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州、市、縣(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我區奶業持續快速發展,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但目前奶業仍存在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良種率較低,養殖方式落后且飼草料有效利用不足,生產能力不高;企農利益聯接機制不完善,原料奶定價機制不合理,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市場秩序不規范;乳制產品結構單一,龍頭企業實力不強,消費群體培育滯后。解決這些突出問題,促進我區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要任務,是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是改善各族群眾膳食結構、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的客觀要求。為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31號)精神,推動我區奶業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我區奶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區域布局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現代奶業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以維護奶農利益、促進奶農增收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良種化水平和轉變養殖方式為切入點,著力提高奶牛單產水平,積極建立合理的企農利益關系,不斷強化乳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逐步建立由龍頭企業帶動、標準化支撐、品牌產品引領、產加銷相互銜接和協調發展的現代奶業體系,推動我區奶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到2010年,全區能繁母牛存欄達到280萬頭,良種母牛占73%;荷斯坦奶牛年平均產奶量達到4.5噸,西門塔爾牛和新疆褐牛年平均產奶量達到2噸,牛奶總產量達到300萬噸;到2015年,全區能繁母牛存欄達到350萬頭,良種母牛占80%;荷斯坦奶牛年平均產奶量達到5噸,西門塔爾牛和新疆褐牛年平均產奶量達到2.5噸,牛奶總產量達到450萬噸;培育1-2個全國知名乳品龍頭企業,力爭創出1-2個全國知名品牌,把新疆建設成我國重要的奶業生產基地。
(三)區域布局。重點在以烏昌地區為核心的天山北坡地區、伊犁河谷,大力推進奶牛規模化、標準化、優質化、產業化,優先發展和集中開發無公害、綠色、有機乳制品,快速提升奶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在塔額盆地和額爾齊斯河谷,進一步優化奶牛種群結構,擴大高產奶牛養殖規模,提升奶業的整體生產水平。在焉耆盆地奶牛產業帶,突出發展高產奶牛養殖,不斷提高奶業經濟效益。喀什、和田等地州在著力解決飼草料有效供給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奶業。
二、突出重點區域,進一步完善奶牛良種繁育體系
堅持走自繁自育為主的路子,以企業為主體,加強良種繁育,加快推進種公牛站、良種奶牛擴繁場和高產奶牛核心群(場)建設。加大良種推廣力度,優化奶牛群體結構,推廣良種奶牛人工授精技術和繁育性控技術,提高奶牛良種覆蓋率和單產水平。在烏魯木齊、昌吉州和阿克蘇地區建立以荷斯坦牛、西門塔爾牛和新疆褐牛為主的國家級種公牛站,在全區建立100個良種奶牛擴繁場,在烏昌地區、伊犁河谷組建10個高產奶牛育種核心群。力爭到“十一五”末,烏昌地區、伊犁河谷奶牛良種率分別達到95%、75%以上,其他地區達到70%以上,全區形成功能齊全、覆蓋面廣的自治區、地州、縣市、鄉鎮四級奶牛良種繁育技術服務網絡。認真開展奶牛良種登記和生產性能測定等基礎性工作。積極轉變傳統奶業的生產方式,大力提升新疆褐牛的生產性能。優化南疆三地州西門塔爾牛的種群結構,提高單產水平和經濟效益。
三、發展規模養殖,加快奶業標準化生產
以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為重點,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到2010年,在奶牛優勢產業帶,支持建設3-5個年存欄5萬頭以上的高產奶牛大縣、8-10個年存欄2萬頭以上的高產奶牛縣、50個年存欄1萬頭以上的奶牛縣。全區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600個,其中1000頭規模以上奶牛養殖小區200個。推行養殖小區統一擠奶、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配種、統一供水電、分戶經營的管理模式。積極發展奶牛養殖聯合體、合作社和托牛所等,引導小規模奶牛養殖戶、專業戶通過以牛入股、托牛入所等辦法,實現規模化養殖和專業化分工。大力培養和引進奶業科技人才和奶牛飼養實用型人才,發揮飼料加工企業和乳品生產企業的技術優勢,加強對奶農的技術培訓和指導,集中利用2-3年時間,對全區奶農進行一次全面技術培訓。加快奶牛養殖小區糞污處理,建設沼氣池、有機肥加工等配套工程,推動種養業的良性循環。
四、堅持預防為主,強化奶牛疫病防治和監控
加強奶牛疫病防控體系建設,重點在全區300個養殖小區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綜合防控能力。健全和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加強奶牛疫病免疫和監測,抓好口蹄疫、布氏桿菌病和結核病等疫病防治工作,到2010年,口蹄疫基本達到免疫無疫病區標準,布氏桿菌病和結核病達到基本控制區標準。加強奶牛常見病、多發病的綜合防治。推行奶牛疫病防治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管理。加快實施奶牛標識和免疫檔案管理制度,建立可追溯體系。積極發揮村級防疫員隊伍在奶牛防疫和技術服務中的作用。
五、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飼料生產
根據奶業發展需要,不斷優化“糧經草”三元結構,提高飼草料種植水平,加快優質高產人工飼草料基地建設,確保優質飼草料的有效供給。加快農區奶業發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鼓勵擴大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生產規模。高效利用農副產品和農作物秸桿,增加奶業發展的飼料供給。加快發展飼料工業,加大新型安全飼料添加劑的推廣力度,加強奶牛專用預混料、濃縮料、精料補充飼料的開發,提高配合飼料的入戶率。鼓勵有條件的養殖場(小區)推廣全日糧混合飼喂(TMR)技術。
六、規范購銷行為,加強奶業市場管理
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乳品加工企業、飼料加工企業、奶業協會、養殖戶四方代表參與的原料奶價格協調機制,確保與市場相適應的各方利益。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統一規劃,統一設計,規范建設奶站。建立以縣級政府畜牧部門為主的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制度,用三年時間建設200個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站,配備必需的儀器設備,保證運轉經費,逐步實現原料奶收購按質論價。認真執行國家規定的原料奶收購等級質量標準,嚴格執行復原乳標識制度,強化產品標識標注管理。嚴把飼料、獸藥投入品安全檢測關,堅持獸藥添加劑使用、質量溯源和安全停藥期等制度,提高原料奶質量水平。各級工商部門要加強奶源市場監管,規范原料奶收購秩序,嚴厲打擊摻雜使假、強買強賣、壓級壓價等違法違規行為。
七、扶持龍頭企業,推進奶業產業化發展
支持乳品加工龍頭企業優化產品結構,重點開發以精深加工的固態奶為主的新產品,力爭到2010年,固態奶類產品在乳制品中的份額達到60%以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參與我區奶牛養殖、乳品加工和經營,發展乳制品精深加工。鼓勵乳品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打造品牌名牌產品,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扶持乳品加工企業加強奶源基地和飼草料基地建設。加快培育發展奶業合作社、奶牛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使其在維護奶農利益、協調利益分配、加強產銷對接、提供技術服務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積極探索“加工企業+奶農合作社+場(區)戶”和“加工企業+奶業協會+基地”等產業經營形式,鼓勵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結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和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八、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對奶業發展的政策扶持
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31號)各項扶持政策的基礎上,自治區在以下方面加大對發展奶業的扶持。
(一)支持生產能力建設。自治區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和種公牛后裔測定、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技術服務和培訓體系建設。切實抓好口蹄疫、布氏桿菌病、結核病等奶牛疫病的強制免疫工作,所需疫苗經費由財政分級負擔,列入財政預算。從2008年起,自治區連續三年每年安排300萬元,加強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體系建設。繼續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新黨發〔2002〕24號)明確的政策措施,奶牛養殖小區用水按農業用水價格執行,用電價格按農業排灌用電價格執行。養殖場(小區)用地按照《關于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20號)執行。將養殖小區道路建設納入鄉村道路建設規劃,統籌安排。
(二)支持產業化發展。自治區每年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乳品加工龍頭企業進行固態奶類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將牧業機械和擠奶機械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范圍。支持乳品加工企業加強冷鏈運輸,將冷鏈運輸機械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范圍,集中購置大型原料奶冷藏運輸車。對奶站建設給予一定的補助。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專項資金、扶貧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各類專項資金要向乳制品加工企業傾斜。建立適合于奶業發展的奶牛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支持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建立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對奶業協會和奶農合作社建設給予一定的扶持。切實落實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免收鮮奶運輸過路費。
(三)支持消費市場培育。自治區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培育消費市場、推廣學生飲用奶和學生飲用奶質量監控。通過多種形式在全社會廣泛宣傳,積極普及奶類營養知識,培養城鄉居民乳品消費習慣,促進由散奶消費向巴氏殺菌乳消費轉變,引導科學消費,拓寬乳品消費市場。立足區內,不斷完善乳品物流配送體系,大力開拓區內中小城市和農村消費市場。鼓勵乳品加工企業面向國內外市場,加強新產品開發和營銷服務,積極開發奶酪、奶油、功能性乳制品、酪蛋白等產品的潛在市場,鞏固、培育和拓展乳品消費市場。注重培養青少年消費群體,加大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不斷擴大學生奶覆蓋范圍。每年對自治區認定的學生飲用奶生產企業和奶源基地給予補助,確保學生飲用奶安全和穩定供應。深入宣傳復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科普知識,使消費者獲得客觀真實信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九、切實加強領導,確保奶業又好又快發展
加快奶業發展是自治區從實際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各地各部門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從領導力量、組織保障、政策措施上全力推動。當前,要迅速行動,抓緊落實國務院扶持奶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好奶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引導飼養戶和養殖場(小區)科學飼養,擴大規模,提高單產,實現增收。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奶業發展納入本地、本部門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科學決策,統籌推動,按照國發〔2007〕31號文件和本意見精神,盡快做好本地奶業發展規劃,切實抓好相關政策措施的配套和落實。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