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品安全大家談2014年第1期-工業明膠流向食品企業

   2014-03-25 食品伙伴網934
核心提示:2014年3月15日,據央視報道,福建三銘公司違反《藥用明膠》國家強制性標準,從制革廠大量采購經有毒有害工業原料處理過的垃圾皮

    2014年3月15日,據央視報道,福建三銘公司違反《藥用明膠》國家強制性標準,從制革廠大量采購經有毒有害工業原料處理過的垃圾皮料,通過一系列漂洗和處理,最后生產出所謂的藥用明膠。這種經有毒有害工業原料處理過的垃圾皮料,不但做成了所謂的藥用明膠,而且還被加工成大量的食用明膠。浙江嘉利達明膠有限公司是國內食用明膠產量較大的企業,每年采用垃圾皮料加工的食用明膠大約3000噸,主要用于生產酸奶和糖果。明膠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原料被廣泛用于糖果、乳品、飲料和冰激淋等食品加工。雅客,金冠,蠟筆小新等大型糖果企業都曾經采購嘉利達生產的所謂食用明膠用以生產糖果。

    由于早在1994年頒布的《GB 6783-1994 食品添加劑 明膠》只規定了食用明膠的生產原料可以用動物的皮,但這種皮應該是鮮皮還是制革廠處理過的生皮,并沒有做出詳細規定和要求。而2005年頒布的《食品添加劑明膠生產企業衛生規范》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明確了這種制革廠的垃圾皮料可以作為食用明膠的生產原料。所以,全國那么多明膠廠使用工業垃圾皮料加工食用明膠才不會遭受查處。

    食品伙伴網食品信息服務中心于3月13-24日策劃了食品安全大家談第1期《工業明膠流向食品企業》討論話題,網友就涉及到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以下匯總了網友的看法:

    一、網友們對工業明膠流向食品行業的行為表示譴責,并且分析,追逐利益是食品企業使用工業明膠的主要原因,監管機構應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網友"810700"表示,做食品的企業人沒有良心,任何時候都會出問題。現在的食品安全體系很龐大,但最主要的一定要加大對食品安全企業的處罰力度,像觸及紅線的直接要求關門,企業法人和管理人員永遠不能從事食品行業。

    網友"esse4"也表示,只有監管體系不斷自我完善,并與企業自身利益直接掛鉤,才能使不法企業無漏洞可鉆。網友"菩提樹"表示,用工業原料來做食品的風險是很高的,甚至有些危害大家都不知道。另外,用工業原料來做食品本身就違反了食品安全法。

    網友"s123lfa0"表示,個人覺得這個事件還是企業作為生產主體,個人或者一部分人為了追逐利潤,做這些違法的事情,是商人逐利的必然性。國家監管部門必須要加大監管的力度和懲處的力度,增加違法成本。同時現在飽受詬病的監管體制也是很值得探討和改革的,引入第三方監管或許比現在的情況會好點。

    二、針對媒體對原衛生部2005年頒布的《食品添加劑明膠生產企業衛生規范》的質疑,大多數網友表示,標準本身沒有問題,食品原料必須無毒無害是由食品安全法規定的前置條件,允許使用制革的邊角廢料并不意味著允許使用可能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料。

    網友"gaoxix"表示,首先記者未必弄得清楚明膠生產企業用的到底是哪種皮子,皮革工業廢料如果是鞣制之前的皮子是可以用的;其次標準沒問題,對原料皮子有明確規定,企業自己應該也有原料標準。

    網友"妮可1962"表示,首先是食品或食品用相關產品要符合安全、無毒的要求。"允許使用的原料:b)制革鞣制工藝前,剪切下的帶毛邊皮或剖下的內層;"這句話所說的制革鞣制工藝前剪切下的毛邊皮或剖下的內層皮,首先是沒有經有毒有害物質處理的,因為食品安全法已經有規定了,在規范和標準中就不重復。

    網友"s123lfa0"表示,標準規定的雖然是廢料可以使用,但是沒說被污染的廢料也可以使用,就比如標準規定面粉可以做包子,但是被油墨污染的面粉還拿來做包子可以么?顯然是不行的。

    也有網友表達了相反的觀點,如網友"foodol"表示,國標有問題。而導致國標存在問題的原因,則是央視報道中提及的各明膠企業出經費,讓中國明膠協會制訂有利于明膠企業的國標,通過衛生部發布。

    網友"現實男孩"也提出了質疑,查閱資料發現,生皮在鞣制以前,還需要經過浸水、浸灰、脫毛、軟化、浸酸等一系列準備工序,動物屠宰后的皮,可能在運輸到皮革廠之前,還需要經過貯存運輸等環節,其中可能也會加入一定的保護其品質的物質。那么標準中所指的鞣制工藝前,剪下的部分,是僅僅指屠宰后的新鮮皮,還是經過了貯存運輸甚至前處理的生皮?如果經過了這些環節,顯然是有可能增加一些有害成分的。

    三、許多網友認為僅僅有標準不能夠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還需要靠企業的有效貫徹執行,以及科學規范的過程控制。

    網友"gaoxix"表示,企業不講誠信使用禁用原料,這個不是標準能夠解決的問題。目前的問題除了加強監管以外,如何提高企業誠信是個問題,恐怕只能通過嚴懲來提高了。

    網友"孺子劉"表示,國標相當于最低的標準,所謂最低標準是指在該規定下,絕大多數企業都可以正常生產并滿足食品安全的要求,企業可在此基礎上制定更嚴格的質量標準。就報道的明膠行業現在的狀況如果非要選用優質材料生產明膠,那么這個行業要么消費者買不起,要么大多數企業倒閉。所以不是國標定得低,而是現況綁架了國標。

    網友"菩提樹"表示,按國標檢測合格也不代表產品安全,就如未曝出三聚氰胺前奶粉沒有這一指標一樣。

    網友"妮可1962"表示,食用明膠的原料問題應該是生產企業和監管部門一直要關注的,因為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的過程管理是保證產品安全的關鍵點之一,不要以為只要終產品檢驗合格就萬事大吉,產品的安全標準是針對符合規范要求組織生產的前提,如果生產過程(包括使用的原料)不符合規范的要求,僅拿產品標準對終產品檢驗合格,是片面理解國家對食品安全的管理要求。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框架,首先是符合食品安全法,然后是配套細化的法規、標準等,所以要整體結合著理解執行,才能保證終產品符合要求。食用明膠原料就是這樣,食品添加劑明膠生產企業規范和標準是在食品安全法的前提下法規文件,不能斷章取義作為違規生產的理由。

    四、其他觀點。

    網友"孺子劉"表示,從客觀的角度看的話。央視沒有一份權威或第三方檢測報告證明明膠成品有污染或有問題。第二就是明膠衛生規范明確允許了角邊料材料來源,當然從質量上說好的原料才能生產好的產品。

    網友"xyzrong"表示,記者說是覺得惡心,這恐怕論據不充分,現在很多食品加工過程中也有特殊的工藝需要比如酸解等,再說這個問題,還有專業的部門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要科學的對待,要用數據說話,不能想當然,如果是像三聚氰胺那樣的情形,絕對支持從指標上完善、從制度上規范,如果不影響食品安全,那就沒什么好糾結的了。




日期:2014-03-25
 
行業: 添加劑配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