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資陽市食品加工業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且發展參差不齊,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多、小、散、亂、差”并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特點,按照國家、省局“四打擊四規范”的總體要求,資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思路,建立了食品加工小作坊“1235”工作機制,提升食品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總體水平。
一、推行一個標準。制定了本區域內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基本質量安全衛生條件,作為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市場準入的最低要求。要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按照基本質量安全衛生條件進行改造,達不到基本條件的不能生產加工食品。
二、建好兩個檔案。一是建好從業人員培訓檔案。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從業人員的要求以及監管要求的培訓。使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認識到生產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增強社會責任感,改善生產條件,提高防控食品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建好從業人員健康體檢檔案。要求從事食品加工的從業人員必須通過健康體檢,并將體檢情況報當地食藥部門登記備案。
三、建立三個臺賬。一是建立索證索票臺賬。要求食品加工小作坊嚴格審驗供貨商的生產經營主體資格,仔細驗明食品合格證明和食品標識,確保主體資格合法,購入食品原(輔)食品質量安全。二是建立巡查記錄臺賬。就是要加強對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日常巡查、回訪,發現問題,及時記錄在案,根據違法、違規的程度,下達監督檢查意見書,要求限期整改或給予適當的行政處罰。三是建立分類監管臺賬。就是根據產品抽檢結果、日常監督檢查記錄、管理制度執行、違法行為查處以及被消費者投訴和新聞媒體曝光等情況。對食品生產加工者的質量安全狀況進行綜合評估,確定監管級別(即:A類:好,B類:較好,C類:一般,D類:較差)四個級別,如對A級企業實施監督檢查每年至少1次, B級企業至少2次, C級企業至少3次,對D級企業則開展集中整治,實施分類監管。
四、探索建立五個機制。一是社區安置機制。各社區要對食品生產經營的食品加工小作坊進行統一規劃,指導幫助食品生產經營的小作坊規范經營。二是部門聯動機制。建立部門聯動協作機制,凝聚監管執法合力。建立起各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協助、無縫對接的聯動機制,進一步堵塞監管漏洞,形成監管合力,確保食品安全不出問題。三是輔導經營機制。對于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生產經營者,要實行崗位培訓和輔導,使其懂得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了解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在試營業期間,由當地食藥部門發放《食品生產經營初級輔導證書》,有效期為3個月。四是社會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基層組織、社會團體、新聞媒體等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及時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實現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督的有機統一,建立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社會監督隊伍,形成群防群控、綜合治理,覆蓋農村和城市基層的食品安全監督網絡。五是舉報獎勵機制。設立食品安全投訴舉報中心,公布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電話,統一負責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的受理、記錄、查處、反饋工作。設立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專項資金,由地方財政按年度核撥,??顚S茫邮軐徲?、監察等部門的監督檢查。舉報人有特別重大貢獻的,給予重獎。涉嫌違法犯罪的,不能以罰代刑,必須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日期: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