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茶飲料國家標準有望年底出臺茶飲巨頭將從中獲益》這樣一條新聞被各大媒體廣泛轉載。然而食品論壇網友安全鈕對這一資訊的真實性提出質疑,該網友從標準發布以及執行時間,該新聞的具體內容等角度文章進行分析,提出質疑,并認為,這篇文章是典型的舊聞新炒。對此,食品伙伴網將繼續關注。
以下是該網友的發言(原文見http://bbs.foodmate.net/thread-319448-1-1.html):
今天上網就看見一條新聞充斥很多網站:《茶飲料國家標準有望年底出臺茶飲巨頭將從中獲益》。看內容不像是真的。一來GB/T 21733-2008《茶飲料》2008年11月1日已經實施,似乎一直沒有大的異議,根本性變更有必要嗎?二來從新聞里看“新標準”的要求沒有什么新東西。就在我進一步了解的時候,不斷有從事飲料生產的朋友打來電話詢問這個新聞。雖然很多人認為:事先沒聽說,而且食品伙伴網資訊里也沒有,應該是舊聞或者假新聞。但也不能不高度關注,如果真的標準變了,大的方面涉及工藝、配方是否需要調整?小的地方是現有標簽標識能使用到什么時間?一時間,一條新聞掀起千層浪。
最后,問到新聞里宣稱的標準起草單位:中國飲料工業協會也表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估計說的還是二年前的事,并希望我轉告我的朋友們不要輕信這條新聞。看來是有人在利用這個標準多變的時節,關注的人多來吸引人的眼球。
但這種做法是否有點缺乏職業道德呢?
后續評論:《茶飲料》國標的“故事”有完沒?
附:網上熱炒的新聞稿《茶飲料國家標準有望年底出臺茶飲巨頭將從中獲益》(來源:北京商報)
商報訊(記者 王曉然)一份茶飲料的國家標準有望在今年年底出臺。飲料分析師稱,飲料業巨頭將從中獲益。
據悉,中國飲料工業協會一份茶飲料國家標準內部征求意見稿已經進入征求意見階段,年底有望出臺。據此,日后茶多酚的含量將是判別茶飲料的一個重要指標,每千克的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等茶飲料所含茶多酚都需大于300毫克。此外,主打健康的低糖、無糖茶飲料也將明確規定其糖含量。
行業標準實施將意味著茶飲料行業更加規范,生產企業的集中度提高。東方艾格飲料行業分析師陳靜表示,隨著我國茶飲料消費量的高速增長,市場日益成熟,出臺國家標準是必然的。由于茶飲料消費市場巨大,行業中的企業眾多且分散,大企業小企業同時存在。國家標準的出臺將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集中度,不符合標準的小企業將遭淘汰。
此外她指出,那些飲料行業巨頭將從中獲益,在淘汰部分不合規小企業同時將獲得更多的市場空間。不過,此獲益并非短期的、直接的,而是通過整個行業的優化而實現。
數據顯示,2009年茶飲料消費量占整個飲料市場的10%,最近幾年的消費量則以30%的高速度增長。茶飲料已經成為多家內外資飲料巨頭的招牌產品,如康師傅、統一、三得利等。飲料企業亦從此業務中獲得了高額利潤。如茶飲料市場占有率高達41.2%的康師傅,其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漲40.57%,飲料業務占總營業額的51.93%。
日期: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