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抓好我市糧食生產的意見(榕政辦〔2011〕124號)

   2011-05-22 833
核心提示: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和全國、全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和全國、全省糧食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強化糧食生產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穩定糧食面積,提高糧食單產和優質率,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是認真執行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按照“政府保面積、農業部門保單產”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制,將糧食生產責任分解落實到鄉鎮、村,確保今年全市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185.5萬畝以上。加強監控,堅決制止耕地拋荒,作為縣、鄉兩級糧食生產責任考核的內容。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穩定耕地數量。積極開展糧食生產督導與服務工作,確保各項增產措施的落實。

  二是全面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對種糧農民的農資綜合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糧食訂單直補、農機具購機補貼、水稻種植保險、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等各項惠農扶糧政策。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渠道,采取干部進村講解、印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真正使政策進村入戶、深入民心,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三是積極推廣應用“五新”技術。全市推廣優質、高產、抗病糧食作物新品種80萬畝,其中水稻50萬畝、馬鈴薯5萬畝、甘薯20萬畝、大豆和玉米5萬畝;推廣超級稻28萬畝,建立核心示范片3萬畝;示范推廣再生稻7.5萬畝,建立核心示范片2萬畝;在平原、沿海機收早稻地區,示范推廣早稻機割留樁再生稻穩糧增效栽培模式(即早稻-再生稻-蔬菜)0.5萬畝;在連江、福清等中稻區建立千畝中稻免耕直播示范片,在福清建立千畝免耕拋秧示范片。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15萬畝,其中早稻30萬畝、中稻50萬畝、晚稻35萬畝;施用水稻專用肥面積60萬畝,其中早稻10萬畝、中稻30萬畝、晚稻10萬畝。重點推廣10種新農藥,輻射面積50萬畝次以上。積極開展保護性耕作、機械深松、節水灌溉和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等新機具示范推廣,組織舉辦各類現場會、推廣會、演示會30次,積極組織農機化技術培訓。

  四是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實行“五新”綜合集成組裝配套,重點推廣優質高產良種、超級稻高產栽培、水稻精確定量栽培、再生稻高產栽培、馬鈴薯脫毒種薯和稻草包芯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控等關鍵增產技術措施,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充分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在長樂、連江、閩清、永泰、羅源、閩侯等縣(市)各建立1個水稻萬畝高產示范區;在長樂市建立一個馬鈴薯萬畝高產示范區;在長樂、連江、閩清、永泰、羅源、福清、閩侯等縣(市)建立14個千畝高產示范片、20個百畝示范方。通過建立高產示范片,輻射帶動全市農業新技術的推廣。

  五是努力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提高糧食耕、種、收機械化綜合水平,爭取全市實現機耕面積175萬畝、機收面積45萬畝、機插7萬畝,實行每畝水稻機械插秧補助5元。積極引導以機耕、機播、機收等作業為主的農機專業合作社、作業公司和協會等新型農機組織投入糧食生產服務,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機械化水平。

  六是認真抓好防災減災工作。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抓好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增強糧食生產防災抗災能力。完善重大病蟲害測報點建設,基本覆蓋全市水稻種植區域,對遷飛性、流行性重大病蟲發生趨勢要進行重點監控。抓好農作物病蟲害專業隊伍建設,創水稻高產示范片的長樂、連江、閩清、永泰、閩侯、羅源等縣(市)要至少組織成立1支專業防治隊伍。在水稻創建高產示范片,遷飛性、流行性重大病蟲防治要100%覆蓋。精心指導農民因時、因地落實抗災增產技術,將糧食生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七是積極引導土地規模經營。扎實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引導鼓勵耕地向種田能手、種糧大戶集中或組織代耕,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現糧食生產的規模化效益。各縣(市)區要成立耕地流轉服務中心,在鄉鎮試點建立耕地流轉服務站,并專人負責。從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重點扶持30畝以上種糧大戶,千方百計調動大戶種糧的積極性。

  八是加強農業技術服務。開展糧食生產千人服務活動,設立市、縣、鄉三級百名專家服務團,加強對糧食生產技術服務與指導。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采取面對面、手把手,開展以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為主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進一步健全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穩定基層農技人員隊伍,努力提高基層農技人員待遇,為更好開展農業技術服務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一一年五月三日



 
地區: 福建
標簽: 糧食生產 糧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