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十四五”時期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的形勢要求和總體思路

   2021-09-16 農業農村部236
核心提示:“十四五”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以下簡稱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凝心聚力發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對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十四五”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以下簡稱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凝心聚力發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對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形勢要求
 
  (一)發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明確要求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2020年,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上指出,農業生產要“三保”,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強調要發展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是農業農村系統推出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農產品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的重要措施,事關國之大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
 
  (二)發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秉承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現代發展理念,推行產地潔凈化、生產標準化、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生產模式,有利于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生態鏈,做優做強鄉村特色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力量。
 
  (三)發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是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這為新階段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質量效益競爭力提供了路徑指引。唐仁健部長在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上強調要落實總書記指示,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增加優質綠色和特色農產品供給,在生產方式上,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在產品方面,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生產,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本身就是產品“三品一標”的核心內容,采取全程質量控制和全鏈條標準化的技術路線,推行“質量認證與過程管理、品牌打造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運作模式,與生產“三品一標”目標一致、路徑相通,必將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統籌兩個“三品一標”發展中發揮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四)發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是順應消費需求,培育綠色農產品消費市場的有力舉措。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一項關系“十四五”全局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暢通國內大循環,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質量品牌為重點,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2020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加快,農產品消費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加快轉變,急需對標高品質生活需求,加快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發展,充分發揮在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中的“生力軍”作用。
 
  二、總體思路
 
  “十四五”時期,發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的主要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等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圍繞國之大者抓主抓重,圍繞中央部署落細落小,按照新階段農業農村工作“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強監管保安全,提品質增效益”的工作定位,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穩發展優供給,強品牌增效益”為主線,以統籌推進農業生產和產品兩個“三品一標”為路徑,堅持“守底線”“拉高線”并舉,保安全和提品質同步推,統籌發展規模、質量、速度和效益,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在措施上重點突出以下六個主攻方向:
 
  (一)穩發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引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科學設置績效考核指標,推進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由總量擴張向總量增加和質量提升并重轉變。堅持嚴字當頭,嚴把審查準入關,嚴格標志管理,健全淘汰退出機制,堅決退出不合格產品,做優存量,嚴控增量,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突出發展重點,優化生產布局,支持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深加工產品、地方特色農產品加快發展,穩步推進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和有機農業基地建設,深入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不斷提升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供給數量和質量。
 
  (二)保安全。對標“四個最嚴”要求,對使用禁用藥物和允許用藥但殘留超標的問題零容忍,對使用禁用藥物的要亮紅燈,一票否決,取消用標資格,并加強行刑銜接。對允許用藥但殘留超標的亮黃燈,屢次違反的取消用標資格,讓用藥安全成為永不可觸碰的紅線。加強建立全過程質量監管機制,嚴格認證審查,嚴格依標生產,嚴格證后監管,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開展風險監測、監督抽查和巡查檢查。加快推進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以產品為主線,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從監管端和生產端同向發力,筑牢質量安全底線,切實提高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的公信力。
 
  (三)提品質。探索建立產品分等分級制度,讓消費者切實感受到優質農產品的好口感和優品質,助推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優質化、高端化發展。突出高端品質和營養功能,加快構建營養品質指標體系。圍繞保持特色,加強特色產地保護,特色品種培優,特色技術集成,深度挖掘產品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鄉愁產業。
 
  (四)鑄品牌。緊盯國際先進水平,著力打造一批信譽過硬、品質高端、市場認可、政府信任、企業信服、公眾依賴的優質綠色農產品精品品牌。做優做強綠色食品博覽會、有機食品博覽會、地理標志農產品專展等國家級宣傳推介平臺,同時用好媒體、科普等公共宣傳手段,廣泛宣傳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發展理念,以質量優供給,以品牌促消費,不斷提升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的市場辨識度,始終占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制高點”。
 
  (五)賦動能。強化政策協同,結合現代農業示范園、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等示范創建,打造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高標準基地,壯大主導產業、培優特色產業。圍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積極探索營銷新模式新業態,拓展流通渠道,培育一批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專業營銷平臺和營銷隊伍。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健全優化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管理服務平臺,不斷提升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生產智能化、營銷網絡化、檔案電子化和質量追溯化水平。
 
(六)增效益。圍繞服務三農大局,堅持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發揮好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在引導綠色消費中的“風向標”作用,提升品牌認知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提高市場占有率,促進企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強化綠色導向,落實產品認證中綠色化、減量化、清潔化生產相關要求,引導主體發展生態循環綠色生產模式,開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生態效益評估,讓社會認知生態價值,助推農業綠色轉型。構建與小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推動產業鏈向基層下沉,將崗位留在農村,將利益留給農民。繼續實施脫貧地區的扶持減免政策,不斷提升社會效益。 


日期:2021-09-16
 
行業: 有機食品 果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