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臺灣地區進口農食產品不合格原因匯總(2020年)

   2021-02-23 廣東省WTO/TBT中心319
核心提示:  2020年臺灣地區不合格進口農食產品共計484例,主要涉及蔬菜及蔬菜制品、水果及水果制品、水產品、茶類等產品,這些產品的不
   2020年臺灣地區不合格進口農食產品共計484例,主要涉及蔬菜及蔬菜制品、水果及水果制品、水產品、茶類等產品,這些產品的不合格原因集中在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及毒素、防腐劑、獸藥等。 
  一、農藥殘留
 
  上述臺灣地區不合格進口產品的案例中,涉及農藥殘留問題的共311例。主要包括蔬菜及蔬菜制品(99例)、水果及水果制品(94例)、茶(58例)、調味品(33例)以及其他產品(27例)。
 
  1、蔬菜及蔬菜制品。共涉及77種農藥,主要包括芬普尼、賽速安、待克利、氟尼胺、得克利、賽安勃、布飛松、百克敏、賽滅寧、益達胺、氟派瑞、亞托敏、貝芬替、菲克利等14種。
 
  2、水果及水果制品。共涉及47種農藥,主要包括賽安勃、益滅松、得克利、賜滅芬、益滅松、賽派芬、硅護芬、亞托敏等。從具體涉及產品來看,例如,柑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得克利、硅護芬、賽安勃和賜滅芬的超標;草莓則是因賽派芬和氟尼胺的。
 
  3、茶及茶制品。共涉及26種農藥,最主要的是賽果培、氟大滅、芬普尼和2,6-DIPN等,從具體涉及產品來看,紅茶和綠茶的不合格原因均集中在賽國培、2,6-DIPN和芬普尼。
 
  二、重金屬、污染物質及毒素、防腐劑
 
  1、重金屬。共78例,均屬于鎘超標的問題,其中涉及水產品(60例),具體產品包括冷凍丁香魚、冷凍旗魚卵、冷藏花蟹、冷凍黑旗、魚肝、安康魚、冷凍翻車魚腸、冷凍雨傘旗魚肚和生蠔等。
 
  2、污染物質及毒素。共33例,主要包括氰酸、甲基汞和黃曲霉素等3種,不合格產品集中在加工食品、水產品、調味品等。
 
  3、防腐劑。共25例,涉及的防腐劑主要是苯甲酸、己二烯酸、對羥苯甲酸等3種,不合格產品集中在功能食品、加工食品、水產品、調味品等。
 
  三、獸藥、諾羅病毒
 
  1、獸藥。共14例,涉及獸藥種類14種,主要是還原性孔雀綠、乃卡巴精。不合格產品主要是水產品(白帶魚、和鮭魚生魚片)以及禽肉產品(冷凍雞腿)。
 
  2、諾羅病毒。共7例,涉及的不合格案例均為水產品(生蠔和鮮蚵肉)。



日期:2021-02-23
 
地區: 臺灣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