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工作 推進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成績顯著

   2013-03-23 食品伙伴網1002
核心提示: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工作,推進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成績顯著 由中國食品法典委員會主辦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成立50周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工作,推進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成績顯著

    由中國食品法典委員會主辦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成立50周年研討會媒體交流會3月22日下午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舉行。會議由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主席陳君石院士主持。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與監督局副局長陳銳,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金發忠出席本次會議。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秘書處Annamaria Bruno博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劉秀梅教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王竹天教授在會上作了專題報告。

    會議介紹了中國參與國際食品法典工作情況和中國食品安全標準工作進展。

    中國參與國際食品法典工作情況

    我國于1984年正式加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1986年成立了中國食品法典委員會,由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多個部門組成。衛生部 作為主任單位,負責國內食品法典工作的協調。農業部作為副主任單位,負責對外聯絡。經過了近三十年的工作實踐,我國參與法典工作已逐漸從被動轉為主動,在醬油中"氯丙醇"限量、食品添加劑法典標準中"豆制品分類"等多項工作中突顯了我國的作用,逐漸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中國2006年成功申請成為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和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CCPR)主持國。2011年當選為CAC執委,代表亞洲區域參加執委會的工作。

    目前,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代表,正承擔著多項國際食品法典標準的制定工作。2002年,中國首次牽頭了《預防和降低樹果中黃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產規范》,已于2005年發布。2004-2008年,中國積極參與了《嬰幼兒配方粉衛生操作規范》的制定,為合理制定嬰兒及較大嬰兒配方粉中阪崎腸桿菌的限量標準做出了積極的努力。2005年中國主動提出制定亞洲區域標準《非發酵豆制品》,用于協調豆腐等豆類食品的區域貿易,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2007年和2009年,中國分別提出修訂茶葉中的硫丹、氯氰菊酯和稻米中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謝產物甲胺磷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已上升為國際食品法典標準。2010年中國與澳大利亞共同牽頭農藥殘留分析方法電子工作組,制定了《農藥殘留測定結果不確定度評估導則》法典標準。2011年,中國牽頭了《預防和降低大米中砷污染操作規范》的制定,得到了法典成員的普遍關注和廣泛參與,該項標準將作為國際食品法典控制食品污染物的重要規范之一。2012年起,中國作為國際食品法典執委,代表亞洲和發展中國家參與了2014-2019年國際食品法典戰略規劃,在促進發展中國家參與法典工作、提高法典標準的科學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

    中國作為唯一承擔2個國際食品法典專業委員會主持國的發展中國家,目前已經成功主持了7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會議和6屆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會議,對國際食品法典食品添加劑和農藥殘留標準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中國繼續承擔這兩個法典委員會的主持國工作,將對體現中國積極承擔國際義務,參與食品安全國際事務、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促進我國的食品進出口貿易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國食品安全標準工作進展

    對國際食品法典工作的積極、廣泛參與,帶動了中國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水平的明顯提高。2009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提出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原則就充分采納了國際食品法典關于按照風險分析原則制定食品標準的意見。自《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本著保護消費者健康的根本宗旨,以風險評估為科學基礎,充分考慮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制定和頒布了一大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截止目前,衛生部和農業部已經發布了295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括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中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等重要基礎標準,乳制品、速凍面米制品等與消費者健康密切相關的食品產品標準等。我國目前在以往食品衛生標準體系上建立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框架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的覆蓋范圍基本相同。在這些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已經成為重要參考之一,確保在達到對中國消費者充分健康保護水平的前提下,促進國際食品貿易。

    根據WTO的SPS協定,世貿組織成員不得在缺乏風險評估依據的情況下制定嚴于國際標準的食品安全標準。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并遵守世貿準則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別是以國際食品法典標準作為我國標準的重要參考。但據法典委員會成立40周年的評估報告顯示,包括歐盟、日本、美國在內的許多發達國家,在制定本國標準時采納法典標準的比例(20-30%)遠低于發展中國家(50%左右)。因此,單純將我國食品標準的數量或者限量指標與法典現行標準相比較,并不能全面反映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

    盡管如此,隨著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工作的愈加深入,標準制修訂的科學水平逐步提高,一些重要的基礎標準也越來越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接軌。以《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為例,我國標準的框架、體例、格式與《國際食品法典食品添加劑通用標準》(GSFA)基本相同。標準中關于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的要求與GSFA的要求也基本一致,即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任何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有充分的技術必要性;此外,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的使用還應符合食品良好生產規范的要求,在滿足工藝需要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中國為國際食品法典工作做出貢獻,國際食品法典標準促進中國食品安全發展。

    知識鏈接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概況

    196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建立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旨在保護消費者健康、促進公平食品貿易和協調各國食品標準,目前有185個成員國和1個成員組織(歐盟)。在50年的歷程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共制定了327項標準、準則和操作規范,涉及食品添加劑、污染物、食品標簽、食品衛生、營養與特殊膳食、檢驗方法、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各個領域。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成為了國際認可的食品領域的唯一參考標準。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協定)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作為成員間因食品安全標準或法規差異產生貿易爭端時的仲裁標準。
 

陳君石主持會議

陳銳致辭

金發忠致辭

Annamaria Bruno博士演講

劉秀梅博士演講

 王竹天演講

  



日期:2013-03-23
 
地區: 北京
行業: 添加劑配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