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浙江省扎實推進食用農產品風險隱患閉環管理改革

   2023-03-28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666
核心提示:按照市場監管總局、浙江省委省政府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有關部署,2022年5月以來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率先獲批開展食用農產品風險隱患閉環管理改革試點,依托“浙食鏈”系統全力探索構建食用農產品風險隱患發現、處置和責任傳導閉環管理機制,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取得積極成效。……(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按照市場監管總局、浙江省委省政府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有關部署,2022年5月以來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率先獲批開展食用農產品風險隱患閉環管理改革試點,依托“浙食鏈”系統全力探索構建食用農產品風險隱患發現、處置和責任傳導閉環管理機制,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取得積極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強化系統模塊升級。專題開發“浙食鏈”食用農產品風險隱患閉環管理模塊,構建檢測不合格信息集成、大數據統計分析、警示信息公示及消除、暫停上鏈交易和信息互通等五大功能,并制定食用農產品風險隱患閉環管理操作手冊和流程圖,明確各環節具體流程和重點內容,加強基層實操培訓,實施數字化閉環管理。
 
  (二)強化重點品種上鏈。統籌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開展,會同農業、公安部門出臺專項治理方案,圍繞肉類、牛蛙、豇豆等高風險品種,推動經營者主體信息全上鏈,及時采集和記錄食用農產品進貨報備和交易信息,實施“綠黃紅碼”制度,即綠碼全省通行、黃碼批批檢測和紅碼禁止交易,構建全鏈條閉環管理追溯體系。
 
  (三)強化抽檢數據匯聚。同步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系統數據,對接省內農批、農貿市場快檢系統數據,開放端口搜集基層獲得的省外通報、輿情處置、違法行為查處、投訴舉報等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形成食用農產品檢測信息大數據庫,為抽檢不合格信息的統計分析提供大數據資源。
 
  (四)強化靶向分析檢測。圍繞高風險食用農產品,在上鏈的檢測數據中發現1批次抽檢不合格信息,溯源確定源頭供應商,在2個月內對源自該供應商的同一食用農產品,進行靶向檢測,再次檢出不合格的,作為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重點對象。
 
  (五)強化責任源頭傳導。對列入閉環管理的源頭供應商,在“浙食鏈”上公示兩周,公示期間暫停上鏈交易,并將溯源情況通報其源頭供應商所在地相應監管部門,由所在地監管部門督促其進行自查整改到位。公示到期后,經自檢或第三方機構檢測合格的,恢復上鏈交易。
 
  二、取得成效
 
  (一)食用農產品數字化追溯路徑基本走通。近年來,浙江迭代升級74版“浙食鏈”系統,實現與農業農村“浙農碼”等132個系統融合貫通,與1195個單位交互數據,目前共有注冊用戶37.7萬家,覆蓋64家農批市場、1862家農貿市場、594家大中型商超,初步建立食用農產品數字化追溯體系。
 
  (二)中小經營者無紙化交易習慣初步形成。“浙食鏈”日活躍用戶達到9.2萬家,其中有5.6萬農批農貿市場入場經營者,平均7日上傳追溯信息41萬批次。由于“浙食鏈”可以用“掃碼”替代“索證索票”,操作簡便且實現無紙化交易,越來越受到中小經營者歡迎。目前豬肉平均每天上鏈達4842噸,已經實現全量全環節上鏈。
 
  (三)源頭供應商主體責任意識穩步提升。2022年全省共有695個供應商在2個月內檢出2批次不合格,全部通報源頭供應商屬地監管部門并通過“浙食鏈”系統公示,有效增強食用農產品源頭供應商主體責任意識,有效破解農獸藥超標屢禁不絕難題。牛蛙、淡水魚蝦抽檢不合格率下降10%以上,全省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合格率比上年提升0.59個百分點。
 
  三、下一步打算
 
  目前浙江改革試點雖取得較好成效,但還有許多值得改進和完善的空間。下一步,浙江省將繼續鞏固深化改革試點成果,力爭為食用農產品全鏈條閉環管理提供浙江方案。一是盡快出臺《浙江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為食用農產品信息追溯體系建設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完善食用農產品全鏈條追溯機制,推進“訂單碼”等功能升級,進一步簡便操作,實現“從農田到餐桌”一鏈貫通,形成閉環追溯鏈。三是構建常態化食品安全治理機制。以牛蛙、韭菜、黃魚等10類農產品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抽檢監測力度,完善風險隱患源頭傳導機制建設,不斷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日期:2023-03-28
 
地區: 浙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