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大通湖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加強糧食生產,保持糧食穩定增產,對于確保糧食供給,管理通脹預期,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央加強“三農”工作指示和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湘政發〔2011〕2號)精神,就加強我市糧食生產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ㄒ唬┲笇枷搿I钊胴瀼芈鋵嵖茖W發展觀,緊緊圍繞中央決策,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到突出位置,大力推進糧食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機械化、品牌化,努力提高糧食生產水平。通過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結構,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為我市經濟社會的又快又好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ǘ┠繕巳蝿铡?011年,全市實現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20萬畝,其中水稻555萬畝,旱糧65萬畝,總產糧食240萬噸,總產增加2個百分點以上。高檔優質稻100萬畝,力爭全部實現訂單生產。
二、落實十大舉措
?。ㄒ唬┐罅U種雙季稻。2011年,全市完成省下達的雙季稻擴面任務10萬畝,雙季稻面積505萬畝以上。赫山區、資陽區、沅江市、大通湖區雙季稻率95%以上,高新區、南縣雙季稻率達到90%以上,桃江縣達到70%以上,力爭用3年時間在適宜區域實現雙季稻面積全覆蓋。同時切實做好品種布局,解決好雙季稻與一季稻混栽的問題。安化縣有條件的地方要努力擴種雙季稻,要特別重視利用旱土資源,大力發展以雜交玉米和黃豆為主的旱糧生產。
(二)嚴格控制水稻直播。通過推廣集中育秧和機插秧、舉辦培訓班、加強宣傳導向等措施,2011年全市水稻直播面積控制在45萬畝以內,比上年減少60%。堅決防止晚稻直播,爭取3年內基本淘汰水稻直播。
(三)積極推廣機械化育插秧。全市全年推廣插秧機280臺,機插秧面積15萬畝以上,建成機械化育插秧示范點16個,集中聯片面積5萬畝以上。同時,積極組織科技攻關,加強栽培技術與農機化工程技術的緊密配合,解決早稻低溫陰雨、晚稻高溫天氣條件下的育秧技術問題,精細安排作業流程,普及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到2015年,實現年機插秧面積100萬畝以上。
?。ㄋ模┘哟蠹杏淼氖痉锻茝V力度。開展以村為單位的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從2011年起,用3年時間在沅江市、南縣、大通湖區開展集中育秧示范,在22個村(除省里確定的8個村,另增加沅江市、南縣各6個村,大通湖區2個村)進行集中育秧試點,開展技術培訓,培育秧苗生產專業大戶。在總結示范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廣水稻市場化育秧生產,從生產源頭逐步控制和淘汰直播。
?。ㄎ澹┣袑嵓訌姴∠x害統防統治。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2011年實現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面積120萬畝,比上年增長20%;進一步發展和建立新的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加強規范和管理,強化技術培訓,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全市重點扶持20個服務組織;沅江市、資陽區、大通湖區、赫山區、南縣、桃江縣為全國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千萬行動”示范項目區縣(市),在沅江市、資陽區、大通湖區、赫山區雙季稻連片區域開展整鄉整村成建制推進試點工作,并建立3個5萬畝以上的核心示范區。對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無公害綠色大米生產基地實行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全覆蓋。通過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促進對水稻飛虱、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控,尤其是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蔓延勢頭,促進水稻綠色防控技術措施的全面落實。要加大對水稻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力度,科學防控,最大限度地減少病蟲害損失,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_展良種直銷試點工作。通過開展水稻良種直銷試點,改進供種方式,推廣優質高產品種,提高生產效益,逐步解決農民購種成本高、品種多亂雜的問題。2011年組織大型骨干種子企業,在赫山區、沅江市建立2個縣級配送中心,53個雜交稻良種直銷網點,在鄉鎮成建制地整體推廣水稻雜交良種直銷。根據生產實際情況,早、中、晚稻共篩選30個主導品種,力爭各試點區縣(市)直銷良種覆蓋率達到播種面積的80%以上,良種增產貢獻率提高10個百分點,銷售價格控制在市場零售價的85%以下。其他區縣(市)也要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良種直銷工作。重點是推廣雜交稻,以促進我市雜交稻種植面積恢復性增加。
(七)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范。認真抓好糧食高產創建,開展高產示范,擴大示范建設規模,不斷提高單產水平。承擔農業部高產創建項目的區縣(市),要按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要求,扎實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未承擔農業部高產創建項目的區縣(市)也要因地制宜開展高產創建示范。各區縣(市)都要建立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水稻主產鄉(鎮)都要建立千畝高產示范片。各單位要落實責任,推廣高產技術措施,確保資金投入,按照“七個統一”的要求,真正把示范片辦成高產高效的示范樣板。
(八)扎實推進糧食規模生產經營。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下,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序流轉,促進土地向種糧大戶集中;整合國土綜合整治、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投入向種糧大戶集中租種的區域傾斜,改善農田基本建設;優先為種糧大戶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對購置插秧機的種糧大戶,除國家規定的購機補貼外,所在區縣(市)財政也應給予適當補貼。各區縣(市)政府要出臺政策,加大對種糧大戶和糧食專業合作組織的獎勵力度,幫助種糧大戶解決良種補貼、農村信貸、農業保險等實際問題。農業部門要加強技術服務,對萬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安排2名技術人員專門跟蹤服務,對千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安排1名技術人員專門跟蹤服務,對30畝以上千畝以下的種糧大戶安排專人在生產季節提供二次以上現場服務。2011年,新增承租稻田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2000戶;到2015年,承租稻田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達到2萬戶,實現稻田流轉面積120萬畝。引導種糧大戶增加風險意識,提升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效益,促進我市糧食規模生產經營的健康有序發展;支持種糧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育、耕、管、收全程技術服務,多措并舉推進糧食規?;a經營。
(九)努力提升糧食產業整體水平。圍繞高檔優質水稻品種選育、引進、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產、工藝改造、品牌創建、市場營銷等環節,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做優做強湘米產業工程。2011年,在赫山區、沅江市、南縣、大通湖區建立高檔優質稻標準化生產基地80萬畝,全市高檔優質稻面積達到100萬畝;扶持口口香等3-4家大米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訂單生產80萬畝,建設高檔優質稻種子提純復壯基地,切實抓好高檔優質稻品種的選育和示范推廣。到2015年,全市高檔優質稻爭取達到160萬畝,重點抓好蘭溪糧食產業園、口口香60萬噸精選大米等項目建設,實現糧食加工總產值264億元,實現增加值66億元。
?。ㄊ┻M一步強化農田基礎保障。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建設一批高產穩定糧田。全面貫徹《湖南省耕地質量管理條例》,整體推進耕地質量管理工作,切實加強耕地質量工作,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扎實做好測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動,抓好土壤有機質提升等項目的實施,積極推廣秸稈直接還田,恢復擴大冬季綠肥生產,確保耕地質量不斷提高。
三、強化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進一步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級政府的行政首長為糧食生產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工作的領導。市政府與各區縣(市)簽訂責任狀,將糧食生產納入對各區縣(市)的考核評估范圍,建立獎懲制度,確保糧食生產抓出成效。
(二)加大投入。從2011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糧食生產工作以及對糧食生產工作的獎勵。各區縣(市)政府也要將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中安排20%以上和新增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的50%用于發展糧食生產。
?。ㄈ┘訌姴块T配合。發改、財政、農業、國土、水利、物價、氣象、商務、糧食、工商、質監、電力、石油、金融、保險等各部門要增加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建立部門有效配合的工作機制,及時解決糧食生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形成強大合力。
(四)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落實糧食生產的各項技術措施,完善鄉(鎮)農技推廣體系,要確保鄉鎮農技人員以主要精力從事農技推廣服務;各級政府應盡力幫助改善農技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五)加大督查力度。市糧食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市監察局、市政府督查室按照糧食生產責任狀內容,對全市糧食生產情況進行督查,督查情況將作為全年考核評估的重要依據。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
加強糧食生產,保持糧食穩定增產,對于確保糧食供給,管理通脹預期,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央加強“三農”工作指示和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湘政發〔2011〕2號)精神,就加強我市糧食生產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ㄒ唬┲笇枷搿I钊胴瀼芈鋵嵖茖W發展觀,緊緊圍繞中央決策,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到突出位置,大力推進糧食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機械化、品牌化,努力提高糧食生產水平。通過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結構,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為我市經濟社會的又快又好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ǘ┠繕巳蝿铡?011年,全市實現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20萬畝,其中水稻555萬畝,旱糧65萬畝,總產糧食240萬噸,總產增加2個百分點以上。高檔優質稻100萬畝,力爭全部實現訂單生產。
二、落實十大舉措
?。ㄒ唬┐罅U種雙季稻。2011年,全市完成省下達的雙季稻擴面任務10萬畝,雙季稻面積505萬畝以上。赫山區、資陽區、沅江市、大通湖區雙季稻率95%以上,高新區、南縣雙季稻率達到90%以上,桃江縣達到70%以上,力爭用3年時間在適宜區域實現雙季稻面積全覆蓋。同時切實做好品種布局,解決好雙季稻與一季稻混栽的問題。安化縣有條件的地方要努力擴種雙季稻,要特別重視利用旱土資源,大力發展以雜交玉米和黃豆為主的旱糧生產。
(二)嚴格控制水稻直播。通過推廣集中育秧和機插秧、舉辦培訓班、加強宣傳導向等措施,2011年全市水稻直播面積控制在45萬畝以內,比上年減少60%。堅決防止晚稻直播,爭取3年內基本淘汰水稻直播。
(三)積極推廣機械化育插秧。全市全年推廣插秧機280臺,機插秧面積15萬畝以上,建成機械化育插秧示范點16個,集中聯片面積5萬畝以上。同時,積極組織科技攻關,加強栽培技術與農機化工程技術的緊密配合,解決早稻低溫陰雨、晚稻高溫天氣條件下的育秧技術問題,精細安排作業流程,普及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到2015年,實現年機插秧面積100萬畝以上。
?。ㄋ模┘哟蠹杏淼氖痉锻茝V力度。開展以村為單位的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從2011年起,用3年時間在沅江市、南縣、大通湖區開展集中育秧示范,在22個村(除省里確定的8個村,另增加沅江市、南縣各6個村,大通湖區2個村)進行集中育秧試點,開展技術培訓,培育秧苗生產專業大戶。在總結示范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廣水稻市場化育秧生產,從生產源頭逐步控制和淘汰直播。
?。ㄎ澹┣袑嵓訌姴∠x害統防統治。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2011年實現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面積120萬畝,比上年增長20%;進一步發展和建立新的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加強規范和管理,強化技術培訓,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全市重點扶持20個服務組織;沅江市、資陽區、大通湖區、赫山區、南縣、桃江縣為全國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千萬行動”示范項目區縣(市),在沅江市、資陽區、大通湖區、赫山區雙季稻連片區域開展整鄉整村成建制推進試點工作,并建立3個5萬畝以上的核心示范區。對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無公害綠色大米生產基地實行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全覆蓋。通過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促進對水稻飛虱、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控,尤其是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蔓延勢頭,促進水稻綠色防控技術措施的全面落實。要加大對水稻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力度,科學防控,最大限度地減少病蟲害損失,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_展良種直銷試點工作。通過開展水稻良種直銷試點,改進供種方式,推廣優質高產品種,提高生產效益,逐步解決農民購種成本高、品種多亂雜的問題。2011年組織大型骨干種子企業,在赫山區、沅江市建立2個縣級配送中心,53個雜交稻良種直銷網點,在鄉鎮成建制地整體推廣水稻雜交良種直銷。根據生產實際情況,早、中、晚稻共篩選30個主導品種,力爭各試點區縣(市)直銷良種覆蓋率達到播種面積的80%以上,良種增產貢獻率提高10個百分點,銷售價格控制在市場零售價的85%以下。其他區縣(市)也要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良種直銷工作。重點是推廣雜交稻,以促進我市雜交稻種植面積恢復性增加。
(七)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范。認真抓好糧食高產創建,開展高產示范,擴大示范建設規模,不斷提高單產水平。承擔農業部高產創建項目的區縣(市),要按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要求,扎實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未承擔農業部高產創建項目的區縣(市)也要因地制宜開展高產創建示范。各區縣(市)都要建立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水稻主產鄉(鎮)都要建立千畝高產示范片。各單位要落實責任,推廣高產技術措施,確保資金投入,按照“七個統一”的要求,真正把示范片辦成高產高效的示范樣板。
(八)扎實推進糧食規模生產經營。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下,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序流轉,促進土地向種糧大戶集中;整合國土綜合整治、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投入向種糧大戶集中租種的區域傾斜,改善農田基本建設;優先為種糧大戶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對購置插秧機的種糧大戶,除國家規定的購機補貼外,所在區縣(市)財政也應給予適當補貼。各區縣(市)政府要出臺政策,加大對種糧大戶和糧食專業合作組織的獎勵力度,幫助種糧大戶解決良種補貼、農村信貸、農業保險等實際問題。農業部門要加強技術服務,對萬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安排2名技術人員專門跟蹤服務,對千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安排1名技術人員專門跟蹤服務,對30畝以上千畝以下的種糧大戶安排專人在生產季節提供二次以上現場服務。2011年,新增承租稻田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2000戶;到2015年,承租稻田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達到2萬戶,實現稻田流轉面積120萬畝。引導種糧大戶增加風險意識,提升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效益,促進我市糧食規模生產經營的健康有序發展;支持種糧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育、耕、管、收全程技術服務,多措并舉推進糧食規?;a經營。
(九)努力提升糧食產業整體水平。圍繞高檔優質水稻品種選育、引進、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產、工藝改造、品牌創建、市場營銷等環節,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做優做強湘米產業工程。2011年,在赫山區、沅江市、南縣、大通湖區建立高檔優質稻標準化生產基地80萬畝,全市高檔優質稻面積達到100萬畝;扶持口口香等3-4家大米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訂單生產80萬畝,建設高檔優質稻種子提純復壯基地,切實抓好高檔優質稻品種的選育和示范推廣。到2015年,全市高檔優質稻爭取達到160萬畝,重點抓好蘭溪糧食產業園、口口香60萬噸精選大米等項目建設,實現糧食加工總產值264億元,實現增加值66億元。
?。ㄊ┻M一步強化農田基礎保障。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建設一批高產穩定糧田。全面貫徹《湖南省耕地質量管理條例》,整體推進耕地質量管理工作,切實加強耕地質量工作,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扎實做好測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動,抓好土壤有機質提升等項目的實施,積極推廣秸稈直接還田,恢復擴大冬季綠肥生產,確保耕地質量不斷提高。
三、強化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進一步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級政府的行政首長為糧食生產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工作的領導。市政府與各區縣(市)簽訂責任狀,將糧食生產納入對各區縣(市)的考核評估范圍,建立獎懲制度,確保糧食生產抓出成效。
(二)加大投入。從2011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糧食生產工作以及對糧食生產工作的獎勵。各區縣(市)政府也要將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中安排20%以上和新增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的50%用于發展糧食生產。
?。ㄈ┘訌姴块T配合。發改、財政、農業、國土、水利、物價、氣象、商務、糧食、工商、質監、電力、石油、金融、保險等各部門要增加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建立部門有效配合的工作機制,及時解決糧食生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形成強大合力。
(四)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落實糧食生產的各項技術措施,完善鄉(鎮)農技推廣體系,要確保鄉鎮農技人員以主要精力從事農技推廣服務;各級政府應盡力幫助改善農技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五)加大督查力度。市糧食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市監察局、市政府督查室按照糧食生產責任狀內容,對全市糧食生產情況進行督查,督查情況將作為全年考核評估的重要依據。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