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第1127號提案答復的函
萬弟友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從企業、政府、消費者三向發力改善食品安全問題的建議》(第1127號)已收悉,衷心感謝您對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關注和建議。食品安全點多面廣鏈條長,治理難度很大,亟需多方發力協同共治,您的提案直指食品安全治理難點,提出針對性、操作性都很強的建議,對于我們很有幫助。我局高度重視,迅速會同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委等7個市級部門共同研究辦理,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前期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四個最嚴”為根本遵循,推動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鞏固提升監管質效,壓緊壓實企業責任,加快重塑食品安全全鏈條全過程治理體系,夯實筑牢共治根基,全市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連續五年穩步提升,2023年國家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獲評A級,食品安全形勢整體穩定、持續向好。
(一)持續迭代升級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堅持把食品安全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整體謀劃,落實“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則,迭代目標、工作、政策、評價四個支撐體系。系統提出到2027年的具體目標,今年既定的9項核心指標任務均已完成;以數字賦能為手段,以食品安全10項攻堅行動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構建“1+10+3+2”工作體系,提升監管實效;出臺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食品安全工作約談暫行辦法、食品安全“三書一函”制度等,壓實工作責任;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巡視巡察、督查考核,建立食品安全創新項目庫,會同相關市級部門指導區縣全面推進53個創新項目,以點帶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二)強化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將風險管控貫穿食品安全監管全環節、全鏈條,聚焦食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深入開展各類重點專項行動,推動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整體向好。一是全面開展高頻問題調研。錨定外賣食品、直播帶貨等群眾關切的突出問題,組織有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新華網等新聞媒體共同開展深度調研,完成調研報告3個,印發市級相關部門及區縣指導推動工作。二是聚力解決突出問題。嚴格落實總局安排部署,扎實開展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特供酒”清源打鏈專項行動等,發現并整改隱患5.26萬項,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8130件,移送公安機關72件,形成強大震懾效應。三是強化監督抽檢。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品種、重點環節,加大監督抽檢力度,扎實做好不合格產品后處置工作。今年,全市開展抽檢監測13.2萬批次,平均不合格率2.89%,均依法處置到位。四是強化風險管控。持續迭代升級風險隱患排查事項清單,突出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和重點產品,全面落實“四見四化四有”工作要求,精準指導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食品抽檢發現嚴重風險快速應對機制,及時研判管控風險隱患,建立全市食品安全共性及典型問題臺賬并納入市級督查,強化預警交流和會商研判,閉環管控化解食品安全風險。
(三)著力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數字賦能,強化全過程全鏈條監管,不斷壓實企業主體責任。一是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印發《重慶市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實現涉農鄉鎮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守好源頭關口。二是強化過程監管,建立食品生產“一企、一域、一品”三個風險檔案和“風險、措施、責任”三張清單,深入開展全市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銷售質量安全管理提升三年行動,持續推進餐飲服務重點領域專項檢查。在日常監督檢查基礎上,對一般風險企業實施按比例“雙隨機”抽查,對高風險企業實施重點檢查,對問題線索企業實施飛行檢查,督促食品主體生產經營過程持續合規。三是強化數字賦能,集中打造“渝食安”全鏈條智管綜合場景,其中,“陽光工廠”已在428家食品生產企業實現AI智能巡檢、實時視頻連線;“重點食品溯源”系統,以豬肉、毛肚、火鍋底料、食鹽、冷藏冷凍食品5大類為試點品種,已入駐主體14.2萬家,累計賦碼57.89萬批次;“餐飲安全在線”中,已有16.5萬家餐飲經營者納入,10人以上學校、養老機構、醫院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AI識別”實現全覆蓋,基層執法人員使用“智慧監管”APP達100%。四是落實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全市4.9萬余名包保干部全覆蓋包保食品生產經營主體47.7萬余戶,督導完成率達99.9%,問題整改率達97.3%,與監管工作無縫對接,協同聯動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四)大力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良好氛圍。堅持政府、市場、社會聯動,執法、普法、用法結合,構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推動群眾滿意度持續提高。一是暢通維權渠道。全市9433戶學校食堂全部公布學校負責人食品安全投訴電話,暢通校內投訴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記處理食品和餐飲服務類投訴舉報59140件,均依法依規處置到位。梳理12315投訴舉報異常名錄,共通報疑似職業索賠人名單27期、901人次。二是加強宣傳引導。創新推出食品安全藝術公交站臺,首次征集并發布“食安重慶”形象標識,首次在兩江四岸地標樓宇LED超大屏開展食品安全公益宣傳,開展“主播帶你話食安”“邊走邊檢之重慶網紅餐廳”系列主題宣傳,開展“你送我檢”“你點我檢”活動59場、送檢477批次,投放視頻15000余條次,累計受眾逾3500余萬人次。運用新媒體加強新時期食品安全輿論宣傳工作,在國務院食安辦官方抖音號“食為天”制作發布視頻6條,幫助群眾科普食安知識、澄清網絡謠言。三是強化多元協同治理。市食藥安辦主辦創刊《重慶食品藥品安全》簡報,打造全市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交流平臺。常態化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進市場、進校園、進鄉村、進景區等活動170余次。1.8萬余家中型及以上餐飲單位點餐系統嵌入反食品浪費提示語,倡導厲行節約、防止餐飲浪費。開展經營主體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行動,相關職能部門共享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名錄等信息,實施信用聯合懲戒,形成共治合力。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吸納您的建議,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進一步強化責任制落實。持續深化企業、屬地、監管、行業四方責任貫通協同,指導企業開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從源頭防范化解風險隱患;用好食品安全“三書一函”制度,綜合運用提醒敦促、責令整改、掛牌督辦和責任約談等手段,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確保風險有人管、職責有人擔、責任有人落。
二是進一步強化協同治理。進一步發揮各級食藥安辦平臺作用,健全部門聯動工作機制,開展跨部門綜合監管,提升監管實效。建立食品生產安全風險防控片區協作機制,落實“一企一檔、一域一檔、一品一策”,著重強化對預制菜等新興行業的監管研判。加快農貿市場食品安全規范化建設,推進連鎖食品超市數字化建設,謀劃提出直播帶貨(食品)監管舉措;聚焦“網紅餐廳”和外賣平臺,推進線上線下餐飲同標同質。扎實開展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昆侖”專項行動等,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推動標本兼治、系統施治,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三是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堅持推動數字賦能,加快實現食品安全全鏈條數字化改革實戰實效,建成投用“渝食安”全鏈條智管綜合場景應用,運用定時、定位、定人、定事、定景“五定”數據保真技術,貫通源頭治理、過程管控、監督抽檢、投訴舉報、風險防控食品安全各環節,打通市、區縣、鄉鎮多層級數據壁壘,聯通生產經營主體、消費者、監管人員多主體,建立食品安全區域、環節、主體指數,實現對不同主體、環節、區域的食品安全狀況實時精準畫像,實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事不擾、有事必應”,不斷提升全市食品安全監管現代化能力和水平。
四是進一步營造良好共治氛圍。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講好食安故事,提升民眾食品安全素養。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試點推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內部“吹哨人”制度。持續開展“你點我檢”活動,動員更多群眾參與受惠。建立完善輿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響應機制,及時做好輿情回應引導,有效應對重大敏感輿情。強化多元治理,充分發動社會各方參與,營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圍,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答復函已經唐英瑜局長審簽。對以上答復您有什么意見,請填寫在回執上寄給我們,以便進一步改進工作。再次感謝您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關心和理解,也懇請繼續對我們的工作給予幫助和支持。
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11月20日
日期:2024-12-04
萬弟友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從企業、政府、消費者三向發力改善食品安全問題的建議》(第1127號)已收悉,衷心感謝您對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關注和建議。食品安全點多面廣鏈條長,治理難度很大,亟需多方發力協同共治,您的提案直指食品安全治理難點,提出針對性、操作性都很強的建議,對于我們很有幫助。我局高度重視,迅速會同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委等7個市級部門共同研究辦理,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前期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四個最嚴”為根本遵循,推動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鞏固提升監管質效,壓緊壓實企業責任,加快重塑食品安全全鏈條全過程治理體系,夯實筑牢共治根基,全市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連續五年穩步提升,2023年國家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獲評A級,食品安全形勢整體穩定、持續向好。
(一)持續迭代升級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堅持把食品安全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整體謀劃,落實“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則,迭代目標、工作、政策、評價四個支撐體系。系統提出到2027年的具體目標,今年既定的9項核心指標任務均已完成;以數字賦能為手段,以食品安全10項攻堅行動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構建“1+10+3+2”工作體系,提升監管實效;出臺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食品安全工作約談暫行辦法、食品安全“三書一函”制度等,壓實工作責任;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巡視巡察、督查考核,建立食品安全創新項目庫,會同相關市級部門指導區縣全面推進53個創新項目,以點帶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二)強化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將風險管控貫穿食品安全監管全環節、全鏈條,聚焦食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深入開展各類重點專項行動,推動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整體向好。一是全面開展高頻問題調研。錨定外賣食品、直播帶貨等群眾關切的突出問題,組織有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新華網等新聞媒體共同開展深度調研,完成調研報告3個,印發市級相關部門及區縣指導推動工作。二是聚力解決突出問題。嚴格落實總局安排部署,扎實開展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特供酒”清源打鏈專項行動等,發現并整改隱患5.26萬項,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8130件,移送公安機關72件,形成強大震懾效應。三是強化監督抽檢。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品種、重點環節,加大監督抽檢力度,扎實做好不合格產品后處置工作。今年,全市開展抽檢監測13.2萬批次,平均不合格率2.89%,均依法處置到位。四是強化風險管控。持續迭代升級風險隱患排查事項清單,突出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和重點產品,全面落實“四見四化四有”工作要求,精準指導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食品抽檢發現嚴重風險快速應對機制,及時研判管控風險隱患,建立全市食品安全共性及典型問題臺賬并納入市級督查,強化預警交流和會商研判,閉環管控化解食品安全風險。
(三)著力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數字賦能,強化全過程全鏈條監管,不斷壓實企業主體責任。一是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印發《重慶市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實現涉農鄉鎮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守好源頭關口。二是強化過程監管,建立食品生產“一企、一域、一品”三個風險檔案和“風險、措施、責任”三張清單,深入開展全市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銷售質量安全管理提升三年行動,持續推進餐飲服務重點領域專項檢查。在日常監督檢查基礎上,對一般風險企業實施按比例“雙隨機”抽查,對高風險企業實施重點檢查,對問題線索企業實施飛行檢查,督促食品主體生產經營過程持續合規。三是強化數字賦能,集中打造“渝食安”全鏈條智管綜合場景,其中,“陽光工廠”已在428家食品生產企業實現AI智能巡檢、實時視頻連線;“重點食品溯源”系統,以豬肉、毛肚、火鍋底料、食鹽、冷藏冷凍食品5大類為試點品種,已入駐主體14.2萬家,累計賦碼57.89萬批次;“餐飲安全在線”中,已有16.5萬家餐飲經營者納入,10人以上學校、養老機構、醫院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AI識別”實現全覆蓋,基層執法人員使用“智慧監管”APP達100%。四是落實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全市4.9萬余名包保干部全覆蓋包保食品生產經營主體47.7萬余戶,督導完成率達99.9%,問題整改率達97.3%,與監管工作無縫對接,協同聯動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四)大力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良好氛圍。堅持政府、市場、社會聯動,執法、普法、用法結合,構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推動群眾滿意度持續提高。一是暢通維權渠道。全市9433戶學校食堂全部公布學校負責人食品安全投訴電話,暢通校內投訴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記處理食品和餐飲服務類投訴舉報59140件,均依法依規處置到位。梳理12315投訴舉報異常名錄,共通報疑似職業索賠人名單27期、901人次。二是加強宣傳引導。創新推出食品安全藝術公交站臺,首次征集并發布“食安重慶”形象標識,首次在兩江四岸地標樓宇LED超大屏開展食品安全公益宣傳,開展“主播帶你話食安”“邊走邊檢之重慶網紅餐廳”系列主題宣傳,開展“你送我檢”“你點我檢”活動59場、送檢477批次,投放視頻15000余條次,累計受眾逾3500余萬人次。運用新媒體加強新時期食品安全輿論宣傳工作,在國務院食安辦官方抖音號“食為天”制作發布視頻6條,幫助群眾科普食安知識、澄清網絡謠言。三是強化多元協同治理。市食藥安辦主辦創刊《重慶食品藥品安全》簡報,打造全市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交流平臺。常態化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進市場、進校園、進鄉村、進景區等活動170余次。1.8萬余家中型及以上餐飲單位點餐系統嵌入反食品浪費提示語,倡導厲行節約、防止餐飲浪費。開展經營主體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行動,相關職能部門共享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名錄等信息,實施信用聯合懲戒,形成共治合力。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吸納您的建議,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進一步強化責任制落實。持續深化企業、屬地、監管、行業四方責任貫通協同,指導企業開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從源頭防范化解風險隱患;用好食品安全“三書一函”制度,綜合運用提醒敦促、責令整改、掛牌督辦和責任約談等手段,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確保風險有人管、職責有人擔、責任有人落。
二是進一步強化協同治理。進一步發揮各級食藥安辦平臺作用,健全部門聯動工作機制,開展跨部門綜合監管,提升監管實效。建立食品生產安全風險防控片區協作機制,落實“一企一檔、一域一檔、一品一策”,著重強化對預制菜等新興行業的監管研判。加快農貿市場食品安全規范化建設,推進連鎖食品超市數字化建設,謀劃提出直播帶貨(食品)監管舉措;聚焦“網紅餐廳”和外賣平臺,推進線上線下餐飲同標同質。扎實開展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昆侖”專項行動等,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推動標本兼治、系統施治,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三是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堅持推動數字賦能,加快實現食品安全全鏈條數字化改革實戰實效,建成投用“渝食安”全鏈條智管綜合場景應用,運用定時、定位、定人、定事、定景“五定”數據保真技術,貫通源頭治理、過程管控、監督抽檢、投訴舉報、風險防控食品安全各環節,打通市、區縣、鄉鎮多層級數據壁壘,聯通生產經營主體、消費者、監管人員多主體,建立食品安全區域、環節、主體指數,實現對不同主體、環節、區域的食品安全狀況實時精準畫像,實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事不擾、有事必應”,不斷提升全市食品安全監管現代化能力和水平。
四是進一步營造良好共治氛圍。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講好食安故事,提升民眾食品安全素養。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試點推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內部“吹哨人”制度。持續開展“你點我檢”活動,動員更多群眾參與受惠。建立完善輿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響應機制,及時做好輿情回應引導,有效應對重大敏感輿情。強化多元治理,充分發動社會各方參與,營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圍,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答復函已經唐英瑜局長審簽。對以上答復您有什么意見,請填寫在回執上寄給我們,以便進一步改進工作。再次感謝您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關心和理解,也懇請繼續對我們的工作給予幫助和支持。
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11月20日
日期: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