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關于做好夏季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的提示

   2024-06-08 北京東城市場監管微信號810
核心提示:夏季高溫濕熱,食品容易腐敗變質,近年來,我國連續發生過多起由粿條、米粉這類濕米面制品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為防范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現提示如下:……(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東城區各食品銷售經營者:
 
  夏季高溫濕熱,食品容易腐敗變質,近年來,我國連續發生過多起由粿條、米粉這類濕米面制品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為防范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現提示如下:
 
  一、自制谷類發酵食品時,要把好原料關,確保不用霉變的谷物,并進行充分的淘洗;要把好浸泡關,浸泡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要把好冷卻關,產品經蒸煮熟制成型后冷卻過程中要避免原料的交叉污染,同時做好防塵處理,米粉、涼皮等鮮濕粉疊放厚度不宜過高;要把好儲藏關,酵米面等粉狀產品磨漿后要及時晾曬或烘干成粉,放在通風干燥處短期儲存,鮮濕粉等產品最好當天制作當天銷售完,低溫冷藏儲存,從制作到食用時限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
 
  二、木耳泡發時間要控制好。泡發最好用溫開水,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在炎熱的夏天,如果泡發時間太久,更容易滋生病菌。
 
  三、銀耳。鮮銀耳比干木耳更易變質。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率最高的食物就是鮮銀耳。要先清洗干凈后再用干凈的水和容器泡發或烹飪,一次量不要太大,泡發后及時食用。
 
  米酵菌酸中毒是我國病死率較高的一種食源性疾病,多由家庭、小作坊制作的食品引起,常見的中毒食品有兩類:一是發酵面米制品,如酸湯子、鮮濕粉(如河粉)、涼皮、糯玉米湯圓、吊漿粑等;二是變質鮮銀耳和長時間泡發的木耳。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產生的一種毒素,是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的耐熱性極強,即使100攝氏度的高溫煮沸和高壓烹飪也無法將其破壞,只有通過良好的衛生操作規范和飲食習慣才能杜絕此類中毒事件的發生。
 
  來源:北京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處




日期:2024-06-08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