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品安全大家談-由桶裝水導致集體肝炎引發的思考

   2008-05-08 食品伙伴網413
核心提示:4月7日,貴州省衛生廳發出公告稱,自3月下旬以來貴陽學院已確診甲肝患者111例,引發疫情的元兇是學生日常飲用的竹源牌桶裝礦泉

    4月7日,貴州省衛生廳發出公告稱,自3月下旬以來貴陽學院已確診甲肝患者111例,引發疫情的元兇是學生日常飲用的“竹源”牌桶裝礦泉水,生產廠家已經被勒令停業。2008年4月21日,據中央電視臺報道,衛生部18日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開展桶裝飲用水監督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立即停售停用貴陽南明竹源天然礦泉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竹源牌”桶裝水及相關產品。應該說,這又是一起由于不潔食品導致的公共衛生事件。桶裝水中出現甲肝病毒,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現在仍在進一步的調查中。

    食品伙伴網-食品論壇是國內最大的食品行業社區,網友們主要是食品行業的技術人員,食品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高校食品專業的教師學生等。針對“由桶裝水導致集體肝炎引發的思考”這一話題,網友們進行了一次專題討論(見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180635-1-1.html)。

    網友們認為,這次事件的發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水源的污染,有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設備的污染,或是工作人員攜帶病毒等,也有可能是消費者(學生)在飲用過程中造成的污染。

    網友huxuelian:關于桶裝水引發集體甲肝,目前只是通過衛生排查手段所得到的結論,依據最原始,但是不失為一種相對可靠的方法。問詢和排查:這111個確診感染病毒患者和兩百多個疑似患者有個共同點,即飲用了涉案品牌的飲用水,然后對該廠家的現場檢查也發現,該廠無論在生產條件還是加工工藝還是人員的素質水平方面都很成問題,說明涉案飲用水存在被污染的可能。所以說,這些患者感染甲肝病毒,最有可能是由于飲用涉案品牌的飲用水所導致的。而事實上,目前還沒有一家檢驗機構從桶裝水里分離出甲肝病毒。對飲用水的病毒檢測,現今在國內還存在技術上的空白。按照國標,飲用水的檢測項目只有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和霉菌(礦泉水沒有霉菌指標)。而一般的檢測機構,根本沒有用于檢測病毒所需要的P3實驗室,更不用說普通的生產廠家了。說到檢測方法,目前用于甲肝病毒檢測的試劑盒基本上都是基于血清學原理,不適用于食品。如果采用衛生學方法(比如養貝殼,養老鼠),周期長,耗費人力物力,根本不可能為一般檢測機構和廠家所采用。所以對于此類事件的避免,還是只能回到一句相對蒼白的“預防為主”。由此,各方高手能不能將手頭的信息交流一下。有沒有什么比較好的方法可以對食品,尤其是飲用水進行病毒的快速檢驗。把這個作為一個研究方向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網友yangdaxing:我想出現次此桶裝水引發集體甲肝,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源水被污染了,那就是環境測評未做到位;二是在過濾除菌過程中,某種過濾介質或藥劑攜帶病毒。個人分析,源水被污染的可能性大些。

    網友abc147741:水源帶肝炎病毒很有可能的,所以水源的殺菌處理就相當的重要。還有,生產過程中感染肝炎病毒也有可能,要嚴格控制生產過程的衛生質量和人員的衛生。(我還懷疑有人為因素在里面,我就看到過這種現象,在產線上,有的員工偷喝產品,不喝完,把喝剩余的倒在下料罐中,如果該員工身體攜帶病毒,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員工的質量意識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要緊抓,員工體檢不合格堅決不能上崗。

    網友afeng_0801:單純猜測是沒有用的,應當去找證據,我認為要做以下事情來查出原因:1、取水源樣品送權威機構檢驗,如果證實被肝炎病毒感染,那么下面的事情都不用去分析或猜測。2、在工藝關鍵控制點上取樣檢驗,看哪個環節出現問題。3、生產設備中的殺菌、過濾設備有沒有正常。4、包裝材料檢驗,是否被污染。5、排查生產車間消毒的設備設施等有沒有問題,衛生操作情況,有沒有控制好。6、銷售過程有沒有被人掉包假冒行為。7、人員健康狀況,有沒有新進員工沒有做健康體檢,有必要時全體做健康體檢,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檢查。8、如果都沒有問題,那么可以懷疑人為惡意造成。

    網友lanlansun:桶裝水存在衛生問題是早有報道的,只不過我們沒引起重視而已,隱患來自廠家和消費者兩方面。廠家除了生產環節樹脂用久了可能失效外,還有水桶不能很好清洗消毒的問題;消費者自身如果沒有安全意識的話,飲水機也會帶來二次污染。

    網友zhouming196:桶裝水確實是個問題,就算是出廠合格,沒有問題的水,也只能放幾天,如果幾天還沒有喝完,里面就會滋生細菌,時間越長細菌會呈幾何級數上升,所以我都只喝開水,自己燒。現在出現集體肝炎這個事情,我想應該是企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方面可能是水源沒有管理好,被污染了,然后消毒的環節也沒有做好,致使有肝炎病毒的水流進生產車間;第二方面,可能就是水源沒有問題,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嚴而引入了病菌。但是也有一個疑問,就是只有學校才有,而其他地方卻沒有呢?這可能還得引到第三個方面,那就是送給學校的這一批或者存放不當,存放時間過長,或者就是送水商把這一批水給污染了。這樣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一種產品,只有從原料源頭到消費者這一全過程都實行嚴格監控,這一路都安全,最終食品才是安全的。只要其中哪怕一個小小的環節出了問題了,那我們消費者都是不安全的。所以對食品,絕對要實行全程監控,一路安全啊。

    網友caixiuqun:我在飲用水行業也待了兩年多了,我個人覺得病源很大可能是水源污染,一般一個水井都會用上很多年,有的用十幾年都有,其中有的水井根本沒什么管理,我以前有一水廠有一口老水井是不密封,老鼠都可以進得去,井壁也不是食品級的,用久了,井壁早就給腐蝕掉了,地表水都滲漏進去了,而地表水就什么樣的水都有可能,什么病原體都有可能有。過程消毒也很重要,象臭氧殺菌,但是很多工廠根本就沒很好的控制臭氧的濃度,覺得有加進去就行了,平時審核、檢查花花錢就完事,根本不把我們消費者當回事。確實有可能是藻類生長繁殖引起的,原因有:1、蓄水池沒定期清洗,生長了青苔。2、過濾設備老化,沒起到過濾作用,沒能把藻類過濾掉。3、消費者把飲水水機放在向陽的地方,有時候一桶水就喝很多天,給太陽一曬就容易長出青苔來。4、飲水機沒定期清洗,有時候飲水機里面都有長出青苔的情況。所以喝水喝到有青苔不一定是水的問題或者說是生產廠家的問題,其實有很多因素的。

    網友kaqiousha:按正規的工藝做的礦泉水或純凈水是不會有問題的,問題在桶的消毒上.第一次使用的新桶灌裝臭氧消毒過后的水放兩年都沒問題。但舊桶就很難消毒,不管是QS還是HACCP都沒有對桶的消毒做有效的硬性規定,一般只是規定水處理工藝。不管用多大濃度的二氧化氯或雙氧水對桶噴淋消毒,舊桶做出來的水合格率都是很低的,如果使用60度高溫0.5%的堿液洗桶后再消毒,合格率可以達到80%。但幾乎很少有廠家采用熱堿水洗桶,原因是QS沒規定,而且技術上也不好操作,灌裝間會很熱,充滿蒸汽,管道容易壞,桶易變脆、耗電大。目前市場上的桶裝水90%都是不合格的,主要不合格項是菌落超標。也許你會問為什么市場上大部分桶裝水都不合格,還有那么多廠家能拿證且正常銷售呢?那是因為廠家拿證送檢的時候用的是新桶,所以一般都合格,即使是舊桶,就算消毒不好,打了臭氧,3天內細菌還沒繁殖起來,3天后菌落就能達到幾百上千。微生物檢驗是當天送樣就檢的。雖說市場上的水菌落超標嚴重,只要不是致病菌,對人體危害不大,即使菌落達到10000,喝起來也沒味道,胃酸也照樣能殺菌。如果說是竹源牌有問題,也有可能性,但衛生部門要拿出具體證據,如果廠家按QS或ISO做好各項記錄,只要我的水檢驗沒問題,可以維權的。

    當然,也有網友對這次集體甲肝是由桶裝水引起這一結論提出了質疑,并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闡述了理由。

    網友zx5009:近期關于甲肝和純凈水的問題我個人看法是企業成了犧牲者。 首先從生產工藝上講反滲透膜相當于分子篩對于甲肝病毒是可以去除的,原因有以下幾點:活性炭吸附,由于活性炭的結構可以最大的提供比表面積來物理沉降吸附病毒,病毒即使過了這關還有離子交換樹脂可以通過表面電荷來和病毒表面電荷來結合。固定病毒。再者,由于反滲透膜的孔徑極小可以截留病毒,那么少量的病毒即使通過反滲透也會在臭氧消毒工序或紫外消毒條件下被減毒或殺滅。再者,病毒是靠宿主細胞來生存的,換句話說離開細胞它生存時間是有限的。即使還有病毒存在不代表它通過純凈水經過胃時,胃酸對它的殺滅一點作用沒有。即使有病毒通過胃那么人體自生免疫應當會產生抗體中和病毒和巨噬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也會主動攻擊甲肝病毒。所以純凈水造成的甲肝流行我還是不太理解的,病毒的量如果不大如何讓人發病?大量的病毒必然有傳染源,象病毒攜帶或者康復期帶毒者,水的更新率在學校是很快的,是否是其他食品從業者或學生或老師成造帶毒的?一般我傾向后者。

    同時,網友們指出了由這次事件所暴露的我國在食品安全監管、風險分析、公共衛生事件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網友孤蓑煙云:食品法規體系的不完善;管理措施制定時根本沒考慮到危險性分析;從業人員素質問題亟待提高。甲肝可以通過腸道進行傳播,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是傳播甲型肝炎的常見途徑,往往造成流行性傳播,且甲肝病毒對各種外界因素有較強的抵抗力而能長期在外界環境中存活。

    網友葉青:不知道衛生部門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到的,這個事件至少反映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水源水的環境評價有效監督維護不到位;第二、企業桶裝水生產過程控制不到位;第三、QS認證管理形同虛設,表現在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上。

    網友harry.huang:由于全國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均,導致各級監督部門管理水平和檢測水平不不平等性,是問題出現的關鍵,如何有效加強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督和監控能力是防止類似大規模流行病的關鍵,各地方應該重視相關設施的建設。

    網友sdwaterbee:撇開廠家不說,為什么我們國家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食品安全問題?很明顯,在監管的制度和力度方面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地方中,就存在有地方保護主義、監管部門職責不分的問題和監管部門領導的意識問題。雖然話說亡羊補牢未晚,但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今天是桶裝水,明天是問題牛奶,后天又不知是什么食品出問題,每次問題發生后才去關注這方面的事情,桶裝水出問題,就大力整頓飲用水市場,牛奶出問題了,就整頓牛奶市場。這樣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補牢方法,確實難以讓大眾對食品的安全問題感到安心。

    網友camel422:首先,不管媒體的報道是不是真實的,我們要考慮為什么只有學生中毒,難道這個廠的產量這么小嗎?如果不是,我們要考慮特殊人群的過敏物質是什么。以后做食品都是針對特殊人群的,這點要考慮,現在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從小都挑食,長大過敏的東西太多了,牛奶啦,菠蘿啦。黃瓜啦,其次,在平時生產質量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嚴格抓住過程控制環節,重點環節一定要制定量化檢驗標準。第三、肝炎病毒應該怎么殺毒,希望做化驗的朋友研究研究目前的消毒方法是否適合。

    針對這次由桶裝水導致集體甲肝的事件,通過網友們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食品安全任重而道遠。當前我國食品行業在立法、監管、檢驗檢測技術、生產質量控制等方面需要提高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最終產品的質量安全,都需要加強控制。感謝孤蓑煙云、常青樹、camel422、harry.huang、kaqiousha、huxuelian等網友對本次討論的關注和支持。




日期:2008-05-08
 
地區: 貴州 貴陽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