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劉延云:兩項議案為推動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建言

   2021-03-12 中國烹飪協會微信號308
核心提示: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于3月10日閉幕。本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劉延云為推動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于3月10日閉幕。本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劉延云為推動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兩項和餐飲行業密切相關的議案,分別是:
 
  推動餐飲業冷鏈食品各地檢測報告互相認可
 
  2020年10月16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要求對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國家)的冷鏈食品原料和半成品進入企業或入庫前,應當對其外包裝進行嚴格、有效消毒。12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加強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全面推進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建設,進一步強化新冠病毒輸入風險“物防”措施。各地監管部門積極采取行動,制定各地進口冷鏈食品管理辦法。餐飲企業嚴格遵照執行相關要求,積極配合強化防疫措施。
 
  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一系列關于進口冷鏈食品防疫防控要求,是利國利民的舉措,對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穩定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和困難:目前,大部分地方監管部門只認可當地檢測機構出具的核酸檢測報告和消毒證明,而對其他地方符合資質的檢測機構所出具的正規檢測報告、消毒證明均不予認可。個別省份甚至連本省所轄內各地市之間的檢測報告、消毒證明也互不認可。因各地監管部門對檢測報告互不認可而造成重復檢測,極大地延長了流通環節所耗時間。頻繁多次、費時較長的重復檢測,一是造成了餐廳斷貨;二是由于部分冷鏈食品原材料有效期較短,易造成食材因有效期到達而報廢,既造成了食品浪費,也使餐飲企業承擔了較大的損失。
 
  劉延云委員建議:制定風險等級分級管理措施,對于核酸檢測報告、進口檢驗檢疫證明、消毒證明等資料齊全的進口冷鏈食品免除進入中轉監管倉,備案后即可直接運送到店。建議跨地區互認消毒證明、檢測證明、檢測報告,減少流通環節所產生的不必要的時間和成本,厲行節約,防止食品浪費。
 
  將餐飲業列入增值稅存量留抵退稅的試點行業之一
 
  2016年5月1日起,餐飲業開始全面實行“營改增”,對引導餐飲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餐飲企業由于進銷項稅率不同,加之開設新店產生的建筑、設備采購等進項稅額,會出現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導致企業支付的進項稅無法全部抵扣。連鎖餐飲企業經營規模越大,連鎖門店越多,增值稅繳納越規范,增值稅進項稅額無法抵扣的就越多,產生負擔也就越重,且隨著時間推移越積越多。這種情況占用大量經營資金,顯著增加企業經營成本。餐飲企業在購入環節支付的款項中包含價款和增值稅稅款,已承擔對應的稅務負擔和成本,留抵稅額在這個意義上屬于企業的一種“資產”。企業只要在持續經營,留抵稅額就會形成對企業資金的占用,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
 
  2019年3月,國家出臺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增量留抵稅額可以申請退還,目前該政策在大多數省市已經落實,緩解了增值稅留抵稅額快速增長的趨勢,但對于2019年3月前的存量留抵問題,至今尚無明確的解決方案。
 
  2020年初以來,餐飲行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損失嚴重。2020年,全國餐飲收入39527億元,同比下降16.6%;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8232億元,同比下降14%,餐飲企業的利潤空間被房租、人工、原材料、防疫成本等高度擠壓。如能釋放增值稅存量留抵占用資金這部分壓力,對于困境下餐飲行業保持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劉延云委員建議:應將餐飲行業列入增值稅存量留抵退稅的試點行業之一,出臺相應政策措施,允許分期、分步退還存量留抵稅額。建議退還方式采取有條件退稅的方式,如對超過一定年限仍未抵扣的增值稅留抵部分進行退稅,這樣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財政及稅收的穩定,又可達到為受影響較大的餐飲企業退稅減負的目的。



日期:2021-03-12
 
標簽: 中國 烹飪 餐飲
行業: 餐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