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臨汾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臨政辦發〔2010〕64號)

   2011-04-29 795
核心提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臨汾、侯馬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壺口風景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臨汾、侯馬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壺口風景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不斷探索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創新監管思維,完善監管手段,提升監管水平,保障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增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性
 
  做好新形勢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保障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開展實踐“愛我臨汾、樹我形象、建設家鄉”主題活動的重要舉措和實現建設“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民生殷實、環境優美”新臨汾的必然要求。當前,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狀況十分嚴峻。一是餐飲業經營類別廣泛,準入門檻低,經營網點多而且量大,水平參差不齊,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現象時有發生。二是硬件設施差,特別是小餐館、小吃店衛生設施、設備簡陋,給餐飲安全帶來極大隱患。三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實不到位,量化分級管理覆蓋面低。四是農民食品安全風險意識和維權意識淡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量大面廣,存在盲區。五是食品檢測設備落后,現場檢測能力不強,執法裝備陳舊,很難滿足經常性檢測和查處打擊食品違法違規案件的需要。六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力量薄弱,難以保證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餐飲服務環節處于農田到餐桌整個食品供應鏈的末端,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市場流通等每個環節存在的風險都可能在餐飲服務環節顯現,把好餐飲食品最后一道關口,直接影響食品安全大局。
 
  二、進一步明確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以風險管理為主線,以整頓和規范為突破口,推行“風險排序、壓力傳遞、健全機制、依法監管”的監管策略,構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政府監控、企業自律、社會監督、消費者自我保護”為一體的監管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完善餐飲服務單位分類分級管理和動態管理的工作機制,落實“地方政府負總責、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機制,積極探索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的新路子和新模式。
 
  (二)目標要求
 
  1、貫徹落實地方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轄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完善和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2、規范餐飲服務許可條件及標準,扎實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推行“風險排序、壓力傳遞、健全機制、依法監管”的監管策略,嚴格日常監管。
 
  3、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餐飲業、集體食堂食品安全監管的規范、制度、措施和協調機制,實施分類分級管理和動態管理,建立誠信經營的激勵機制,加快餐飲服務企業自身能力建設,促進餐飲服務業健康發展。
 
  4、加強培訓教育,全面提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水平,提高餐飲服務經營者食品安全守法意識、自律意識。
 
  5、加大宣傳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監督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社會氛圍。
 
  6、建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系統。
 
  7、全面實現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三、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一)踐行科學監管理念,明晰工作思路,努力實現監管手段的新突破
 
  引進風險管理理念,在風險評估基礎上,確定重點監管單位和環節;引進社會治理理念,推行“壓力傳遞”:一是向企業傳遞壓力。開展監督公示,公布監督結果,促使企業加強內部管理。二是向行業主管部門傳遞壓力。食品藥品監管和教育、建設、經貿、旅游等部門,要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要求,將餐飲業網點布局納入城市商業網點規劃,重點編制好景區(點)、車站、公共場所的餐飲業網點規劃。同時大力發展大眾化和民族特色餐飲,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三是向社會傳遞壓力。通過各種媒體和政務信息網絡平臺,向社會公布日常監管信息,公開技術檢測結果,發布消費預警,提高公眾防范意識,發揮輿論和社會監督的作用。四是建立企業法人約談制度,增強企業責任意識。五是開展食品安全示范街、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動,充分發揮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單位的引領帶動輻射作用;引進科學治理理念,加強檢驗檢測機構建設,整合食品安全檢測資源,實現檢測結果共享。依照《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各級人民政府要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增加食品安全監督經費,提高技術檢測水平,為實現科學監管創造必要條件。
 
  (二)整合監管資源,提高監管效能,努力實現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無縫隙監管
 
  針對當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面寬量大、監管力量不足、存在監管盲點問題,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協調配合。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建立鄉(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成立鄉(鎮)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聘任鄉村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協管員和信息員。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委托鄉村食品安全協管員對轄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進行日常監督,其從業人員由鄉鎮衛生院進行健康體檢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培訓。要從抓制度建設、教育培訓、責任落實入手,充分發揮監管網絡作用,實現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有效監管。
 
  (三)加強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建設,建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信用分類管理和獎懲制度
 
  繼續推進“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建設,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納入各級、各部門的工作目標和年度績效考評內容,全面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政府與各行業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與所屬行業范圍內的餐飲服務單位都要簽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狀,切實把安全責任落到實處。
 
  要認真總結經驗,全面推廣實施餐飲業量化分級管理制度、等級評估信息媒體公示制度、經營單位承諾公示制度和違法違規信息公示制度,充分發揮食品安全信用差異對企業的獎懲功能,逐步提高餐飲經營單位自我管理水平。
 
  (四)增強合力,保障餐飲業食品源頭安全
 
  食品藥品監督、農業、水產、質監、工商、衛生等部門要依據分段管理的原則,對食品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銷售到餐桌等各環節進行全程監管。工商部門要對蔬菜、水產品等流通環節加強抽檢及信息公示制度,嚴把市場準入關。農林、水產、畜牧、質監等部門要對農產品、畜產品和水產品生產加工等企業加強源頭管理,增加檢驗檢測頻率。堅決取締無證無照生產加工的食品窩點,嚴厲查處亂用非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從源頭上保障食品安全。
 
  (五)加大宣傳培訓,營造良好氛圍
 
  要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消費者餐飲安全意識,形成社會、群眾、部門、政府共同監管格局。要加強監管人員法律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術培訓,提高各級監管人員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執法水平。要監督、指導餐飲服務經營者和相關行業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識,促使企業經營者自覺依法經營。
 
  (六)有效應對,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根據本轄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特點,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認真檢查食品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要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要求,做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突發事故的防范和處置工作。要暢通信息收集渠道,加強應急值守,按照相關要求報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事故信息。
 
  四、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組織領導。目前,我市機構改革已經基本完成,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依照《食品安全法》和“三定”方案,盡快理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明確監管主體和監管責任,確保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不留空檔。對因責任不落實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依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要進一步加大投入,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環境條件和組織、經費保障。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分段監管工作中的協調和配合,明確監管職責,切實解決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交叉錯位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指導,強化督查,使餐飲食品安全監管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
 
  二○一○年九月十四日


 
地區: 山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