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西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2020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要點》的通知 (市衛發〔2020〕48 號)

   2020-07-08 605
核心提示:各區(縣)衛生健康局,西咸新區教育衛體局,高新區文旅健康局,國際港務區教育和衛生健康局,委直屬各單位,委機關各處室、合署辦
各區(縣)衛生健康局,西咸新區教育衛體局,高新區文旅健康局,國際港務區教育和衛生健康局,委直屬各單位,委機關各處室、合署辦公事業單位:


    現將《2020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學習,抓好貫徹落實。


    西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0年5月7日


    2020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要點


    2020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全國、全省衛生健康工作會議部署,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面實施健康西安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決戰決勝健康扶貧,預防控制重大疾病,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健康保障。


    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一切以人民為中心。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意見,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規范公立醫院黨委議事規則和重大事項決策規則。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堅持民主集中制,進一步提升黨內政治生活質量。抓細抓實黨建基礎工作,開展“五化”“五基”建設。扎實做好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


    2.打造過硬干部隊伍。堅持靜態分析、專題調研和重點督查相結合,加強對委直屬單位領導班子綜合研判力度。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改進干部推薦考察方式,堅持事業為上、依事擇人。健全完善委直屬單位中層領導干部選用機制。改進年輕干部、后備干部工作,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突出加強對干部的政治監督,堅持“凡提四必”,加大對違規違紀選人用人問題查核督辦力度。落實落細“三項機制”精神,嚴格做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審計、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等工作,嚴愛結合打造衛生健康鐵軍。


    3.落實落細“兩個責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履職清單和工作紀實制度建設,加強形勢分析研判,細化完善各類風險防控措施和管理辦法。突出監督重點,落實“一崗雙責”,強化日常監管。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加大監督檢查一線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力度。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深化違規收送禮金專項整治工作,嚴防“四風”反彈。持續貫徹中央《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省委“十條措施”和市委《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整治措施》等系列部署要求,進一步拓展“基層減負年”工作。


    4.建強宣傳教育陣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加強理論宣傳教育,落實黨委意識形態責任制,努力形成健康西安建設思想共識和強大動力。聚合各類媒體平臺優勢,優化自媒體平臺建設,全面加強宣傳工作。發掘宣傳抗擊疫情、健康扶貧等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以及醫療衛生重點亮點工作,積極營造尊醫重衛輿論氛圍。加強輿情監測處置工作,不斷提升網信工作質量。大力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建設,著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水平。


    二、全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5.從嚴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嚴格落實西安和其它口岸入境人員信息核查工作,嚴把“入境口岸排查、社區單位管控、發熱門診篩查”三道關口,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緊盯重點地區、重點人員和重點場所,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壓實屬地責任,嚴防疫情反彈。


    6.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科學指導復工復產復學疫情防控工作,加強重點場所、重點崗位人員健康管理,做好疫情監測和報告。核酸檢測應檢盡檢、愿檢盡檢,盡最大可能發現、管控無癥狀感染者。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對“四類人員”及時開展溯源和密切接觸者追蹤調查工作,查清傳播鏈,阻斷病毒傳播。


    7.全面落實“四早”“四集中”。規范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設置,嚴格落實排查措施,及時上報信息。集中醫療資源、專家力量,中西醫并重,切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做好疫情期間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危機干預和疏導等服務。加強出院患者管理,定期組織復診。做好院感防控工作,全面實行標準預防,對高風險點實施額外防護,持續開展督導巡查。


    8.做好疫情網格化管理。發揮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在城鄉社區防控工作中的作用,配合做好重點人員居家觀察的體溫體征監測、心理疏導、個人防護和外出風險提示等工作。加強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強化家庭防護措施,指導重點人群做好個人防護,嚴防聚集性疫情發生。建立衛生員制度,織密基層防疫網絡。


    三、加快推進健康西安建設


    9.全面實施健康西安行動。充分發揮市健康西安工作委員會的作用,制定《健康西安行動(2020-2030年)》,出臺健康西安行動監測和考核方案,把健康西安行動執行情況納入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考核內容,組織開展年度測評。加強宣傳推廣和輿論監督,科學引導個人落實健康責任,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不斷提升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全社會對健康西安行動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10.持續深化健康細胞建設。健康機關突出健康環境改善和健康行為養成,健康軍營突出健康軍營文化和健康主題活動,健康社區突出健康環境改善和健康服務供給,健康村莊突出環境衛生整治和公共衛生服務,健康學校突出健康知識傳播和健康習慣培養,健康醫院突出就醫體驗改善、疾病綜合防治管理和職工健康關懷,健康企業突出健康制度建設和職工健康管理工作,健康家庭突出健康理念培育和健康行為養成,形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健康細胞。


    11.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做好省、市衛生先進單位、村鎮的創建工作。建立全市控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控煙監督執法,開展監測評估。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單位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四、決戰決勝健康扶貧攻堅戰


    12.抓好政策落實。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增加至30種。落實縣域內貧困人口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 結算服務。加強對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等4類慢性病、腦血管病等6類慢性病、大骨節病等6類地方病貧困患者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持續推進縣鎮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聘用合格醫務人員,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強化醫療衛生幫扶體系建設,推行“互聯網+健康扶貧”。


    13.抓好問題整改。結合2019年剩余貧困人口信息核查比對情況、 “一查一補兩落實”活動、“三排查三清零”行動,摸清全市剩余5424戶8769人中因病致貧人員底數,確保健康扶貧“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做好中央、省級巡視及各類成效考核、第三方評估、民主監督、督導暗訪等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確保5月底前問題整改清零。


    14.抓好長效機制建立。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健康扶貧重大決策部署,嚴格落實健康扶貧“四不摘”要求,保持健康扶貧政策穩定。加強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嚴防因疫因病返貧。


    五、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15.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強化醫院章程統領作用,健全醫院決策機制和民主管理制度,進一步落實市屬公立醫院在內部機構設置、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自主權。積極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健全以質量為核心的醫院考核評價機制,優化收入結構,加強醫療費用控制指標監測,逐步實現醫院治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


    16.深化醫聯體內涵建設。建強醫聯體管理委員會和組織機構。做好國家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明確三級網格服務覆蓋范圍,統籌調配醫療資源,形成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加快實現縣域醫共體全域覆蓋,支持高陵區做好國家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工作,其他遠郊區縣選擇不少于2家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工作。


    17.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做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擴圍工作。健全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完善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清單管理制度。強化重點藥品監控管理機制,開展低值醫用耗材網上集中采購,組織實施“兩票制”信息化核驗試點。加快醫院藥學服務轉型發展,積極推動公立醫療機構總藥師試點工作。


    18.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運用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互聯網+”模式,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落實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支持醫療機構開展遠程會診、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隨訪管理、遠程指導等互聯網醫療服務。加快社區醫療移動支付和區縣醫院用卡環境改造,推進智慧醫院APP和無卡化就醫模式普及和應用,提升就醫便捷度。


    六、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19.推動醫療資源合理布局。按照城市總體規劃要求,研究制定《西安市醫療衛生設施空間布局規劃2021-2035》,協力共建市兒童醫院經開院區、市紅會醫院高鐵新城院區、市中醫醫院南院區、市中心醫院涇渭院區、市公共衛生中心、市第一醫院遷建、市第三醫院二期擴建、市第九醫院改擴建、市疾控中心新址、市中心血站新業務和綜合樓等市級衛生健康領域“十大”重點建設項目,疏解城市中心功能,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


    20.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以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契機,推動國家兒童、骨科、精神衛生區域醫療中心盡快落地,提升市級醫院疑難重癥診治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區域影響力。以強基層、樹龍頭為主線,提升7個遠郊區縣醫療服務能力,做強內、外、婦、兒、傳染等基礎學科;根據縣域外轉患者需要,做強2-5個重點專科。


    21.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加強醫療質量控制和質控中心動態管理,嚴格執行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和相關診療規范。以國家、我省三級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為抓手,大力推行臨床試驗室質量管理和檢驗結果互認,規范抗腫瘤、抗菌、重點監控藥品臨床使用管理和高值醫用耗材使用,不斷完善病種診療指南和臨床路徑,促進合理檢查、合理用藥。


    22.持續改善醫療服務。繼續開展第二輪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將預約診療納入醫療機構制度建設,逐步擴大預約范圍。推進日間手術、醫務社工、檢查結果互認、多學科診療等工作。按照國家創建標準,通過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優化服務方式、落實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業務管理、完善綜合管理等措施,繼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創建活動,推動社區醫院建設。


    23.提升中醫藥內涵和服務能力。制訂《西安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一法一綱要”和《陜西省中醫藥條例》為重點,宣傳培訓中醫藥政策法規,推動中央、省級決策部署落實落細。加強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建成國家區域中醫肛腸診療中心和中醫風濕病診療中心。支持綜合醫院合理設置中醫門診和病房,完善中西醫協同機制。持續鞏固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創建成果,開展基層中醫館衛生技術人員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基層服務能力。重點建設名中醫和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55個,有序傳承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和驗方制劑。舉辦“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系列活動,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


    七、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24.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啟動新一輪疾控機構建設,補齊基礎設施、設備短板。依據國家政策,重新核定各級疾控中心人員編制,充實專業人員。加強重點學科人才培養,實施千人培訓計劃、百名優秀人才鍛煉計劃。加強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提升疾控中心業務能力。


    25.健全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修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加強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提升監測預警、處置救援和預防控制能力。各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工作實際,做好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工作。2020年底4-6個區縣達到衛生應急規范化建設標準。完善衛生應急信息管理體系建設,實現電子健康卡與城市一碼通對接,提升疫情預警、信息傳報、數據分析信息化支撐能力。加強血液安全采集供應體系建設,強化血液應急保障。


    26.強化重大疾病防控。持續穩步實施傳染病專病專防策略,啟動第四輪艾滋病防治示范市建設。完成133個預防接種門診建設任務。研究制訂重大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方案,推進6個重大慢性病防治中心建設。推進落實地方病防治專項行動計劃,加強近視防控等學生常見病監測和干預工作。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和服務管理。加大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力度。


    27.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規范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促落實新增5元項目資金全部用于鄉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不斷擴大12類46項基本公衛服務覆蓋面。認真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將考核結果與項目資金掛鉤。以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管理為突破口,探索建立醫防融合服務新模式。


    八、大力提供重點人群健康保障


    28.提升母嬰健康保障水平。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婦幼保健機構保健與臨床相結合的服務功能;以母嬰安全五項制度為核心,強化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轉診機構規范化管理,提高產科服務質量,維護母嬰安全。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服務等婦幼健康促進項目為重點,不斷完善出生缺陷預防、篩查、診治等全程服務,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持續推進適齡婦女“兩癌”篩查、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兒童早期發展等婦女兒童公共衛生項目,提高婦幼健康水平。


    29.提升人口家庭發展水平。貫徹落實《關于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實施意見》,開展“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專項行動”,加強服務機構登記備案和督查管理工作,全市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機構50個,推進公共場所母嬰設施建設。依法落實計生家庭獎勵扶助政策。


    30.提升老齡健康服務水平。制定《“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加強老年病醫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20%。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康復、護理床位占比達10%以上。開展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市工作,2020年市級試點達標單位不少于20個。全市創建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區20個,老年友善型醫療衛生機構達20%以上。持續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營造養老、孝老、敬老社會氛圍。


    31.提升職業健康管理水平。加強職業健康行政管理體系、監測體系、監督執法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開展職業健康監管人員、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等培訓工作,提升監管能力和企業履行法定義務能力。組織開展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


    九、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


    32.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繼續做好縣及縣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工作,艱苦邊遠地區鄉鎮衛生院招聘條件可放寬至大專。2020年計劃引進醫學類博士、碩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300名。做好高層次醫學團隊人才引進和新建醫院人才儲備工作。


    33.加強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過程管理,建設好國家級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充分利用駐地高校人才和科研資源優勢,加強對優秀博士、杰出青年等年輕科研骨干的培養力度。繼續做好農村訂單定向生招生計劃工作,大力開展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使全科醫生數量基本滿足家庭醫生簽約和分級診療制度需要。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導向,組織開展國科金孵育項目,每年計劃培育面上項目10項、培育青年項目20項。加大學科建設經費投入,鼓勵對外交流合作,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臨床學科。


    34.提高醫療衛生人員待遇。全面落實“兩個允許”,嚴格落實《關于進一步完善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允許我市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突破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調控水平,合理申報績效工資提高量。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公立醫院薪酬總量核定以及內部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辦法,建立符合衛生健康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重點提高兒科、產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科、全科醫學等緊缺醫療人才的薪酬待遇。關心關愛衛生健康一線工作人員,組織開展表彰活動。


    十、增強衛生健康綜合治理能力


    35.加強法治建設。貫徹執行《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落實市委關于全面依法治市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行政審批事項的取消、下放和承接,營造平等、透明、可預期的衛生健康法治環境。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等“三項制度”。加強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監督檢查,不斷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36.推進“行政效能革命”。強化政務服務管理,實現衛生健康政務服務“一門”“一網”“一窗”模式。落實“一網通辦”,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i西安”APP全流程移動辦理。推進自貿區“證照分離”改革,做好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城市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優質衛生健康項目落地。


    37.增強依法監管能力。完善綜合監管機制,加大事中事后監管力度,持續推進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工作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組織開展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塵毒危害企業等8大專項整治。推行醫療機構信用綜合評價制度,建立“信用+衛生監督”新模式。全面落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開展新一輪大型醫院巡查工作,保持行風建設高壓態勢。


    38.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開展“一十百千萬”行動為抓手,在整治亂點亂象上見成效。在加強制度創新、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上下功夫,整治十個行業亂象,明確部門責任分工,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確保醫療行業管理明顯加強,長效機制更加健全。


    十一、統籌做好其他工作


    39.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行業監管責任和單位主體責任,全面開展信訪維穩、反恐防恐等平安建設工作。健全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不斷拓寬融資渠道。以節能為突破口,加強醫院后勤精細化管理。大力推進全市計生協機構改革,強化各級計生協組織建設。統籌做好干部保健、重大活動醫療保障、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等各項工作。


 
地區: 陜西 西安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