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物中毒風險提示——植物篇

   2021-06-21 攀枝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微信號839
核心提示: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不利于人體健康的食物而導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食物中毒。常見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不利于人體健康的食物而導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食物中毒。常見的植物性食物中毒有:四季豆中毒、黃花菜中毒、發芽馬鈴薯中毒、白果中毒、粗制棉籽油中毒、有毒蜂蜜中毒、豆漿中毒等。
 
  一、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又名菜豆,俗稱蕓豆,是全國普遍食用的蔬菜。一般不引起中毒,但食用沒有充分加熱、徹底熟透的豆角就會中毒。四季豆中毒的病因可能與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有關。主要為胃腸炎癥狀,有惡心、嘔吐、腹瀉、腹痛、頭痛等,可采用必要的對癥治療,愈后良好。預防措施主要為:四季豆最好紅燒,使之充分熟透,以破壞其中所含的毒素,要涼拌也需煮透,以失去原有的生綠色,食用時無生味和苦硬感。不能用開水焯一下就涼拌,更不能用鹽拌生食;炒食不應過于貪圖脆嫩,要充分加熱使之徹底熟透。
 
  二、黃花菜中毒
 
  新鮮黃花菜中的花蕊含有秋水仙堿,人食用后在體內容易氧化產生有毒的二秋水仙堿而引起中毒。研究發現,成人食用50~100g鮮黃花菜(其中含有0.1~0.2mg秋水仙堿)后,會出現急性中毒癥狀,表現為口渴、咽干、惡心、嘔吐等,嚴重者會出現血便、血尿等。預防措施主要為:食用鮮黃花菜前一定要先經過處理,去除秋水仙堿,由于秋水仙堿具有較好的水溶性,可以將鮮黃花菜在開水中燙漂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沖洗,使秋水仙堿最大限度地溶解在水中,此時在烹調可保證安全。秋水仙堿不耐熱,大火煮10min左右就能被破壞。
 
  三、發芽馬鈴薯中毒
 
  馬鈴薯俗稱土豆或洋山芋,屬茄科,含龍葵素,致毒成分為茄堿,又稱馬鈴薯毒素,是一種弱堿性的甙生物堿,又名龍葵甙,可溶于水,遇醋酸極易分解,高熱,煮透亦能解毒。龍葵素具有腐蝕性、溶血性,并對運動中樞及呼吸中樞有麻痹作用。每100g馬鈴薯含龍葵甙僅5~10mg;未成熟、青紫皮的馬鈴薯或發芽馬鈴薯含龍葵甙增至25~60mg,甚至高達430mg。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發芽馬鈴薯可引起急性中毒。急性發芽馬鈴薯中毒一般在食后數十分鐘至數小時發病,先有咽喉及口內刺癢或灼熱感,繼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輕者1~2天自愈;重者因劇烈嘔吐而有失水及電解質紊亂,血壓下降;嚴重中毒患者有昏迷及抽搐,最后因呼吸中樞麻痹而導致死亡,發現中毒后應立即催吐或就近就醫。
 
  四、白果中毒

 
  白果又名銀杏,味帶香甜,可以煮或炒食,有祛痰、止咳、潤肺、定喘等功效,但大量進食后可引起中毒。白果內含有氫氰酸毒素,毒性很強,遇熱后毒性減小,故生食更易中毒。一般中毒劑量為10~50顆,中毒癥狀發生在進食白果后1~12小時。為預防白果中毒,不宜多吃更不宜生吃白果,嬰兒勿食。發現中毒后應立即催吐或就近就醫。
 
  五、粗制棉籽油中毒
 
  粗制棉籽油是指未經精練的棉籽油,內含很多雜質,其中有一種極易使人慢性中毒的物質,即棉酚,呈游離狀的棉酚是一種細胞毒素和血管神經毒素,含有酚毒甙,毒性很強,能破壞人體生理結構,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管均有毒害作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較強,對心臟、肝、腎臟損害較嚴重。食用粗制棉籽油中毒多是漸進、積蓄過程,臨床上最常見的是疲勞乏力、發熱(多為中、低度中毒)、皮膚發紅、無汗或少汗、皮膚瘙癢如針刺、呼吸急促、胸悶,在日光下,癥狀加重等慢性中毒現象。發現中毒后應立即就醫。


  六、有毒蜂蜜中毒
 
  蜂蜜中毒主要與蜜源植物所含有毒成分有關。無毒蜜源植物的花期多在春秋,而有毒蜜源植物的花期多在夏季的5~7月。昆明山海棠、馬桑、醉魚草、雷公藤、紫莖澤蘭、白杜鵑、曼陀羅、博落回、羊躑躅……都是現已知的有毒蜜源植物。研究發現,引發中毒的蜂蜜基本都能嘗出苦澀感。所以自行去蜂場購蜜時,一定記得嘗一嘗,如嘗出苦、麻、澀等異味,很可能就含有有毒生物堿,這樣的蜂蜜不要生食,即使加熱食用也無法解毒。毒蜂蜜中毒癥狀表現為頭暈、疲倦、肢體麻木、發燒、肝大、血尿、可因循環呼吸衰竭死亡。發現中毒應立即就醫。購買蜂蜜建議通過正規途徑購買市售經檢驗合格的蜂蜜,不吃有異味的蜂蜜。
 
  七、豆漿中毒
 
  飲用豆漿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在飲用前沒有將豆漿燒熟煮透,生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和皂甙而引起中毒。其表現為食用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和腹瀉等癥狀,嚴重的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輕者一般在3~5個小時就能自愈,癥狀嚴重的可持續1~2天。預防豆漿中毒的根本方法就是把豆漿徹底煮開后再飲用。當把豆漿加熱到一定溫度時豆漿開始出現泡沫,此時豆漿還未煮開,應適當減小火力繼續加熱至泡沫消失、豆漿沸騰,然后再持續加熱5~10分鐘豆漿就徹底煮熟了,飲用就不會發生中毒。若豆漿量較大或較稠,加熱時一定要不斷攪拌,使其受熱均勻防止燒糊鍋底。市場上銷售的豆粉出廠前已經過高溫加熱處理,飲用豆粉沖的豆漿不會中毒。



日期:2021-06-21
 
行業: 糧油 果蔬 蜂蜜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