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家郵政局將制定出臺郵政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明確未來五年快遞包裝綠色治理的目標任務和路線圖。
應該說,近些年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國快遞綠色包裝治理效果明顯。國家郵政局扎實推進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印發實施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范,推動出臺快遞封裝用品國家標準,推進實施可循環中轉袋替代一次性塑料編織袋試點。包括中國郵政、順豐等在內的寄遞企業,積極主動開展快遞包裝科技研發。但不可忽視的是,目前快遞包裝綠色治理還任重道遠,包括塑料污染治理仍是快遞包裝綠色治理的突出任務。
首先是社會意識問題。眾所周知,伴隨快遞業的高速發展,我國快遞包裝物的使用量同步增長。經初步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并呈快速增長趨勢,包裝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包括消費者、快遞企業等在內,還沒有很好的綠色快遞意識,甚至說快遞污染正是由于不少消費者與快遞經營者有著過度包裝的共需才終造成目前的局面。因此,要盡快形成社會共治推進綠色快遞的良好局面,激發綠色快遞共治意識,進一步強化綠色快遞宣傳等必不可少,而且非?;A。
其次是執行力問題。眾所周知,快遞綠色發展,社會共識不少,由于缺乏明確制度或制度執行力不夠等原因,實際推進不夠理想。從此次將公布的路線圖來看,完善制度有明確的目標,但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牽扯諸多難題,如何發揮部門等合力,提升執行力,是接下來的嚴肅考驗。
再次是成本分攤問題。推進綠色快遞,尤其是治理快遞塑料污染問題,也意味著經營者和消費者相關成本的增加。這帶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對快遞企業來說,由于價格競爭等利潤已然非常微薄,如何消化綠色包裝帶來的經營成本增加,以及讓消費者不因成本增加而更愿意積極參與綠色快遞。而這,顯然不僅是經營者和消費者的事,而是需要政府等從更深層面來應對。也就是說,如果成本分攤問題不能很好解決,綠色快遞恐很難真正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