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實施“進莞放心吃”食品安全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 (東府辦函〔2025〕202號)

   2025-04-24 223
核心提示: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廣東省“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動計劃食品安全領域實施方案(2023-2027年)》要求,經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實施“進莞放心吃”食品安全提升行動,作為年度全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的安排,全力保障第十五屆全運會食品安全,著力鞏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成果,有效推進食品安全責任體系落實,為推進我市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堅實有力保障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有關單位:

《關于實施“進莞放心吃”食品安全提升行動方案》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4月11日

關于實施“進莞放心吃”食品安全提升行動方案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廣東省“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動計劃食品安全領域實施方案(2023-2027年)》要求,經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實施“進莞放心吃”食品安全提升行動,作為年度全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的安排,全力保障第十五屆全運會食品安全,著力鞏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成果,有效推進食品安全責任體系落實,為推進我市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堅實有力保障。

一、構建權責清晰、分層分級的黨政同責責任體系

(一)優化“兩個責任”工作機制。結合食品包保主體生產經營業態、層級分布、規模大小、風險等級等實際,科學調整制定督導任務清單,推動形成分層分級、精準防控、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長效機制,確保年度在產在營獲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包保督導完成率100%。優化部門協同、市鎮聯動機制。完善食品藥品高質量發展工作專責小組機制,靈活運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專題會議、聯席會議及其“三書一函”制度等形式,協調相關部門、鎮街(園區)落實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任務。(市食品藥品高質量發展工作專責小組牽頭,市食品藥品高質量發展工作專責小組各成員單位配合落實)

二、構建科學完善、合理高效的食品檢測體系

(二)完善食品檢測管理機制。制定一整套涵蓋食品檢測機構遴選、招標、監理、工作質量評價等各個方面工作的閉環管理制度。按照每千人6.5批次的抽檢標準,在全覆蓋33大類食品抽檢對象基礎上,緊盯社會輿情、投訴舉報等風險點,圍繞重點指標、重點品種和重點區域,合理安排各鎮街(園區)食品抽檢任務量,制定科學、有效、針對性強的抽檢工作實施方案,保障風險排查的精準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

(三)提升食品抽檢工作效能。充分收集風險監測、監督檢查、專項整治、案件稽查、事故調查、輿情監測、投訴舉報、應急處置等工作中發現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信息,動態調整任務分布,確保年度食品抽檢任務量完成率100%,“你點我檢 服務惠民生”活動完成率100%,監督性抽檢問題發現率穩定在2%以上,省級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5%以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

三、構建精準防控、合法合規的企業主體責任體系

(四)嚴把糧食質量安全關。開展新收獲糧食質量安全監測、放心糧油產品質量安全抽檢以及政府儲備糧輪換出入庫、儲存等環節質量抽檢,加強對超標糧食全流程監管,嚴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市場。(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五)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施農藥獸藥使用減量行動,強化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全年發布農作物病蟲情報及農信通不少于8期。指導我市生豬規模養殖場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工作,每噸生豬產品使用抗菌藥量低于生豬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效果標準(150克)。市鎮兩級農業農村部門對生產、屠宰環節的農產品開展定性定量檢測數量達到70萬批次以上,確保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全年實現生產、流通環節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30萬份以上。(市農業農村局)

(六)完善散裝液態食品安全全鏈條管理。提升散裝液態食品交付、裝卸、運輸等環節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化水平,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壓實散裝液態食品在運輸車輛(或容器)管理、交付控制、卸載入庫、委托運輸等環節的各方責任,嚴防散裝液態食品污染風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

(七)規范餐飲具集中消毒。督促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建立自查制度、對全市的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每年開展2次覆蓋全項目的檢測,實施餐具、飲具集中消毒單位量化分級管理,全面提升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市衛生健康局)

(八)落實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責任。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按要求配備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嚴格執行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要求,完成上級部門任務要求。建立健全基于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的動態管理機制,對照企業風險管控清單開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林業局、東莞海關)

四、構建全程治理、嚴格嚴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九)實施產地環境凈化提升行動。有序推進年度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工作,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強入海排污口監管,開展入海河流水質提升和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市生態環境局)

(十)強化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結合食品生產經營監督檢查相關計劃,按照規模大小、投訴舉報情況、信用記錄以及日常監管情況等,對生產、銷售、餐飲各環節監管主體進行分級分類,制定不同監管巡查頻次及監管措施,強化監管效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十一)強化監管隊伍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強化市場監管各基層分局業務運行規范、綜合管理規范、隊伍建設規范、基礎保障規范,全面提升基層履職規范化水平,積極創建星級市場監管分局。完善各類食品生產許可審查方案,開展交叉復核檢查,加強作風監督管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十二)強化信息化監管建設。深化運用食品銷售分級分類動態管理系統、廣東省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管系統、廣東省特殊食品電子追溯系統,完成監管任務要求。依托“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食品餐飲安全慧治平臺、莞教通平臺,打造校園陽光食堂“一網兩平臺”,向師生家長共享校園食堂管理信息,形成“信息高效融會、智能風險預警、多方協同共治”的“互聯網+監管”閉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局)

(十三)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犯罪。暢通“兩法銜接”,依法嚴厲打擊制售“三無”食品、假冒食品、劣質食品、過期食品等犯罪行為;做好重大敏感案事件預案,提前介入突發案事件處置。(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東莞海關)

(十四)健全重大活動保障體系。加強全運會等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強化重大活動事前檢查評估和督促整改、事中駐點監督和應急管理等工作,確保全市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任務圓滿完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五、構建靈敏精準、反應快速的風險防控體系

(十五)整理擴充食品安全風險清單庫。對長期以來出現過的各類主體、各種形式以及涉及各環節的風險點進行全面歸納匯總,形成一整套不斷擴充、覆蓋廣泛的食品安全風險清單庫。通過風險研判,實現對各時期、各領域食品安全風險菜單式管理,以點單方式指導各監管單位及時防范應對。(各監管部門)

(十六)完善風險研判會商制度。在市鎮兩級分別組建食品安全風險研判管控工作小組,確立“一周一動態、一月一研判,一季一會商”的研判會商機制,建立完善風險管理案例庫、故事庫、工具庫,統籌推動食品安全風險研判會商工作。(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十七)高質量推進食源性疾病監測。及時掌握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完善監測報告機制,加快推進醫院診療信息系統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對接,不斷提升我市食源性疾病的監測報告、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市衛生健康局)

(十八)聚焦食品安全輿情監測互動。加強食品安全輿情監測力度,健全部門間輿情苗頭交流機制,視情以輿情日報、快報、專報等形式提醒相關單位,切實提高輿情風險防控能力。(市委網信辦、各監管部門)

(十九)強化應急處置能力建設。開展食品安全應急演練,以“無腳本”“無現場”“無預演”形式進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桌面推演,提升應急處突實戰化水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六、構建服務優享、可及可感的民生保障體系

(二十)推動食品小作坊實現多元化集中管理。深入開展食品小作坊行業整治和提質行動,貫徹落實《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衛生規范》相關要求,嚴厲查處無證食品小作坊,探索“微集中”管理新模式,促進食品小作坊行業健康規范發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二十一)搭建校園食品“一校一檔”數據庫。統一歸集全市學校主體信息、自查自糾信息、日常檢查信息、行政處罰信息、抽檢信息、投訴舉報等食品安全關鍵數據,形成各層級、各主體數據信息高效融會的“數據樞紐”,為校園食品安全決策施政提供數據支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二十二)加強“老年助餐”食品安全監管。督促養老機構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以及食品安全保障、監督考核、應急處置、責任追究等制度。加強對養老機構飯堂、長者飯堂(配餐點)及供餐企業的食品安全監管。(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民政局)

(二十三)深入推進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強化農業生產環節和糧食存儲環節節約減損,推動制止餐飲浪費工作,壓實平臺企業和外賣商家防止餐飲浪費主體責任。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積極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社會氛圍。(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七、構建充滿活力、高質高效的產業發展體系

(二十四)聚力糕點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實施食品生產“一域一產業”工作機制,聯合行業協會、檢測機構和食品安全專家對糕點生產行業提供全方位幫扶,從政策引領、行業自治、品牌建設、技術支撐等方面著手,助推糕點行業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二十五)聚力食品品牌價值賦能。建設集展示、宣傳、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東莞優品”線上運營平臺,組織開展東莞制造探廠、工廠店旅游、品牌故事挖掘等活動,培育發展“東莞優品”區域品牌,提升地理標志產品和品牌價值。(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二十六)打造食品安全專屬品牌。聯合媒體以東莞市食品安全傳播中心為主陣地,打造“進莞放心吃”專屬品牌,加強食品安全科普基地和站點建設,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和食品安全知識進農村、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等宣傳活動,增強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市食品藥品高質量發展工作專責小組牽頭,市食品藥品高質量發展工作專責小組各成員單位配合落實)




 
地區: 廣東 東莞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