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沙門氏菌的傳染途徑及三種抗原類型

   2020-11-04 291
核心提示:傳播途徑肉的污染:肉及其制品的沙門氏菌檢出率美國為20%25%、英國為9沙門氏菌.9%、日本檢查進口家禽的污染率為10.3%,國內肉類
 傳播途徑
肉的污染:肉及其制品的沙門氏菌檢出率美國為20%—25%、英國為9沙門氏菌.9%、日本檢查進口家禽的污染率為10.3%,國內肉類沙門氏菌檢出率在1.1%—39.5%。
蛋的污染:中國蛋及其制品沙門氏菌檢出率為3.9%-43.7%,由于吃蛋引起鼠傷寒病的病例報告逐漸有增加的趨勢。
環境污染:食品在加工、運輸、出售過程中往往被沙門氏菌污染。沙門氏菌在糞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5個月至2年之久。
傳播問題:恢復期患者和無癥狀的帶菌者也是常見的傳染源。折疊編輯本段o抗原

為脂多糖,性質穩定。能耐100℃達數小時,不被乙醇或0.1%石炭酸破壞。決定o型原特異性的是脂多糖中的多糖側鏈部分,以1、2、3等阿拉伯數字表示。例如乙型副傷寒桿菌有4、5、12三個。鼠傷寒桿菌有1、4、5、12四個;豬霍亂桿菌有6、7二個。其中有些o抗原是幾種菌所共有,如4、5為乙型副傷寒桿菌和鼠傷寒桿菌共有,將具有共同o抗原沙門氏菌歸為一組,這樣可將沙門桿氏菌屬分為a~z、o51~o63、o65~o67共有42組。中國已發現26個菌組、161個血清型。使人類致病的沙門氏桿菌大多屬于a~e組。o抗原刺激機體主要產生lgm抗體。



折疊編輯本段vi抗原

因與毒力有關而命名為vi抗原。由聚-n-乙酰-d-半乳糖胺糖醛酸組成。不穩定,經60℃加熱、石碳酸處理或人工傳代培養易破壞或丟失。新從患者標本中分離出的傷寒桿菌、丙型副傷寒桿菌等有此抗原。vi抗原存在于細菌表面,可阻止o抗原與其相應抗體的反應。vi抗原的抗原性弱。當體內菌存在時可產生一定量抗體;細菌被清除后,抗體也隨之消失。故測定vi抗體有助于對傷寒帶菌者的檢出。

沙門氏菌感染細胞機制:沙門氏菌在感染細胞時采取嚴格的“三步走”戰略。首先,在自己的表面形成一個針狀突起,以此建立和目標細胞之間的接觸,然后,一些專門的蛋白質會通過這個突起抵達目標細胞,破壞目標細胞的細胞膜,打出一個“洞”,,沙門氏菌細胞通過這個“洞口”向目標細胞釋放真正具有毒性的蛋白質。



折疊h抗

為蛋白質,對熱不穩定,60℃經15分鐘或乙醇處理被破壞。具有鞭毛的細菌經甲醇液固定后,其o抗原全部被h抗原遮蓋,而不能與相應抗o抗體反應。h抗原的特異性取決于多肽鏈上氨基酸的排列順序和空間構型。

沙門氏桿菌的h抗原有兩種,稱為第1相和第2相。第1相特異性高,又稱特異相,用a、b、c等表示,第2相特異性低,為數種沙門氏桿菌所共有,也稱非特異相,用1、2、3等表示。具有第1相和第2相h抗原的細菌稱為雙相菌,僅有一相者稱單相菌。每一組沙門氏桿菌根據h抗原不同,可進一步分種或型。h抗原刺激機體主要產生lgg抗體。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商務指南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