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為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穩定全市糧食生產,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下達2011年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的通知》要求,現將2011年全市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予以下達(見附件),并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抓好落實。
一、落實糧食生產責任制。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的領導,千方百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單產,提高糧食優質率。要把糧食生產作為年度考核重要內容,明確目標,細化任務,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要把落實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作為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精心組織,強化督導,把糧食生產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村到戶。要加強監控,堅決制止耕地拋荒,對因工作不力,轄區內出現耕地拋荒嚴重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全面落實中央、省、市出臺的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使政策深入人心,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采取有效措施,將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農作物良種補貼、糧食訂單補貼、農機具購機補貼和水稻保險等各項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兌現落實到位。
三、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嚴格執行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著力建設一批高標準糧田示范區。強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修復農田水毀工程,加強中低產田改造,搞好田間灌排渠系、土地平整和機耕道、田間道路林網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實施“沃土工程”,支持農民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培肥基礎地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防止土壤退化。加強耕地質量監控,抓好地力與墑情監測、環境質量監測等,進一步健全耕地質量保障體系。
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糧食高產創建是依靠科技提高糧食單產的重要手段。要圍繞當地農業特色與優勢,把高產創建作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中心工作來抓,實行“五新”綜合集成組裝配套,重點推廣優質高產良種、超級稻高產栽培、水稻精確定量栽培、再生稻高產栽培、馬鈴薯脫毒種薯和稻草包芯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控等關鍵增產技術措施,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培育種糧大戶,提高糧食生產規模效益。
五、加快優良品種更新。扎實推進糧食種子工程,完善種子生產基礎條件,加快良種引進、選育和技術創新步伐,盡快培育一批產量高、品質優、抗逆性強、穩產性好的優良品種。在搞好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引導農民積極應用優良品種,進一步提高良種覆蓋率。加強種子質量檢測,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坑農害農行為,規范良種引進推廣秩序。
六、強化農業服務。要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農技干部要深入基層,推廣普及先進適用、節本增效的農業生產新技術,充分發揮農機化隊伍的作用和優勢,重點為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搞好服務。要保障農用物資供應,及早做好各種農用物資的準備,確保種子、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貨源足、質量優、價格穩。工商、質監、農業等部門要聯手協作,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假冒偽劣,保障生產安全,維護農民利益。
七、抓好防災減災工作。要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切實加強糧食生產防災減災工作,制定好抗災預案,落實好抗災資金、技術和物資,建立和完善重大災害應急機制,突出發揮科技減災功能,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救災水平。要落實好水稻種植保險工作,減少災害給農民造成的損失。要指導農民科學安排生產,積極應對不利氣候和極端天氣影響,從生產技術上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危害,確保生產持續穩定發展。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