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州、市衛生健康委、愛衛辦、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商務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廣電局、體育局、疾控局、中醫藥管理局、工會、共青團、婦聯,各金融監管分局:
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印發“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有關工作要求,倡導和推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預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實推動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等14個部門聯合制定了《自治區“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自治區衛生健康委 自治區愛衛辦
自治區教育廳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
自治區民政廳 自治區商務廳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新疆金融監管局 自治區廣播電視局
自治區體育局 自治區總工會
自治區團委 自治區婦聯
2024年10月30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自治區“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
體重水平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超重和肥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調查顯示,我區成年居民超重率為34.05%、肥胖率為24.20%,已成為潛在健康風險。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部門聯合印發的《“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倡導和推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啟動實施“體重管理年”活動,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一)總體目標
自2024年起,力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在全區范圍內營造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顯著提升我區居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體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漸形成,部分人群體重異常狀況得以改善。
(二)具體目標
1.每年開展體重管理科普宣傳的縣(市、區)覆蓋率達到100%。
2.以2019—2023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為基線,2024—2026年成年人、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總體下降10%。
3.中小學及高等院校將體重管理融入健康教育宣傳,逐步擴大體重管理知識普及的覆蓋范圍。
4.鼓勵家庭、醫療衛生機構、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賓館等配置體重秤,有條件的配置體成分分析儀。
5.三級綜合醫療機構開設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中心覆蓋率達100%。
二、加強健康宣傳教育,提升體重管理意識
(一)科學指導體重管理
加強居民體重管理核心知識、體重管理指導原則、基層醫務人員開展體重管理健康教育指導要點等體重管理權威信息的發布。科學引導公眾飲食和食物營養文化,倡導吃動平衡、“三減三健”等健康理念,引導公眾建立正確體重觀念、科學動態管理體重,消除體重認知誤區,加強科學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引導公眾自覺進行體重管理,推動體重管理逐步形成社會共識。(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牽頭,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地(州、市)相關部門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地落實,下同,不再列出)
(二)體重管理科普形式多樣化
推動體重管理科普宣教進家庭、進社區、進學校、進醫療衛生機構、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進商超、進賓館、進餐館食堂等,逐步擴大體重管理知識普及的覆蓋范圍。結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愛國衛生月、全民營養周、全民健身日、世界家庭醫生日、體育宣傳周、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中國學生營養日、“健康中國 母親行動”宣傳月和自治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健康體重管理宣傳活動,科學有效應對“小胖墩”“節日胖”“假期肥”等體重問題。(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牽頭,自治區愛衛辦、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市場監督管理局、廣播電視局、體育局、疾控局,自治區總工會、團委、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高科學健康知識的傳播力和可及性
充實體重管理專家力量,壯大科普隊伍。發揮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保健醫生的作用,開展體重管理相關科普工作,強化社會健康指導員等志愿者的宣傳指導能力。征集體重管理或肥胖防控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特色實踐,總結經驗并加以推廣。(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牽頭,自治區教育廳、體育局、疾控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動員全民參與其中,提升體重管理效能
(一)體重管理社會支持性環境廣泛建立
推廣“一秤一尺一日歷”(體重秤、腰圍尺、體重管理日歷),鼓勵家庭、醫療衛生機構、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賓館等配置體重秤,有條件的配置體成分分析儀。擴大健康小屋社區覆蓋范圍,打造健康主題公園、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等支持環境。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體重管理指導能力,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針對不同人群開具個性化健身處方。加強健康單位建設,鼓勵單位為職工健身提供基礎設施和條件,鼓勵職工積極健身。建設公益性體育館,豐富體育館內含項目類型。鼓勵現有公共體育館、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中小學和高等院校體育場地免費或低價向居民開放。推進健康食堂、健康餐廳建設,校園內控制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行動,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至少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動,組織開展“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健康城鎮 健康體重”等活動。鼓勵商業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有效參與體重管理,充分發揮支持保障作用。鼓勵開發具備連續動態采集分析體重變化并提供體重管理建議的移動應用程序(APP)和小程序,促進體重管理日常化、便利化、規范化。(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愛衛辦、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民政廳、體育局、新疆金融監管局、疾控局,自治區總工會、團委、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發揮家庭體重管理重要作用
將體重管理納入健康家庭建設內容。以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培養為重點,將健康體重作為家庭生活新理念,做到“三知一管”(即知曉健康體重標準、知曉自身體重變化、知曉體重管理方法,科學管理自身體重)。家庭成員相互提示和監督定期測量體重。掌握科學烹飪技巧,合理搭配飲食結構,適量攝入面、米等主食,減少蜂蜜、果汁和膳食糖添加等游離糖攝入。積極參與全民健身運動,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風險。鼓勵以家庭為單位,根據身體條件和興趣參與健身活動。推廣群眾喜聞樂見,適宜家庭參加的健身項目在公園等公共場所開展。(自治區愛衛辦、衛生健康委、體育局,自治區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凸顯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優勢
提高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疾控機構等專業人員體重管理和科普能力,完善醫護人員健康教育考核機制。深入學習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與運動指導原則、慢性病患者食養指南、肥胖癥診療規范等相關技術文件,推進全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體重管理工作,提升醫護人員體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癥治療服務水平。整合專業資源,逐步實現三級綜合醫療衛生機構設置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中心開設覆蓋率達到100%,鼓勵其他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提供有特色的肥胖防治診療服務。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體重管理納入簽約服務,及時向簽約居民提供個性化合理膳食、科學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導。組織專業人員深入社區、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開展體重管理技術指導和健康咨詢活動。(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中醫藥對體重管理的關鍵作用
進一步推廣體重管理中醫藥適宜技術,鼓勵三級中醫醫院開設中醫特色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中心。為各類人群提供中醫體質辨識和包括飲食調養、起居調攝、運動保健等在內的中醫藥保健指導服務。根據國家制定的婦女、兒童青少年肥胖治未病干預指南,落實有關措施。(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負責)
(五)樹立健康消費新理念
充分利用體重管理新技術、新成果,引導健康企業研發體重管理新產品。加速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合理降低加工食品中油鹽糖的含量,推動“三減”食品研發、量產和推廣。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和餐飲業合理膳食開展宣傳等相關活動,提高消費者正確認讀食品營養標簽的能力。推動體育健康產業不斷創新,豐富科學鍛煉方法和器材,結合數字科技,鼓勵開展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評估。(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體育局、市場監管局、疾控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覆蓋全年齡段人群,精準精細管理體重
(一)孕產婦體重管理
科學指導孕產婦體重管理、營養評價和身體活動,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推廣應用國家孕期增重標準和孕產婦營養保健服務指南,引導育齡婦女加強科學運動與合理膳食,推動孕產婦營養門診建設,做好婦女圍孕期營養保健咨詢、指導和干預服務,促進孕前維持適宜體重、孕期合理增重,管理孕產期營養相關合并癥和并發癥,產后減少體重滯留,預防低體重兒、巨大兒以及早產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減少肥胖的代際傳遞。(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自治區總工會、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體重管理
指導各地(州、市)扎實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0—6歲兒童健康管理項目,按照服務規范免費為全區城鄉0—6歲兒童提供相應健康服務,優化指導科學育兒服務,持續監測體格生長,指導喂養營養、運動(活動)指導,促進吃動平衡,預防和減少兒童超重和肥胖。(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自治區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學生體重管理
強化父母作為兒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師的責任,培養兒童青少年形成動態測量身高、體重、腰圍的健康習慣。開展健康學校創建行動計劃,學校健康教育中納入體重管理,落實課程課時要求。拓展健康教育渠道,配齊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學校醫務室體重管理能力和作用,開展兒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動運動和心理干預等保健工作,幫助超重肥胖學生做到“一減兩增,一調兩測”(減少進食量、增加身體活動、增強減肥信心,調整飲食結構、測量體重、測量腰圍)。開展大學生健身活動,將合理飲食、體重管理、科學生育等健康教育內容納入選修課程。對家校發現的生長遲緩及肥胖合并疾病的學生,及時引導至相應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個性化營養、運動指導或者醫學治療。(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教育廳、體育局、疾控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職業人群體重管理
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健全職工健康檔案,鼓勵定期組織職工體檢,綜合評估體質狀況,提出改進措施。加強職工健康教育,培養健康工作方式,開展爭做“職業健康達人”等活動,豐富職工體育健身活動,提高職工的健康素養和身體素質。(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自治區總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老年人體重管理
加強老年人體重管理,倡導家庭成員積極主動學習老年人體重管理相關健康知識和技能,提高家庭健康養老水平。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健康指導作用,指導老年人選擇適口餐食、堅持適當運動、維持適宜體重,動態測量老年人體重、身高、腰圍和基本運動功能等指標,指導科學體重管理,預防肌肉減少及肥胖,減緩機能衰退。鼓勵和支持城鄉社區、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基層老年協會、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等開展老年人體重管理教育。(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民政廳、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持續體重監測,加強效果評價
加強體重狀況監測,深化各部門合作,共享監測數據,及時掌握人群體重水平及相關影響因素變化,指導各地開展重點人群體重管理。持續高質量動態監測營養和慢性病,加強健康生活方式調查,對體重管理效果進行評估。(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牽頭,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科學研究,推進成果轉化
持續推進體重變化規律和機體代謝的基礎研究。研發體重管理相關醫藥及穿戴設備。創新體重管理模式,融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在制定個性化營養、運動干預方案中,支持引入人工智能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轉化,共同推進體重管理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體育局、中醫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組織實施
各地、各單位要高度重視體重管理工作,完善協調管理機制,結合工作實際,確定工作目標,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本行業、本單位“體重管理年”活動方案及年度計劃,強化組織實施,統籌各方資源,集中各方力量為深入推進體重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加強“體重管理年”活動與愛國衛生運動、健康中國行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以及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的有機結合、整體推進,形成促進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體重管理的強大合力。各部門結合職責分工督促體重管理相關工作任務落實及目標實現,針對“體重管理年”活動情況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協調推動解決。(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