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部門解讀】《安徽省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自查工作規范》

   2023-12-21 691
核心提示:【部門解讀】《安徽省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自查工作規范》

一、《安徽省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自查工作規范》的起草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安徽省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自查工作規范》(皖食藥監食生秘〔2018〕222號)為原省食藥局于2018年制定印發。制度印發以來,在規范指導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自查工作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機構改革以來,隨著市場監管工作的發展,特別是2022年9月2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總局令第60號),對食品生產企業的自查工作作出了進一步要求,因此需要對自查規范進行修訂。

《安徽省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自查工作規范》(以下簡稱《工作規范》)的修訂出臺,將進一步督促食品生產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食品生產企業自查行為,為食品安全提供更加切實有力的保障。

二、食品安全自查的適用范圍包括哪些?

安徽省食品生產企業依法開展食品安全自查,適用本規范。

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開展食品安全自查,適用本規范。食品小作坊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可參照本規范。

三、企業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食品生產企業是食品安全自查的法定主體,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企業自查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一)自查的目的;

(二)自查的適用范圍;

(三)自查部門及人員職責;

(四)自查的具體事項,包括自查頻次、自查計劃、自查項目、自查準備、自查實施、自查記錄、自查結論、整改措施、整改驗收、應急處置方案、自查材料存檔等;

(五)自查工作考核和評估。

四、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對于人員配備有什么要求?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根據規定配備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可根據需要設立食品安全內部管理與技術支持機構。

五、食品安全自查的內容包括哪些?

自查的內容包括生產者資質情況、生產設備設施、生產環境條件、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產品檢驗檢測、貯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食品管理和食品召回、從業人員管理、食品安全事故處置、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標簽標識等內容。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根據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的規定,結合自身生產情況細化和補充自查內容。

六、食品安全自查有哪幾種類型?

食品安全自查分為日常自查、專項自查、全面自查,食品生產企業可自行完成自查工作,也可委托第三方審查評價機構組織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工作。

日常自查,是指食品生產企業根據自身生產工藝特點,為確保食品生產順利進行或者食品安全措施有效運行,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開展的檢查。日常自查應根據日常管控需要,選取本規范第五條所列內容的部分項目定期開展。

專項自查,是指食品生產企業根據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信息、抽檢信息、消費者投訴信息或者應相關部門的要求等,針對存在的問題開展的檢查。專項自查應根據需要選取本規范第五條所列內容的部分項目開展。

全面自查,是指食品生產企業對食品安全管理情況開展的全面系統檢查。全面自查的內容應包含本規范第五條所列全部項目。

七、不同類型的自查各有什么要求?

日常自查: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按照《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要求,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制度和機制,開展日常自查。

專項自查:食品生產企業應當針對下列存在的問題開展專項自查(一)消費者投訴、媒體曝光存在較為集中食品安全問題的;(二)為重大活動提供食品保障的;(三)涉及行業共性食品安全問題的;(四)在監管部門監督檢查、案件查處中發現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五)監督抽檢不合格的;(六)發現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或者風險隱患的;(七)停產半年以上恢復生產的;(八)政府及有關部門公告需要自查的;(九)企業認為需要自查的其他事項。

全面自查: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根據產品風險、規模大小、管控水平以及日常自查、專項自查等情況,針對自身管理體系存在的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制定計劃,定期開展全面自查。季節性生產企業,應當在生產季內盡快完成全面自查。

八、根據《工作規范》,食品生產企業在自查過程中發現問題如何處置?

食品生產企業在自查過程中發現生產條件或生產行為不符合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要求的,應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食品生產企業在自查過程中發現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潛在風險的,應當立即自行停止食品生產活動,并向所在地縣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九、解讀人及政策咨詢服務電話

解讀人: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監管處  張強

咨詢電話:0551-63356661




 
地區: 安徽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