時、因地、因苗落實好田間管理措施。尤其是對受旱嚴重的地區要早澆返青水、早施返青肥,促進小麥、油菜正常生長和平衡生長。

  (二)抓好雙季稻生產和高產創建活動。我省糧食發展的潛力在于提高復種指數,擴大雙季稻、擴種馬鈴薯;途徑在于推動高產創建。雙季稻生產區要建設早稻集中育秧大棚,鼓勵擴種雙季稻。大力實施新增糧食產能工程,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糧食優質高產創建力度,確保全省萬畝示范片超過500個,促進大面積平衡增產,力爭糧食單產提高4公斤。對集中種植馬鈴薯10萬畝以上的大縣或板塊基地,要予以重點扶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挖掘資源潛力,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6200萬畝左右,今年糧食總產增加2億公斤以上。

  (三)突破性發展特色蔬菜。加強蔬菜基地建設,確保全省800萬畝菜地保有量面積落實,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給能力。大力發展高山蔬菜、水生蔬菜和食用菌,加強蔬菜設施建設,建設一批設施化、集約化、標準化的蔬菜生產基地,確保蔬菜產量增長5%。

  (四)抓好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大力開展畜牧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重點發展以生豬“150”模式為主的家庭畜禽養殖,高標準建設規模養殖小區。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水禽、肉禽和禽蛋產業,突破性發展草食畜牧業和飼料工業。力爭今年生豬出欄數增長5%,肉類總產量增長5%。

  (五)加大精養魚池改造力度。2011年開始,啟動精養魚池改造五年行動計劃,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支持力度,每年完成30萬畝以上的魚池改造任務。加快完善水產良種體系,加強優良品種選育,加快品種改良,重點建設一批小龍蝦、河蟹等名特優良種繁育基地。加快發展名特優水產,提高名特優比重,不斷提高水產養殖效益。

  (六)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一步優化農機結構,拓展補貼范疇,滿足農民群眾對農機增長的需求。認真落實扶持農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用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資金,對農機推廣的重點地區和重點農民專業合作社予以扶持。

  (七)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進一步完善農村公益事業“以錢養事”機制,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擴大國家級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示范縣建設范圍,實現農業大縣全覆蓋。加強農科教結合,充分發揮科技在糧食和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中的支撐作用,加快農業先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促進科技進村入戶。完善防災減災技術體系,提高科技抗災水平。加強春耕種子、肥料、農藥等物資的調劑和供應,確保春耕生產需求。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和嚴重坑害農民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八)促進糧食和農業規模化生產。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探索和推動土地等農業生產資料的要素化和資本化工作。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推動農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引導農民將土地承包權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向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集中,促進糧食和農業規模化生產。

  四、加強糧食流通工作,促進糧食生產

  廣泛宣傳并認真執行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組織引導多元主體積極、理性入市收購糧食,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解決好糧食收購資金貸款問題,確保糧食收購工作順利進行,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大力培育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建立優質糧源生產基地、發展“訂單農業”、實行優質優價收購和糧食加工轉化增值,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加強糧食宏觀調控,認真做好糧油市場監測預警工作,落實地方糧油儲備,確保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五、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增強農業發展后勁

  農田水利建設是水利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糧食和農業生產能力的根本之策。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農田水利的戰略支撐地位,進一步加快大型灌區、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快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改造,重點抓好糧食主產縣高產農田灌排設施更新改造和配套挖潛,加快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加快山丘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設。鞏固完善“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共建”的農田水利新機制,通過民辦公助、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獎補結合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鼓勵農民興辦農田水利,建設抗旱設施。積極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加大節水技術推廣力度,不斷創新節水機制和節水模式。抗旱、節水灌溉等機械設備符合國家和省目錄的,購機補貼予以傾斜。

  六、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責任制度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同步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農村與城市共同繁榮。糧油、生豬大縣獎勵資金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發展糧油和生豬產業。要把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作為市、縣政府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考核和督促工作。要進一步細化要求、實化措施,全面落實“米袋子”和“菜籃子”行政首長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糧食和農業生產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要加強部門協作,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及時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一一年三月三日



 
地區: 湖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