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試驗區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六安市2014年糧食生產工作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14年5月10日
六安市2014年糧食生產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2014年中央、省委1號文件和市委、市政府3號文件精神,認真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穩定發展我市糧食生產,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作為今年“三農”工作首要任務,以深入推進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和高產創建為抓手,以農業科技為支撐,認真落實糧食生產各項惠農政策,積極推廣良種良法,認真組織實施國家千億斤糧食規劃,努力提高單產,改善品質,保障安全,增加效益,促進增收,確保今年糧食生產目標的實現。
二、目標任務
2014年全市糧食總產達到450萬噸。全市建設糧食生產“三大行動”核心示范區508萬畝,其中水稻348萬畝,小麥160萬畝,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比非示范區增加10%以上,優質率達到85%以上,畝均增收50元以上。全市建設農業部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56個,其中水稻45個,小麥9個,油菜2個,新建示范片單產水平力爭比上年提高2%以上,續建示范片在保持上年高水平上力爭再提高,輻射帶動所在縣、區均衡增產。
三、主要措施
(一)穩定糧食面積。擴大雙季稻種植面積,水稻種植面積達到640萬畝;以解決冬閑田為抓手,擴大小麥種植面積,小麥面積達到420萬畝;積極推進糧食結構調整,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80萬畝。
(二)推廣關鍵技術。大力推廣優質高產良種,抓好霍邱、金安二縣區水稻整建制良種補貼試點,其他縣區實行核心示范區與主推品種良種補貼掛鉤,確保全市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優質率達到85%以上。大力推廣機械化育插秧,全市機插秧面積達到240萬畝,采取工廠化育秧,市場化運作,訂單式生產,一體化服務。大力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通過示范引導,探索與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有機結合,促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規模化推進和持續健康發展,水稻、小麥統防統治面積達到40%以上,通過防治增產10%以上。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改變傳統施肥方法,科學施肥,配方施肥,確保全市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全覆蓋。
(三)推進高產創建。深入推進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和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實施農機農藝結合,集成推廣關鍵技術,建立348萬畝水稻、160萬畝小麥核心示范區。市里重點抓好45個水稻、9個小麥農業部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創建工作,各縣區及糧食主產鄉鎮、村要有萬畝、千畝、百畝示范片。做到農技人員到戶,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
(四)規范土地流轉。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鼓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適度規模經營流轉。對流轉500畝以上,簽訂規范合同3年以上的糧油經營主體,連續獎補3年,一年一申報一審核,具體依據六政【2009】33號、【2013】52號文件。
(五)推進專業化服務。積極發展以機耕、機插、機收、機械植保、秸稈還田、烘干等機械化作業為主體的專業化服務組織,大力推進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 2014年全市水稻、小麥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40%,全市糧食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
(六)加大獎補力度。今年市財政繼續安排糧食生產發展專項資金,縣區財政也要加大對糧食生產的獎補力度。有關涉農獎補項目、支農政策要向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傾斜。嚴格執行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確保糧食生產各項政策落實到位,最大限度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嚴格執行糧食最低收購政策。
(七)加強水利建設。配套和改造現有灌排設施,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增強蓄水防洪能力;以渠系整治和塘壩擴挖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實施農村河溝清淤、塘壩擴挖、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末級渠系工程設施配套,切實解決農田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問題;做好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基本農田建設、千億斤增糧工程、現代農業、退耕還林口糧田建設等項目,推進標準農田建設,大幅度改造中低產田。
(八)健全防災體系。進一步加強農業生物災害監測預報體系、應急管理和防控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保險的抵御風險能力和防災減災作用,各級農業政策性保險監管機構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保險經辦機構要及時做好災情的勘查與理賠工作。加強對災害天氣的預測和應對,農業部門要與氣象部門搞好工作銜接,利用農業氣象綜合預警平臺,及時指導防范,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九)嚴格考核機制。為確保省政府對市政府目標考核任務的完成和全市糧食生產目標的實現,并為市委市政府表彰糧食生產先進縣區提供重要依據,市農委制定《六安市糧食生產目標考核意見》,把任務分解到縣區,制定綜合考核細則。各縣區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把發展糧食生產擺上突出位置,成立組織,科學制定方案,建立糧食生產縣區行政首長負責制,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部署,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農業部門要開展調研,加強指導,強化調度,檢查督促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財政部門要加大投入,搞好服務,確保各階段項目資金及時到位;統計部門要建立糧食生產監測調查制度,準確核實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生產水平。各有關涉農部門都要全力支持配合糧食生產,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確保我市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完成。
附件:六安市2014年各縣區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表
《六安市2014年糧食生產工作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14年5月10日
六安市2014年糧食生產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2014年中央、省委1號文件和市委、市政府3號文件精神,認真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穩定發展我市糧食生產,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作為今年“三農”工作首要任務,以深入推進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和高產創建為抓手,以農業科技為支撐,認真落實糧食生產各項惠農政策,積極推廣良種良法,認真組織實施國家千億斤糧食規劃,努力提高單產,改善品質,保障安全,增加效益,促進增收,確保今年糧食生產目標的實現。
二、目標任務
2014年全市糧食總產達到450萬噸。全市建設糧食生產“三大行動”核心示范區508萬畝,其中水稻348萬畝,小麥160萬畝,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比非示范區增加10%以上,優質率達到85%以上,畝均增收50元以上。全市建設農業部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56個,其中水稻45個,小麥9個,油菜2個,新建示范片單產水平力爭比上年提高2%以上,續建示范片在保持上年高水平上力爭再提高,輻射帶動所在縣、區均衡增產。
三、主要措施
(一)穩定糧食面積。擴大雙季稻種植面積,水稻種植面積達到640萬畝;以解決冬閑田為抓手,擴大小麥種植面積,小麥面積達到420萬畝;積極推進糧食結構調整,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80萬畝。
(二)推廣關鍵技術。大力推廣優質高產良種,抓好霍邱、金安二縣區水稻整建制良種補貼試點,其他縣區實行核心示范區與主推品種良種補貼掛鉤,確保全市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優質率達到85%以上。大力推廣機械化育插秧,全市機插秧面積達到240萬畝,采取工廠化育秧,市場化運作,訂單式生產,一體化服務。大力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通過示范引導,探索與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有機結合,促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規模化推進和持續健康發展,水稻、小麥統防統治面積達到40%以上,通過防治增產10%以上。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改變傳統施肥方法,科學施肥,配方施肥,確保全市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全覆蓋。
(三)推進高產創建。深入推進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和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實施農機農藝結合,集成推廣關鍵技術,建立348萬畝水稻、160萬畝小麥核心示范區。市里重點抓好45個水稻、9個小麥農業部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創建工作,各縣區及糧食主產鄉鎮、村要有萬畝、千畝、百畝示范片。做到農技人員到戶,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
(四)規范土地流轉。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鼓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適度規模經營流轉。對流轉500畝以上,簽訂規范合同3年以上的糧油經營主體,連續獎補3年,一年一申報一審核,具體依據六政【2009】33號、【2013】52號文件。
(五)推進專業化服務。積極發展以機耕、機插、機收、機械植保、秸稈還田、烘干等機械化作業為主體的專業化服務組織,大力推進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 2014年全市水稻、小麥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40%,全市糧食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
(六)加大獎補力度。今年市財政繼續安排糧食生產發展專項資金,縣區財政也要加大對糧食生產的獎補力度。有關涉農獎補項目、支農政策要向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傾斜。嚴格執行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確保糧食生產各項政策落實到位,最大限度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嚴格執行糧食最低收購政策。
(七)加強水利建設。配套和改造現有灌排設施,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增強蓄水防洪能力;以渠系整治和塘壩擴挖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實施農村河溝清淤、塘壩擴挖、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末級渠系工程設施配套,切實解決農田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問題;做好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基本農田建設、千億斤增糧工程、現代農業、退耕還林口糧田建設等項目,推進標準農田建設,大幅度改造中低產田。
(八)健全防災體系。進一步加強農業生物災害監測預報體系、應急管理和防控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保險的抵御風險能力和防災減災作用,各級農業政策性保險監管機構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保險經辦機構要及時做好災情的勘查與理賠工作。加強對災害天氣的預測和應對,農業部門要與氣象部門搞好工作銜接,利用農業氣象綜合預警平臺,及時指導防范,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九)嚴格考核機制。為確保省政府對市政府目標考核任務的完成和全市糧食生產目標的實現,并為市委市政府表彰糧食生產先進縣區提供重要依據,市農委制定《六安市糧食生產目標考核意見》,把任務分解到縣區,制定綜合考核細則。各縣區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把發展糧食生產擺上突出位置,成立組織,科學制定方案,建立糧食生產縣區行政首長負責制,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部署,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農業部門要開展調研,加強指導,強化調度,檢查督促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財政部門要加大投入,搞好服務,確保各階段項目資金及時到位;統計部門要建立糧食生產監測調查制度,準確核實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生產水平。各有關涉農部門都要全力支持配合糧食生產,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確保我市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完成。
附件:六安市2014年各縣區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表
單位:萬噸
縣區 | 2013年糧食總產 | 2014年目標 | 增產任務 |
金安區 | 43.49 | 44.07 | 0.58 |
裕安區 | 39.04 | 39.57 | 0.53 |
壽縣 | 139.88 | 141.72 | 1.84 |
霍邱縣 | 147.34 | 149.27 | 1.93 |
舒城縣 | 39.19 | 39.72 | 0.53 |
金寨縣 | 14.48 | 14.67 | 0.19 |
霍山縣 | 10.37 | 10.51 | 0.14 |
葉集 | 10.33 | 10.47 | 0.14 |
合計 | 444.12 | 450.00 | 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