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單位: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皖政〔2005〕93號)精神,積極推進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加快我市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步伐,繁榮農村市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特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原則與主要目標
(一)指導原則。面向農業,扎根農村,服務農民;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注重經濟效益,依托各種經濟成份的流通骨干龍頭企業,積極引導和鼓勵各類中小流通企業參與競爭,有效整合流通資源,采取兼并、重組、合作、聯營等多種方式,促進骨干企業上規模上水平;推進連鎖經營,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進良性發展。
(二)主要目標。從2005年起,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立起高效暢通的農村現代商品流通網絡,形成城鄉協調、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功能完善、流通有序、誠信和諧的農村市場體系。具體目標是:
1.培育重點流通商貿企業。其中省級1—2家、市級3—4家。
2.建立和發展一批配送中心、消費品及農資連鎖經營店。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發揮省試點縣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市轄三縣建立 11家配送中心、181 家鄉級店、283家村級農家店。
3.建設一批標準化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10個左右,重點對2個國家級、7個縣(區)級批發市場服務功能進行完善,綠色批發市場建成率達70%以上,批發市場實現農產品銷售額占農產品社會銷售額的80%以上。
4.扶持2—3家農資、農產品連鎖經營企業。重點發展種子、化肥、農藥三大農資連鎖市場,充分發揮農業三站(農技推廣站、種子站、植保站)、種子協會等農村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在農產品營銷中的作用。
5.加快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扶持肉、蔬菜罐頭和明膠及其衍生物出口基地,力爭年出口突破400萬美元。積極引導水產品、花生仁、大蒜等優勢農產品更多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
二、主要內容
(一)推動“四個創新”。
推動農村流通主體創新。加快培育一批機制靈活的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組織、產銷大戶等現代農村流通主體,整合利用供銷社、農業三站、鄉村郵政所等原有農村流通資源,建立新型農村市場體系,促進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和出口。
推動農村流通方式創新。大力推廣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為基礎的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農村流通組織形式和營銷方式,規范農村市場經營行為,改善農村商品和服務質量,提高農村商品流通效率,滿足農民需求,促進農民增收。
推動農村流通政策措施創新。完善和落實已有的促進農村發展的優惠政策措施,調整和改革不利于農村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借鑒和引入省內和省外的先進政策措施,積極出臺有利于農村商品流通和市場建設的政策措施。
推動農村流通管理體制創新。加快“政府引導+部門協調+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機制建設,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優化環境,促進流通企業在農村健康發展。
(二)構筑“五大體系”。
構筑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工程試點為突破口,加快“農家店”的建設步伐。大力推動骨干流通企業利用自身優勢整合基層供銷社企業網點資源,在縣城建設配送中心、發展連鎖中心店,在鄉村通過多種形式發展連鎖超市、便利店。發揮城市日用消費品批發市場聚集、輻射的功能,鼓勵各類批發企業與農村零售企業合作,開展商品配送,發展農村自愿連鎖經營。
構筑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體系。大力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推動農資經營龍頭骨干企業在全市建設區域配送中心、縣域配送中心和連鎖經營網點,發展農資直管、加盟連鎖店,實現農資供應與農技服務一體化。積極整合原有農資供應網點資源,開展農資和農技專業服務。
構筑農產品國內銷售體系。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構筑農產品銷售平臺。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要求,結合城市網點布局和小城鎮發展,在縣城和中心城鎮、交通要道、優勢農產品基地,培育一批特色鮮明、交易靈活、輻射面廣的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農產品連鎖經營試點,依托現有大型連鎖綜合超市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流通企業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或便利店。發展農村合作組織,培育農產品經營市場主體,推動貿工農一體化。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大力創建并積極推介名牌農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
構筑農產品出口體系。鼓勵開展農產品出口貿易,扶持園藝產品、水產品、畜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擴大深加工、高附加值、特色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出口。加強對農產品出口的服務,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密切監測并及時通報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動態,加強對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強化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
構筑農村市場運行監控服務體系。加大農村信息服務工作力度,加強農村市場運行信息監測,并與上述四大體系建設實行同步監測。加強農村市場監管,把片區監管責任制與商品準入監管制度、執法責任制度、執法巡查制度等結合起來,嚴防假冒偽劣商品進入農村市場。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附后),建立試點工作調度會議制度,研究解決試點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把該項工作列入縣鄉政府工作目標,研究制定考核、評比、獎懲等辦法,每年年底組織有關部門對試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驗收。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做好相應工作。各縣也要成立領導小組和日常工作機構,狠抓工作落實。
(二)廣泛宣傳發動。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大力宣傳開展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推動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支持試點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加大支持力度。市財政、商務、金融、工商管理等部門要積極落實國家和省關于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的若干優惠政策,在財政、稅收、信貸、企業登記注冊等方面提供支持。市農委、供銷社、郵政等部門要整合農村農資、消費品銷售渠道資源,推動農村流通主體創新,引導有實力企業納入改革試點范圍,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市各相關部門要發揮部門優勢,減輕企業負擔,創建“綠色通道”,積極扶持連鎖龍頭企業擴大經營范圍,壯大企業規模。
各縣政府要結合實際,研究制訂本地的試點工作配套政策。要努力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幫助解決企業的用地、貸款、多頭檢查、市場開拓、政策執行、信息咨詢等方面困難。要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打破地方封鎖,鼓勵競爭,對本地龍頭企業和外地龍頭企業要一視同仁,給予公平待遇。要加大整頓和規范農村市場經濟秩序的工作力度,引導企業依法經營、誠信守信,堅決打擊經銷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犯罪行為,保障農村消費品市場安全。
各縣、各相關部門要根據省、市工作安排,按照“以點帶面,先易后難,扎實推進”的原則,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試點工作規劃和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實施方案要報市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商務局)。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件
蚌埠市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王 崗 (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王明東 (市政府副秘書長)
汪支邊 (市商務局局長)
成 員:郭長富 (懷遠縣政府副縣長)
朱 琳 (五河縣政府副縣長)
劉 明 (固鎮縣政府副縣長)
黃 靜 (市發改委副主任)
王莉敏 (市財政局副局長)
費維民 (市交通局副局長)
戴世文 (市農委副主任)
華培蓮 (市文化局副局長)
史海魁 (市供銷社副主任)
張維成 (市國稅局總會計師)
李蘇閩 (市地稅局副局長)
王 斌 (市工商局副局長)
陳兵盛 (市郵政局副局長)
殷曉建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
劉和平 (市煙草公司副總經理)
齊元禮 (人民銀行蚌埠中心支行副行長)
張傳強 (市商務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張傳強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皖政〔2005〕93號)精神,積極推進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加快我市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步伐,繁榮農村市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特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原則與主要目標
(一)指導原則。面向農業,扎根農村,服務農民;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注重經濟效益,依托各種經濟成份的流通骨干龍頭企業,積極引導和鼓勵各類中小流通企業參與競爭,有效整合流通資源,采取兼并、重組、合作、聯營等多種方式,促進骨干企業上規模上水平;推進連鎖經營,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進良性發展。
(二)主要目標。從2005年起,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立起高效暢通的農村現代商品流通網絡,形成城鄉協調、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功能完善、流通有序、誠信和諧的農村市場體系。具體目標是:
1.培育重點流通商貿企業。其中省級1—2家、市級3—4家。
2.建立和發展一批配送中心、消費品及農資連鎖經營店。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發揮省試點縣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市轄三縣建立 11家配送中心、181 家鄉級店、283家村級農家店。
3.建設一批標準化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10個左右,重點對2個國家級、7個縣(區)級批發市場服務功能進行完善,綠色批發市場建成率達70%以上,批發市場實現農產品銷售額占農產品社會銷售額的80%以上。
4.扶持2—3家農資、農產品連鎖經營企業。重點發展種子、化肥、農藥三大農資連鎖市場,充分發揮農業三站(農技推廣站、種子站、植保站)、種子協會等農村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在農產品營銷中的作用。
5.加快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扶持肉、蔬菜罐頭和明膠及其衍生物出口基地,力爭年出口突破400萬美元。積極引導水產品、花生仁、大蒜等優勢農產品更多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
二、主要內容
(一)推動“四個創新”。
推動農村流通主體創新。加快培育一批機制靈活的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組織、產銷大戶等現代農村流通主體,整合利用供銷社、農業三站、鄉村郵政所等原有農村流通資源,建立新型農村市場體系,促進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和出口。
推動農村流通方式創新。大力推廣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為基礎的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農村流通組織形式和營銷方式,規范農村市場經營行為,改善農村商品和服務質量,提高農村商品流通效率,滿足農民需求,促進農民增收。
推動農村流通政策措施創新。完善和落實已有的促進農村發展的優惠政策措施,調整和改革不利于農村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借鑒和引入省內和省外的先進政策措施,積極出臺有利于農村商品流通和市場建設的政策措施。
推動農村流通管理體制創新。加快“政府引導+部門協調+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機制建設,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優化環境,促進流通企業在農村健康發展。
(二)構筑“五大體系”。
構筑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工程試點為突破口,加快“農家店”的建設步伐。大力推動骨干流通企業利用自身優勢整合基層供銷社企業網點資源,在縣城建設配送中心、發展連鎖中心店,在鄉村通過多種形式發展連鎖超市、便利店。發揮城市日用消費品批發市場聚集、輻射的功能,鼓勵各類批發企業與農村零售企業合作,開展商品配送,發展農村自愿連鎖經營。
構筑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體系。大力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推動農資經營龍頭骨干企業在全市建設區域配送中心、縣域配送中心和連鎖經營網點,發展農資直管、加盟連鎖店,實現農資供應與農技服務一體化。積極整合原有農資供應網點資源,開展農資和農技專業服務。
構筑農產品國內銷售體系。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構筑農產品銷售平臺。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要求,結合城市網點布局和小城鎮發展,在縣城和中心城鎮、交通要道、優勢農產品基地,培育一批特色鮮明、交易靈活、輻射面廣的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農產品連鎖經營試點,依托現有大型連鎖綜合超市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流通企業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或便利店。發展農村合作組織,培育農產品經營市場主體,推動貿工農一體化。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大力創建并積極推介名牌農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
構筑農產品出口體系。鼓勵開展農產品出口貿易,扶持園藝產品、水產品、畜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擴大深加工、高附加值、特色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出口。加強對農產品出口的服務,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密切監測并及時通報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動態,加強對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強化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
構筑農村市場運行監控服務體系。加大農村信息服務工作力度,加強農村市場運行信息監測,并與上述四大體系建設實行同步監測。加強農村市場監管,把片區監管責任制與商品準入監管制度、執法責任制度、執法巡查制度等結合起來,嚴防假冒偽劣商品進入農村市場。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附后),建立試點工作調度會議制度,研究解決試點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把該項工作列入縣鄉政府工作目標,研究制定考核、評比、獎懲等辦法,每年年底組織有關部門對試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驗收。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做好相應工作。各縣也要成立領導小組和日常工作機構,狠抓工作落實。
(二)廣泛宣傳發動。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大力宣傳開展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推動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支持試點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加大支持力度。市財政、商務、金融、工商管理等部門要積極落實國家和省關于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的若干優惠政策,在財政、稅收、信貸、企業登記注冊等方面提供支持。市農委、供銷社、郵政等部門要整合農村農資、消費品銷售渠道資源,推動農村流通主體創新,引導有實力企業納入改革試點范圍,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市各相關部門要發揮部門優勢,減輕企業負擔,創建“綠色通道”,積極扶持連鎖龍頭企業擴大經營范圍,壯大企業規模。
各縣政府要結合實際,研究制訂本地的試點工作配套政策。要努力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幫助解決企業的用地、貸款、多頭檢查、市場開拓、政策執行、信息咨詢等方面困難。要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打破地方封鎖,鼓勵競爭,對本地龍頭企業和外地龍頭企業要一視同仁,給予公平待遇。要加大整頓和規范農村市場經濟秩序的工作力度,引導企業依法經營、誠信守信,堅決打擊經銷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犯罪行為,保障農村消費品市場安全。
各縣、各相關部門要根據省、市工作安排,按照“以點帶面,先易后難,扎實推進”的原則,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試點工作規劃和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實施方案要報市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商務局)。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件
蚌埠市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王 崗 (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王明東 (市政府副秘書長)
汪支邊 (市商務局局長)
成 員:郭長富 (懷遠縣政府副縣長)
朱 琳 (五河縣政府副縣長)
劉 明 (固鎮縣政府副縣長)
黃 靜 (市發改委副主任)
王莉敏 (市財政局副局長)
費維民 (市交通局副局長)
戴世文 (市農委副主任)
華培蓮 (市文化局副局長)
史海魁 (市供銷社副主任)
張維成 (市國稅局總會計師)
李蘇閩 (市地稅局副局長)
王 斌 (市工商局副局長)
陳兵盛 (市郵政局副局長)
殷曉建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
劉和平 (市煙草公司副總經理)
齊元禮 (人民銀行蚌埠中心支行副行長)
張傳強 (市商務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張傳強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