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分將近,近期在網絡上出現了許許多多教人挖野菜和吃野菜的視頻,但春日野菜雖好,若采摘或食用不當,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那大家都知道這些誤區嗎?
誤區一:野菜營養價值一定高于栽培蔬菜?
很多人覺得野菜純天然,營養價值肯定比人工栽培的蔬菜高。其實并非如此。野菜確實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像薺菜就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等。但人工栽培的蔬菜經過科學培育和管理,在營養成分上也毫不遜色。例如西蘭花,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含量不比野菜低。所以,不能單純認為野菜營養價值就一定更高,日常飲食應均衡搭配。
誤區二:隨便在路邊、公園采摘的野菜都能吃?
有人認為只要是野菜,在哪采摘都能吃,于是在路邊、公園隨意采摘。這是非常危險的。路邊野菜易受汽車尾氣污染,尾氣中含鉛、汞等重金屬,會附著在野菜上。公園的野菜可能為了防蟲、美觀,噴灑過農藥。食用受污染或有農藥殘留的野菜,會危害身體健康,引發中毒等問題。想吃野菜,最好去正規農貿市場購買人工種植的,或是山林、山坡、未污染的田埂、農地或農家菜園、林下等確定無污染的郊外田野采摘。
誤區三: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吃野菜和常人無異?
老人、小孩、孕婦和過敏體質人群,身體機能與常人不同,吃野菜時更要謹慎。老人腸胃功能弱,小孩消化功能不完善,野菜富含膳食纖維,不好消化,大量食用可能引起腸胃不適。孕婦身體敏感,有些野菜有活血功效,可能影響胎兒健康。過敏體質人群可能對野菜中的某些成分過敏。所以特殊人群吃野菜前,最好咨詢醫生建議。
那對于已經采摘下來的野菜應該怎么處理呢?
由于野菜長期露天生長在野外,在食用前一定要充分清洗,建議用淡鹽水將野菜浸泡兩個小時,可以去除部分蟲卵、細菌。對于部分含草酸、生物堿或輕微毒素(如蕨菜、馬齒莧、黃花菜等)、亞硝酸鹽較高(如香椿芽等)的野菜,還需要進行焯水等處理,降低食用風險。
過去,春分時節漫山遍野生長的野菜,是大自然給予人類最及時的“口糧”,幫助人們度過漫長冬日后食物匱乏的階段。而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也不用再為吃煩心了,野菜也成為了豐富生活、健康飲食的一部分,為人們用餐提供了更加多樣的選擇,但需要我們正確看待、科學食用。
來源:食品藥品安全協調科
日期:2025-03-07
誤區一:野菜營養價值一定高于栽培蔬菜?
很多人覺得野菜純天然,營養價值肯定比人工栽培的蔬菜高。其實并非如此。野菜確實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像薺菜就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等。但人工栽培的蔬菜經過科學培育和管理,在營養成分上也毫不遜色。例如西蘭花,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含量不比野菜低。所以,不能單純認為野菜營養價值就一定更高,日常飲食應均衡搭配。
誤區二:隨便在路邊、公園采摘的野菜都能吃?
有人認為只要是野菜,在哪采摘都能吃,于是在路邊、公園隨意采摘。這是非常危險的。路邊野菜易受汽車尾氣污染,尾氣中含鉛、汞等重金屬,會附著在野菜上。公園的野菜可能為了防蟲、美觀,噴灑過農藥。食用受污染或有農藥殘留的野菜,會危害身體健康,引發中毒等問題。想吃野菜,最好去正規農貿市場購買人工種植的,或是山林、山坡、未污染的田埂、農地或農家菜園、林下等確定無污染的郊外田野采摘。
誤區三: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吃野菜和常人無異?
老人、小孩、孕婦和過敏體質人群,身體機能與常人不同,吃野菜時更要謹慎。老人腸胃功能弱,小孩消化功能不完善,野菜富含膳食纖維,不好消化,大量食用可能引起腸胃不適。孕婦身體敏感,有些野菜有活血功效,可能影響胎兒健康。過敏體質人群可能對野菜中的某些成分過敏。所以特殊人群吃野菜前,最好咨詢醫生建議。
那對于已經采摘下來的野菜應該怎么處理呢?
由于野菜長期露天生長在野外,在食用前一定要充分清洗,建議用淡鹽水將野菜浸泡兩個小時,可以去除部分蟲卵、細菌。對于部分含草酸、生物堿或輕微毒素(如蕨菜、馬齒莧、黃花菜等)、亞硝酸鹽較高(如香椿芽等)的野菜,還需要進行焯水等處理,降低食用風險。
過去,春分時節漫山遍野生長的野菜,是大自然給予人類最及時的“口糧”,幫助人們度過漫長冬日后食物匱乏的階段。而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也不用再為吃煩心了,野菜也成為了豐富生活、健康飲食的一部分,為人們用餐提供了更加多樣的選擇,但需要我們正確看待、科學食用。
來源:食品藥品安全協調科
日期: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