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品行業資深人士談關于“福喜過期肉”事件的一些看法

   2014-07-23 食品伙伴網781
核心提示:自2014年7月20日晚上海綜合新聞頻道曝光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車間生產過程的一些問題以后,國家食藥總局發文徹查,各種媒體更是

    自2014年7月20日晚上海綜合新聞頻道曝光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車間生產過程的一些問題以后,國家食藥總局發文徹查,各種媒體更是聲討聲不絕,新京報、廣州日報、東方早報、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證券時報六大媒體同時刊發社論質問福喜和洋快餐:銷售變質肉膽從何來?(專題鏈接: 肯德基麥當勞等知名快餐供應商福喜食品被爆使用過期肉)

    事件發生以后,在食品伙伴網旗下食品論壇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網友們從冰鮮肉與冷凍肉的關系、食品保質期與食品安全、食品質量控制人員職業交流、食品安全事件媒體報道與風險交流等等展開了熱烈討論。見:又曝光了,上海新聞綜合頻道,1/7節目,上海福喜,過期原料!

    此外,食品論壇著名網友“東海釣夫”針對此事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食品論壇帖子:關于“福喜過期肉”事件的一些看法)。食品伙伴網轉載于此,供參考。

    作為一個曾經在禽肉制品行業摸打滾爬數載,跟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有過業務往來,對他們以前的管理體系、以及麥當勞、肯德基的質量標準也有一定了解的食品人,關于媒體臥底發現的幾個問題,忍不住有一些話想說:

    1、將冰鮮產品冷凍,產品貯存條件改變,保質期也隨之發生變化。

    不能用冰鮮產品的保質期來評價冷凍產品,至于冷凍前是否已經過期(冰鮮品的6天保質期),肉質是否劣變,這個可能真的值得推敲,冰鮮品一直是一個敏感的產品,如果冰鮮的時候變質了,再冷凍起來,那就太沒良心了,這是上海食藥局協同原料生產廠所在地食藥局需要核查的內容之一。

    2、冷凍原料的保質期一般較長。

    以前冷凍生雞肉允許出口的時候,塊凍的無論是歐洲、日本還是俄羅斯,都是兩年的保質期,單凍的有的兩年,有的18個月,即使現在出口的熟制品,一般也是18個月的保質期。

    而涉事企業的產品,去年5月份的生產日期,到6月份才13個月,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講,假如及時冷凍貯存條件符合要求,是不會產生風險的。但是從質量管理的角度講,企業既然制定了標準,就要嚴格執行,如果達不到要求,那就重新評審,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客戶要求的范圍內,可以修訂自己的標準。

    值得爭議的是:為什么這些洋快餐都苛刻地將冷凍原料制定6個月甚至3個月的保質期。苛刻地去要求上游供應商,而自己又做不到,真是自作孽不可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他們動輒規定3個月、6個月保質期的做法,我以前在他們供應商工廠做的時候,很是有意見,向他們的質量管理人員提出過疑問,他們的解釋是:要做高端,要保證新鮮,這是企業的承諾,愿景,諸如之類。

    我只能說,過度的質量要求,反而會帶來一些次生的更大的安全隱患--比如造假,比如不可追溯性。前期短時間回歸該行業,在yum一家供應商企業,看到yum對供應商的要求更是苛刻到變態的程度:生產計劃,庫存量,質量抽查記錄--季度,月度,周,日都要給他們報表,還有季度檢查,月度檢查,STAR檢查,飛行檢查,兩三個專人天天整理各種報表。他們管的比企業自身的管理人員管的都寬。但是這樣的保姆式監管真的能抓住重點嗎?供應商都忙著給你們做報表了,哪有精力去自主開展質量管理工作?難道業內的企業和從業人員都那么不堪,非要在你們頤指氣使的指導命令下才能做好質量管理工作嗎?

    3、對冷凍后挑選出來的次品返工問題,很多企業都會存在。

    我對此是非常反對的,這其實體現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問題。企業追求效益這沒錯,但你是從前面工序開始,加強各環節的管理減少次品的發生,將數量控制在可以報廢(內部食堂或職工低價消化)還是不加控制產生大批量的次品在最后的包裝工序挑出來,然后解凍返工,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很遺憾,很多企業選擇后者;因為管理人員都很“忙”,沒有耐心靜下心來做細節管理。冷凍產品再解凍,重復加熱,對產品品質的影響是不言而喻。

    4、關于落地產品的小插曲。

    我想,只要稍微規范點的企業,都不會公然允許員工將落地產品放回生產線,但是管理的方法不同,導致的結果可能不一樣,在缺少管理人員監督的生產情景下,員工私自放回生產線的情況,估計哪家企業都不可避免。

    關于這個問題,我在8年前曾經在食品論壇發過一個帖子,拿到現在,也還是同樣適用:也談談落地產品的處理

    技術上或者管理上的問題說清楚了,還有另外一些話,不吐不快:

    1、這些現象,不是福喜獨有,洋快餐的供應商也不是獨此一家,如果能借此事件,規范一下行業內的一些做法,也算是食品行業的一大幸事。

    其實在看曝光視頻的時候,好多場景都是那么熟悉--落地原料的處理,兩套表,迎接檢查前熱火朝天的抄表場面,工人把落地原料毫不在乎地放回生產線時的漫不經心……出口肉制品行業,供麥供yum企業,誰家敢說沒有呢?個人曾經不遺余力地去探討怎么從管理的方法上糾正這些問題,多少年了這些現象還是在行業中普遍存在著,不但原來的國內企業存在著,連原來令我向往的管理規范的外企也入鄉隨俗了,這真是中國食品行業的悲哀!

    看到國家食藥總局在通知的最末一段要求“深入開展肉及肉制品專項整治,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真心希望這不是一句套話,不要跟2007年寵物食品毒死美國貓狗以后,國家質檢總局信誓旦旦地說對相關的食品進行了檢測,均未檢出三聚氰胺一樣。

    但是看到各大媒體,都將矛頭指向“洋快餐”,那種擔心估計很有可能成為一種現實,在各種公關以后,事情象征性有個結果,甚至不了了之。那么行業內引不起重視,依然故我(這些問題大型民企、本土化外企,都會有的,小企業更是慘不忍睹),變本加厲,食品質量人的日子更不好過了,食品行業的規范更是遙遙無期。

    希望這個事規范一下這個行業內的一些做法,而不是把上海福喜處理一下,把洋快餐打擊一頓完事!

    2、監管,體系,門衛崗。

    在事件曝光以后,在食品論壇這樣的行業內人士聚集的地方,討論貼子里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有的在質疑當地的監管,有的在質疑yum的供應商審核體系,有的質疑記者是怎么進入車間,攝像工具是怎么帶進去的,甚至有的朋友還振振有詞,他們的企業絕對不會有這種情況。

    我在食品企業工作20余年,從帶班開始,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外采監管、貿易、綜合管理也都做過,因為從生產基層做起的緣故,比較了解生產的實際情況,所以無論是負責哪一塊,都會對生產的整個規程進行抽查和跟班--上班前的準備工作,下班前的衛生清掃,夜班,加班,班后只留下幾個人的設備清洗工作,都要跟著看一看,用君子的心態待人,以小人的思維管理。

    我只想說,監管人員、審核人員、客戶、參觀人員、甚至公司管理人員,所看到“戒備森嚴”的門衛崗,“全副武裝”的工作服穿戴和嚴格的車間檢查程序,可能也僅限于領導上班的8小時時間。其他時間,無論是自己的工廠,還是到供應商工廠,無論是小企業,還是號稱國內一二的外企,都存在這樣那樣不規范的情況(根據公司的管理不同,反差有差異,但絕對不會跟8小時領導在時一樣),因為這些事情由工人和基層管理人員的心態和素質決定了。

    這也是我在前面對洋快餐和部分客戶變態要求供應商做法不敢恭維的原因之一。

    所以,要做好產品質量,最終還要從利益上引導,靠企業的自律,自身管理的規范來實現。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可能因為個人經歷和認識的緣故,有一些偏頗之處,也確實存在24小時生產完全規范的企業,只是我沒有看到,作為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吧。





日期:2014-07-23
 
地區: 廣東 廣州市
行業: 畜禽肉品 餐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